Category Archives: 文化与文学

瑞典王子韦斯特林为皇家动物园公园新雕塑揭幕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5月29日,瑞典王储维多利亚公主的夫君丹尼尔.韦斯特林王子出席瑞典皇家动物园公园玫瑰园附近最新设立的雕塑《尽在不言中》揭幕典礼并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

他说,这座雕塑名字是《尽在不言中》,实际上表达了很多层意思。一层意思就是这是一个人矗立在这里。它也可以是一个超人,超自然的想象中的巨人。埃斯特拉公主文化基金会的建立,就是要选择那些经得住时间考验的雕塑来丰富我们的文化生活。两百多年前当时的国王约翰就建立了这座美丽的公园并决定在里边放艺术作品。这也是维多利亚王储的愿望,就是继续沿袭这个传统。因此在2019年建立了文化基金会。这里每年接待数百万来自各地的游客,激发人们的热情,快乐和美好。这座《尽在不言中》矗立在这里,感谢艺术家,我们希望她能够激励很多人,甚至是穿越时空,激励几代人。

瑞典王储维多利亚公主也出席了揭幕典礼。她也是成立埃斯特拉公主文化基金会的发起者和倡议者。当天的活动吸引了200多来自文化届艺术界的从业者和爱好者。

瑞典文化部长威廉斯特伦也出席了揭幕典礼并讲话。她高度赞扬维多利亚公主的倡议和实施。她说,人们一般都要到室内才能看到文艺作品。但是,在这里,人们可以在露天就能看到这么好的名家作品,对于公众来说,真是高质量生活的表现。她说,文化作品,比如雕塑可以激发人们的情感交流,有时很高兴,有时甚至不那么高兴,但是,都是因为作品可以激发人们的情感,这对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很重要。尤其是每天还有导游给讲解,非常好。

一直到9月30日每天都有导游。

萨拉.尼尔松是埃斯特拉公主文化基金会的执行主任。她对艺术家和捐助者表示感谢。并介绍了文化基金会的工作。到目前为止,这是第四座永久存放的艺术作品。

最后隆重推出雕塑作品的创作者瑞典当代著名雕塑家夏洛特.于伦哈马尔来介绍她的创作过程。她说,这个《尽在不言中》的雕塑实际上想表达很多意思。除了人和超人,还想表达一种巨大的潜力,另外,英文Untold,来自于tell,说出,也很象tale,故事,所以,它也想表达童话故事,让人发挥无尽的想象。她说20年前的1993年,她因为一个《为你而死》的艺术作品引发轰动。现在,20年后,她又回来了!希望这个作品也能给人更多的想象,激发人们的意志。

该作品是用1000度的火烧制的,青铜,加了八个海滩里的物质材料,重1000公斤,高4米。

在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她说,她感到非常高兴,也感到非常的安慰。

瑞典王储维多利亚和王子丹尼尔也非常亲民,在典礼结束后,他们还和观众一一握手道别,拉家常,非常可亲可爱。

相关链接:

瑞典皇家动物园公园又添一座永久雕塑

瑞典皇家动物园公园又添一座永久雕塑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5月24日,瑞典皇家动物园公园(Djurgården)又添一座永久艺术品,那就是瑞典当代知名女雕塑家夏洛特.于伦哈马尔的作品《尽在不言中》。英文是Untold, 瑞典语是Osagt.

在瑞典皇家动物园公园添加永久艺术品的项目是由四年前成立的埃斯特拉公主文化基金会来执行的。瑞典王子,维多利亚王储的丈夫丹尼尔将出席29日举行的揭幕仪式。

如果从后面看,这是一个穿着貂皮大衣的女人。但是,在前面看,你看不清她的脸。她的脸仿佛被头发或者是围巾给挡住了。这就给观众提供了想象的空间。

雕塑家于伦哈马尔介绍说,两年前,她接到了任务,说让她为动物园公园做一个雕塑。她走来走去,在这里考察。最后,她选择了这个地方Rosendal公园附近。这里有12棵白桦树。树皮都好像是大象的皮,树干好像大象的大腿。顶上的树枝象一个屋顶罩住了这里。尤其是中间有三棵大树形成了一个三角空间,就好像天然地形成一个空间。于是,她就选择了这里,想象这里突然诞生一个女性,从天而降,或者是一个巨人。她身高4米,体重2000斤,由铜和其他金属混合烧制,形成和树皮差不多的颜色。即使将来氧化成绿色,也会和周围环境浑然一体。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任何破坏作用。相反,她让人充满了想象。她有无限的潜力。她有无穷的力量。她很神秘,也很有存在感。

于伦哈马尔用两年时间创作了这个作品。她于1963年出生。从小酷爱艺术,喜欢画画。她专业学的艺术。学到 硕士学位,现在已经是教授。在美国英国都留过学。2015年,她还到上海参加过雕塑展。她的作品令人深思,富有深刻含义。

例如,她的作品《为你而死》,就是一棵倒立的橡树。让人充满想象。一方面可能是反映城市占据树的空间。另一方面,她说她也想反映时间的无限。还有很多其他含义。任凭你想象。这是她的第一部作品创作于1993年。反映了六七十年代西方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

也许这就是大家风范。她的作品不是那种一看就能看透的那种。而是要让人发挥想象力。

不过,看到人在这个巨人一样的女人面前那么渺小,也让我想起瑞典斯德哥尔摩市政厅二楼的海神,巨大的眼睛,鼻子和大手大脚,还有长袜子皮皮的不同颜色的袜子,以及她力大无比可以举起一匹马的样子,都让我觉得,或许这就是瑞典人的一种梦想和愿望,就是希望自己强大,要强大无比,同时,又能把自己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空间搞好。

萨拉.桑德斯特罗姆.尼尔松是埃斯特拉公主文化基金会执行主任。她本来是在于默奥石雕公园工作的。于默奥石雕公园有200多件石雕作品。有一次,维多利亚公主到那里参观,受到很大鼓舞。她想,为什么不能把动物园公园也建设成为石雕公园呢?于是,2019年就诞生了埃斯特拉公主文化基金会。迄今为止,四部作品已经入住动物园公园的Rosendal花园附近。这里名字叫动物园但是,动物园是圈起来收费的。而周边大部分地方都是免费的。Rosendal字面意思是玫瑰溪,是个开放的非常漂亮的花园。目前的雕塑作品都在这个附近。

尼尔松说,他们有专业团队来对艺术品和艺术家,雕塑家的作品进行评审,选择杰出的雕塑家和艺术家来承担创作。两年前,他们的第一个作品是选择了美国艺术家Elmgreen and Dragset的作品《生命之环》。仿佛是原子或者细胞的组合。也可能就是救生圈的组合,反映了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需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能生生不息!

第二件作品是铝合金做的《巨浪》组合。创作者是爱丽丝.爱库克。来自挪威。

第三件作品是2022年竖立的《风》用青铜做的。但是做成了紫色。雕塑家Yinka Shonibare来自英国。

今年的第四件雕塑作品是来自瑞典哥德堡的于伦哈马尔创作的《尽在不言中》。

尼尔松说,公园的雕塑可以来自世界各地,也可以选择中国雕塑家的作品。对于雕塑作品(就像选诺贝尔奖一样)不分国籍。

那么,这些作品的钱从哪里来呢?这要得益于私人老板的捐款。原来成立公主基金会的时候,就有15人以私人的名义捐款。每个作品的背后都有一位老板的支持。他们的名字都会在作品旁边的说明文字牌上说出。

被选中的雕塑家或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需要的材料费和一定的补助费也都是私人捐助者来出。这样就给那些爱好艺术的私人老板一个做慈善的机会。大家各得其所。

而最后获益的是斯德哥尔摩的市民,中小学生,老年人,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等等。因为这里不收门票,对外公开,是免费的。记者在路过第二个作品巨浪的时候,就有小学生在那里上课。

尼尔松说,他们的目的就是要普及艺术,让所有人都能够有享受艺术的机会。尽量让更多的人能够免费享受这样的优美环境和艺术环境。

确实,这也是瑞典文化部的下属执行机构艺术厅的宗旨,就是要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都添加一些艺术作品,让普通人能够享受到艺术的魅力。尤其是雕塑,给人印象深刻。在斯德哥尔摩确实在很多地方,大大小小的公园里都有艺术品的存在。有美丽的少女,也有历史人物。

例如,在动物园公园的另一边,就有联合国第二任秘书长达哥哈马舍尔德的雕像。

在外交大街旁边有《辛德勒的名单》的原型瑞典最富有家族瓦伦堡的雕像。瓦伦堡32岁的时候,1944年参加了救助犹太人的行动。他以机智的方式救助了成千上万的犹太人,为他们提供运输和住房。后来,他被带到了莫斯科。就再也没有回来。到底是什么时候去世的,怎么死的,一切都是活不见人,死不见尸。至今,瓦伦堡家族还在追述这段历史,试图找到历史的真实。

《尽在不言中》雕塑坐落在Fredrik Blomsväg和Israel of Ströms väg, 在Rosendal 花园附近。

29日,丹尼尔王子将为新雕塑剪彩。届时记者将继续到现场采访,为您报道。请继续关注北欧绿色邮报网。如果您喜欢我们的报道,也请您多多转发。

chenxuefei7@hotmail.com , wechat: chenxuefei7

也欢迎打赏 bankgiro: 840-7157

中国驻瑞典大使崔爱民出席“汉语桥”瑞典赛区预选赛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5月14日,驻瑞典大使崔爱民出席2023年“汉语桥”世界大学生和中学生中文比赛瑞典赛区预选赛。瑞典中文学生、教师、中国文化爱好者等近百人参加活动。

崔大使在致辞中表示,通过比赛这一堂特别的中文课,瑞典同学的中文成绩得到了展示,中瑞两国文化得到了交流。

崔大使分享了“天下一家”“和而不同”“殊途同归”三个汉语成语,讲述了中国文化的价值观,表达了两国人民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阐释了“全球文明倡议”的丰富内涵。

参赛者围绕“天下一家”和“追梦中文、不负韶华”的大中学生中文比赛主题,进行了现场演讲、知识问答和才艺表演等。经激烈角逐,共13人获奖,其中陈科魔、詹乐分获大学生组和中学生组第一名。

同学们对诗词歌赋,书法,功夫和舞蹈的追求和精彩表演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其中有用闽南话表演的,有用古汉语发音的,有表演吉他的,也有表演大提琴的,大提琴弹我和我的祖国,别有一番风味,有女生表演功夫,很不简单,舞蹈表演也很好,还有一个学生唱流行歌曲,刘若英的《后来》,很有带入感,一下子让人感动起来。最后,书法难得糊涂仿佛学到了中国文化的真谛了。当然天下一家是幸福的大道理,难得糊涂是一种处事哲学,让人们不要斤斤计较。也是大道理。 《月亮代表我的心》依然是脍炙人口,受学生们喜爱。

主持人林有为说他参加过中学生比赛,大学生比赛,当过中学生比赛评委,一次次的经历,让他感觉今年的选手质量很好,水平比较高。这也表明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中国语言文化了。而且愿意钻研。尤其是因为有了互联网,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更多地了解中国。

美国向我国返还非法流失的重要文物

新华网  2023-05-10 13:46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新华网报道
记者5月10日从国家文物局获悉,当地时间5月9日,中国驻纽约总领馆接收美国纽约曼哈顿区检察官办公室返还的2件我国北朝至唐代围屏石榻。国家文物局已安排文物回运工作。
Image
据悉,此次返还的文物为近期纽约曼哈顿区检察官在一起刑事案件调查中发现,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国家文物局今年4月获悉消息后,与中国驻纽约总领馆等相关机构密切协作,在美方职能部门配合下,成功实现文物返还。
Image
2015年以来,美方先后5次向国家文物局返还共404件/套文物艺术品和1件古生物化石,此次是中美双方在文物追索返还领域的又一次成功合作。

中国四川“茶和天下”·雅集活动在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成功举办 

 北欧绿色邮报网斯德哥尔摩报道(记者陈雪霏)5月7日,由中国文化和旅游部主办,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四川省文化旅游厅、雅安市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茶和天下”·雅集活动在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成功举办。中国驻瑞典大使崔爱民、瑞典旅游局局长苏珊娜、中国驻瑞典使馆文化参赞李蕊、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宋秋等百余名中瑞嘉宾出席活动。

崔爱民大使在致辞中说,茶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也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纽带和桥梁。中国茶文化的核心是茶道,茶道的灵魂是“和”。中国茶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价值观和道德规范。

“当今,中国人饮茶更注重保健、怡情、文化等功能,赋予茶更多的养生、修身、社交等价值。2022年“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成为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产”。崔大使说。

崔大使说,中国现在茶叶已经出口60多个国家。

瑞典旅游局局长苏珊娜在致辞中说,文化是我们身份认同的基础,文化也是旅游的动力。通过支持和宣传我们的文化遗产,不仅可以促进经济发展,还可以提升自豪感、认同感和相互理解。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创造并提供了一个让大家相互理解、交流经验的平台。

看过表演和展览之后,苏珊娜说,她对雅安印象深刻,将来一定要到那里去亲眼看一看。

四川省文化旅游厅副厅长宋秋向嘉宾们介绍了四川省丰富的文化和旅游资源。

嘉宾们看了四川的宣传片宽与窄,描述了四川的广阔,同时,四川有些巷道也非常窄,反映了四川文化环境的多样性。

四川省雅安市副市长郑胡勇向大家介绍了雅安的文化旅游资源。他说,很早以前,先人在雅安种下了7棵茶树。最早茶是由和尚采摘,用于贡品的。现在,很多人都可以喝到雅安的茶。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雅安的茶非常好喝。

在活动中间,嘉宾们品茶会友,感觉雅安的茶确实很香,很好喝,很舒服,口感非常好,没有苦味儿。

活动期间,放映了视频《一片神奇的东方树叶》介绍了雅安茶的生长环境,采摘过程,制作过程和精美的茶艺。 茶文化,茶产业和茶科技三茶融合发展,茶文化资源丰富,茶文旅产品众多。

四川省雅茶集团营销总监左清元介绍了雅茶的悠久历史和现状。

雅茶控股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高格力在接受本网记者专访时说,他很高兴能来到北欧,来到瑞典,希望瑞典人能够喜欢雅安茶,让雅安茶走出国门。

中国茶文化国际推广大使,国家高级茶艺师王霏给大家表演了天风十二品茶艺表演。用《采薇》那优美的古典音乐配乐,“杨柳依依,雨雪霏霏”,喝上一杯清茶,真仿佛是过着神仙一样的日子。

当王霏为旅游局长和大使献茶的时候,全场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原来,茶艺也可以这样优美。

一开始王盼攀表演的倒茶艺术表演结合中国太极和功夫的一些动作,把倒茶的过程也表演的淋漓尽致,让人惊诧不已。

四川省茶文化形象大使王盼攀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川剧变脸表演。获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与喝彩。尤其是他与观众的互动,让现场气氛热烈起来。

更有趣的是瑞典京剧演员天木除了表演一段孙悟空以外还和王盼攀一起对阵一小段儿,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也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推介会主题活动结束后,崔大使和苏珊娜等嘉宾还观看了四川秀丽风景和美食文化图片展,有九寨沟的瀑布和海子,就是蓝湖,有采茶,制作茶的工艺,还有四川著名的国宝大熊猫的图片,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华人华侨参加活动后表示,来到斯德哥尔摩文化中心感觉找到了根,找到了家的感觉。能观看祖国亲人来这里的展示和推介,尤其是精彩表演,都感觉万分亲切。

期间,书法展示活动再次受到追捧。丽安娜拿着书法家给她写的“爱”字感觉非常高兴。她说,她看到精彩的表演感觉非常好。她正在学习中文,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到中国去。

四川雅茶品鉴交流活动,“以茶会友”,让嘉宾们沉浸式体验了四川人民日常的生活场景。

参加活动的嘉宾表示中国茶文化丰富多彩,四川的大熊猫萌趣可爱,有机会一定要去中国看熊猫,品茶、品尝美食。

陕西潼关黄河渡口的三国大战马超对曹操表演精彩绝伦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4月8日,本网记者和海外华文媒体记者在中国侨联,陕西侨联和潼关侨联领导陪同下一起走进潼关,在黄河渡口,亲眼看到当地艺术家们的精彩表演。

锵锵锵!两只队伍出来亮相。旌旗招展,号带飘扬!一下子把你带到三国时期的古战场。

这些人身穿铠甲,手持长矛,腰上还要系上一些东西好把旱船撑起来。他们小步走在地上,但是给人的感觉就是站在船上跟对手进行大战。

三国时期各种人物的海战。虽然他们是走在陆地上,但是,表演起来就好像他们是在坐船。真的是惟妙惟肖。

你看这样子就像在水上一样。

战场也感觉巾帼不让须眉,都很厉害。

这里的建筑就是这样古色古香,都是皇家范儿。 看到记者团的到来,很多观众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他们问我们是从哪里来的。我说,我们是海外华文媒体采访团。他立即说,好!好!多给我们宣传报道一下!

这里就是黄河!水真的很黄!这里是黄河和渭河的汇合处。

这里的肉夹馍很好吃!面和的好!

这就是陕西的仿古建筑!让人感觉文化底蕴深厚无比!

中欧文化协会瑞典华人艺术家协会在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成功举办2023斯德哥尔摩文化之夜活动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4月22日斯德哥尔摩文化之夜活动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成功举办。作为主办方之一,中欧文化协会和瑞典华人艺术家协会在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为400多名观众献上了中国年文化大餐,让他们体验了中国文化的无穷魅力。

中欧文化协会会长陈雪霏在致辞中说,中欧文化协会成立于2014年,目的是活跃华人华侨妇女的业余生活,支持民族和文化融合,同时也希望成为中瑞乃至中欧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参加斯德哥尔摩文化之夜活动也是丰富我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弘扬中华文化,促进民族文化融合。

中欧文化协会从2018年开始参加斯德哥尔摩文化之夜活动。2022年进行了6个小时的线上直播。今年改为线下,与大家面对面交流。

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是在斯德哥尔摩市政府的协调指导下,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的支持下,瑞典华人艺术家协会的积极合作下和中欧文化协会会员的无私奉献下完成的。除此之外,还要感谢熊猫饭店的大力支持。

陈雪霏说,瑞典是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西方国家,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我们热爱祖(籍)国中国,我们也爱我们的第二故乡瑞典。我们愿意融入瑞典社会并做出自己的贡献。我们也愿意为中瑞乃至中欧文化交流发挥桥梁作用。

驻瑞使馆文化参赞,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主任李蕊早早出席文化之夜活动。

她在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说,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是中瑞文化交流的平台,中国文化之夜活动,让更多人体验感受中国文化,感受中国生活方式和文艺特色,对加深中瑞人民友谊,增进相互了解,很有意义。

文化之夜活动持续6个小时,从晚上6点开始,人们排着长队进入文化中心,体验中国春节的气氛,写春联,写福字,理解福字的意义,把福气带回家。

资深媒体人,英美文学专业人士陈雪霏副教授这样介绍中国文化,她说,中国文化有四大元素,琴棋书画,今天给大家展示的是琴,书法和绘画。中国的福字表示衣食无忧的意思,就是幸福的特征。

体验包饺子的团结协作精神,品尝中国饺子,了解饺子的来历,中国年的来历,中国人为什么喜欢红色等等。这个节目吸引了数百名瑞典青年的到来。

就像中国过大年必须看CCTV春晚一样,中国之夜献上了一场现场的春晚。

瑞典华人艺术家协会20多人的合唱团为大家献上了相逢是一首歌,世界这么多人。

本次演出的节目质量高,颇具特色,有华人太极老师吴春莹表演的太极扇,也有瑞典太极老师汉斯(Hans Landeström)表演的太极。有覃凤乔的古筝表演,也有董家俊的葫芦丝表演,《月光下的凤尾竹》,那悠扬的音乐一下子勾起了人们心中的涟漪。不用任何词汇,就可以表达无尽的感情。

付小芳演唱的《梨花颂》很感人,庄丽,严红梅演唱的《月亮代表我的心》依然给人印象深刻。同时,庄丽演唱了瑞典语歌曲,非常地道好听。

杨龙的《眼泪》和他的瑞典语歌曲也非常好听,沁人心脾。中国人可以用瑞典语唱,瑞典人也可以用中文唱。

丹尼尔.罗森(Daniel Rosen)演唱《康定情歌》和一首美妙的瑞典语歌曲。瑞典音乐也非常好听。

瑞典华人京剧昆曲表演艺术家吴江燕是梅派的真传弟子。一个眼神,一个手指都充满了传神之感。她表演的《牡丹亭》片段,让人耳目一新。

经过精心排练,斯京华人旗袍队在周虹带领下表演了斯德哥尔摩之夜的旗袍走秀,让人赏心悦目。

瑞典华人艺术家协会会长,女高音歌唱家邹荣美压轴,演唱了《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反映了海外游子的思乡之情。《我爱你塞北的雪》正好迎来了瑞典的春暖花开和阳光明媚。晚会由Peter中瑞双语主持,也受到高度评价。

整场演出座无虚席,一直爆满,掌声不断。感觉大家都听懂了,看懂了。音乐无国界,中瑞密切合作,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文化之夜期间还展出了北京大山水女画家李丽的作品,反映了中国高山大川的无穷魅力,气势宏大,给观众留下美好印象。

最后,放映王小帅导演的电影《地久天长》,一部反映中国过去40年一个中国家庭的悲欢离合,该片获得德国金熊奖影帝影后的桂冠。尽管3个小时的时间,许多观众还是坚持看到了午夜12点。

斯德哥尔摩文化之夜活动是由斯德哥尔摩市政府文化局发起,由市内各个文化团体一起参与举办的活动。市政府主要负责协调和宣传,各主办单位自己出钱出力出场地举办活动,前提条件是要让广大市民免费享受文化活动。每年4月这个时候,斯德哥尔摩大街上都是这种紫色的广告。我们可以很自豪地说,我们是斯德哥尔摩文化之夜的一部分。

斯德哥尔摩文化之夜活动受到热烈欢迎。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在这个夜晚一直玩儿到半夜,出席各种文化活动。

本次活动也得到北欧绿色邮报网,北欧中华网和中欧对话网的大力支持。

《地久天长》创造中国电影历史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4月22日在斯德哥尔摩文化之夜,中欧文化协会和瑞典华人艺术家协会联合主办的中国之夜节目中放映了带有瑞典字幕的《地久天长》电影。

该电影在瑞典电视台放映了一个月。为了能放映这个电影,人们与相关部门联系协调,终于得以放映。该电影真的很感人,很真实,很实在,很走心。

中国驻瑞典大使崔爱民在瑞媒体发表署名文章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北京报道)2023年4月13日,驻瑞典大使崔爱民在瑞网络媒体《新闻之声》(NewsVoice)发表署名文章《中国和瑞典文化具有天然吸引力》,全文如下:

去年我参观东方博物馆,在与安福琳馆长的交谈中,她提到了瑞典的中国艺术史学家喜龙仁(Osvald Siren)。我知道,喜龙仁是当时对中国感兴趣的众多瑞典知识分子中的一位代表,他对中国建筑、园林、绘画等领域都有涉猎和研究,并留存了不少著作 。

我到瑞典当大使后,自然地对中国和瑞典的关系史有着更多的关注。在两国关系史中经常被人提及的浓墨重彩的一笔是,瑞典是第一个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西方国家。但尚不被大多数人所知的是,上世纪上半叶瑞典涌现出一批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学者和艺术家,也包括国王等王室成员,这在中外关系史中是不多见的。我常常在想,是什么使得远隔千山万水、相距甚远的两个国家在那个时期彼此间产生如此强的吸引力,能让如此多的瑞典知识分子对中国文化这么痴迷?答案似乎没有别的,只能是中国文化中的某些要素在那个相对动荡的时期契合了瑞典人的心灵,能够给瑞典人带来精神上的慰籍。或者可以说,在精神层面,在内心深处,瑞典人和中国人是有不少相近相通之处的。

那么,中国文化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它又为什么能和在地球另一端看似如此遥远的瑞典有相近相通之处呢?中国文化是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在中国有一句几千年来代代传承、几乎家喻户晓的话,叫“天人合一”。所谓“天人合一”,就是人是宇宙自然的一部分,人体内的骨骼、血液就像是自然界的山脉、河流,人只有顺应自然之道、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给人类自身带来福祉。

这一哲学思想理念,体现在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比如,在中国的山水画中,常常能看见人寓居在高山峻岭、潺潺溪水中,在自然中寻找心灵的宁静和慰籍。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这一点与瑞典的文化传统是一致的。瑞典地处北欧寒带,多森林湖泊,至今流传下来的神话故事和传说中有不少是与森林湖泊大自然相关的,瑞典的某些习俗也与此有关。很多中国小朋友都熟悉瑞典著名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的《尼尔斯骑鹅历险记》,书中充分描写了瑞典独特的北欧地貌,巍巍高山、茫茫大河、茂密森林等等。在这样的一个自然环境中,瑞典文化很自然地发展出一种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理念。

中瑞两国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上的一致性和共通性,为应对今天全球共同面对的气候变化等影响人类命运的重大问题提供了很好的交流沟通平台。去年瑞典作为东道主主持召开的气候变化大会,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机制和平台。我此前发表在瑞典《今日工业报》上的《用绿色为中瑞合作着色》文章也介绍了中瑞在此领域的一些合作成果。中国文化是讲中正有度的。中国有句话叫“过犹不及”,意思是过和不及都一样要不得。中国文化崇尚不偏不倚,为人处世要适度、有分寸,唯有这样,才能把握事物规律,也才是明了人性、关照人性的合理之举。由此引申开来,就是不强人所难,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哲学思想同样体现在中国的与人相处之道中。我知道,瑞典也有一个词叫“Lagom”, 意思是“不太多,也不太少”、“刚刚好”,瑞典在很多方面是遵循这个哲学理念的,比如,对大自然的不过度开发就是一种有度,不过分追求生活的奢侈就是有度生活。这一点,其实又是和中国文化相近相通的,是认识到事物真理以及自然宇宙之道之后的一种哲学理念。

中国文化还有一个重要内涵,那便是简约朴质、返璞归真。我们认为,事物的终极真理往往是很简单的。这个道理在中国文化中也有很多体现。喜欢中国画的朋友想必对中国画中的“留白”并不陌生,因为这样才能引发人们无穷的想象力,达到文化艺术带给人的愉悦感受,这就是简约比繁琐好。中国明代家具的设计被瑞典包括喜龙仁在内的知识分子所喜欢,就是那种简约朴质中所蕴藏的淡逸飘洒感染了他们的内心。明代家具线条的流畅,设计的简约,材质的朴质,是不是与瑞典的家具设计很相似呢?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文化传承和文化相通,所以,现在的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一代很喜欢北欧风的家居设计。瑞典设在北京的宜家就很受中国年轻人的欢迎,年轻人除了去那里购物之外,还顺便吃瑞典的肉丸子,感觉很享受。此外,重仁义、关爱弱小是融入中国人血液里的文化基因。几千年来中国人一直在践行“鳏寡孤独兼有所养”的社会公德,提倡和树立关爱弱势群体的社会风尚,历史上,中国的这种哲学理念也渐渐传入并影响了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东方社会。所以,在东方社会中普遍可以看到人们尊老爱幼、善待弱者的行为。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的弱势群体规模,即需要社会保障救助才能摆脱生活困境的人约有2.3亿,大约占人口总数的17%。2021年,我们取得了在14亿人口基数上的全面脱贫成就,其中就包括弱势群体的全面脱贫。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中国本身就蕴含的对弱势群体的关爱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提升,社会上对弱势群体的关爱意识越来越浓厚 。我知道,瑞典文化中同样有关爱弱势群体的传统。瑞典妇女参政比例以及男女平等的理念和举措也是有目共睹的。瑞典在男女平等、平权方面是走在世界前列的。中国和瑞典在这一文化理念上的相近和相通性其实可以为两国在相关领域创造更广阔的合作空间,比如养老问题。2021年,中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第一次超过了总人口的14%,我们步入了真正意义上的老年社会,但我们的养老院等社会机构还处于初兴阶段,我们需要向包括瑞典在内的各个国家学习,我们很乐意在此方面加强与瑞典的交流合作。

如果细细思量,中国和瑞典还有很多相近相通的哲学观、文化理念甚至社会习俗。我来瑞典工作刚一年多,还有很多需要去探究的领域。我希望在今后的时间里与瑞典政府部门和当地朋友们一道,充分运用并发挥中瑞两国之间的共通性,创造更多交流合作领域和平台,造福两国人民,这也是对上世纪为中国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的瑞典人士的一个告慰。

瑞文化部国务秘书卡琳表示愿同中方共同开展更多文化交流活动和创意产业合作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编辑陈雪霏)2023年3月15日,驻瑞典大使崔爱民会见瑞典文化部国务秘书卡琳,双方就中瑞两国文化交流与合作等交换意见,使馆文化参赞陈晓等参加了会见。

崔大使表示,文化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方式,不同国家和民族在不同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文化表现形式。文化的内涵丰富多彩,体现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实质。在相互尊重、平等相处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有助于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推动各领域务实合作。中瑞两国关系的发展,离不开两国的文化交流与合作,特别是文化界人士的努力和贡献。当前形势下,加强中瑞两国文化交流与合作,对于双方秉持正确认知、扩大政治互信、加强互利合作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崔大使介绍了中方今年拟在瑞举办的有关文化交流活动情况,希望瑞方予以支持和协助,同时欢迎瑞方赴华开展文化交流活动。

卡琳介绍了瑞典文化部的职能设置等情况,表示曾多次到访中国,深感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认为文化交流能够助力国家间经贸、旅游、创新和教育合作。瑞方重视文化合作,愿同中方共同开展更多文化交流活动,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合作。

双方还就开展文化交流活动的有关具体问题等交换了意见。

《地久天长》(So Long My Son)在瑞典电视台电影频道热播!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2月4日,星期六,笔者和家人又看了一部电影,中国电影《地久天长》,英文名So Long My Son. 在瑞典电视台SVT电影频道Film一直播到2月19日。此片值得一看。

该电影在第69届柏林电影节上,男主角王景春和女主角咏梅分别获得影帝影后两个大奖。值得一提的是瑞典华人演员赵燕国彰也在其中扮演一个重要角色。

其实,影片还是表现的50后那一代人,上山下乡以后,78年回城了,然后,在火柴厂工作。三对年轻人,自由恋爱,结婚生子。其中两对夫妇的孩子是好朋友。影片以一次溺水事故开始,进行了多次的回忆,顺叙和倒叙穿插。

浩浩和星星两个孩子去了水库,看到别的孩子玩水,浩浩让星星也下水,星星不去。后来,浩浩下去了,然后,就是星星掉水里淹死了。大人们把他送到医院时,他已经咽气了。

浩浩妈妈知道是他带星星去的,就使劲责怪浩浩。但是,后来,星星父母领养了一个男孩。也叫星星。青春期时,他很叛逆,决定离家出走。父亲表示理解,给办了身份证,也给了一些钱。

原来,他们三对夫妇都是好朋友。一开始,赵燕国彰演的这个角色是在80年代初严打的时候,只因和自己喜欢的女孩一起跳舞,就被关进了监狱。后来,他追随女朋友去南方,最后,又一起回来,可算是有情人终成眷属。他当时那个打扮确实就是那些从港台甚至是深圳广州回来时的样子。

但主要问题是计划生育问题。一开始,本来星星妈妈怀了二胎,但是,浩浩妈妈是妇女主任,坚决要求他们流产。派两个小伙子跟着,他们不得不到医院去手术。星星10岁左右的时候又溺水死亡。所以,非常痛苦。

浩浩的姑姑茉莉在工厂实习,认星星爸爸为师父。后来,她对他有了感情,也有一种替哥哥嫂子还情的意思,于是,偶然一次就怀孕了。她想替他们生下来。但是,星星爸爸耀军不同意。他觉得这样做对不起妻子,对不起孩子,也对不起茉莉。茉莉后来自己去美国了。

改革开放,房地产发展繁荣,浩浩爸爸成了开发商。但是,浩浩妈妈后来也不当妇女主任了。心里一直对星星父母感到愧疚。虽然一方面成为广场舞大妈的领头人,但另一方面,她也长了肿瘤。

临走前要求星星父母来看她。后来,他们真的来了,她表达了愧疚,说现在有钱了,可以再生了。但是,她已经年纪太大了。浩浩考上了大学,成为一名医生。此时,他决定向干爹干妈说清楚事实。

他说,当初是他鼓动星星下水,当时星星不敢前游,他就推了他一把。多年来,他觉得自己心里象长了一棵树。当时,浩浩父亲拿着菜刀,让星星父亲去砍浩浩。星星父亲耀军说,不能这样做。以后一个字都不要提。不要责怪孩子。所以,他们以后就没有再提。但是,现在,他自己觉得一定要把这个秘密说出来。他不想象妈妈那样憋在心里一辈子。干爹干妈说,说出来吧,说出来就好了。其实他们早已经原谅了他吧。

看到这里时,我想到了曾经看到过的一部电影讲的是外国的一个飞行员,之前车祸逃逸。他的愧疚一直折磨他。后来,他在开飞机的时候,脑中闪现出车祸的镜头,他一走神,结果坠机身亡。其实很多西方作品展现这种因果关系,有时候会有报应的感觉。但是,说出真相,与过去和解,如果需要承担责任就承担,否则,就请求原谅。浩浩得到了原谅。他妻子生孩子的时候,他告诉星星的父母来庆祝,他们也来了。

过去的三个家庭现在也都来了。浩浩妈妈去世的时候,他们就都到场了。现在添新人了,他们也都来了。他们还和美国的姑姑茉莉视频,结果那边展示了茉莉的混血的儿子。她到底是否保留了她与耀军的孩子,并没有交代,估计是做掉了。

但是,就在这时,来了一个电话,原来,耀军的养子在外面闯荡多年后,这时带着女朋友回来找养父母了。于是,甜美的笑容又呈现在这对饱经沧桑的夫妇脸上了。

故事感人的地方就在于平铺直叙,都很真实。连筒子楼和筒子楼里的简陋家具都是80年代,90年代那个样子。走廊里都放着煤油炉或者煤气罩。

他们这一代人基本上都很诚实,没有什么虚伪的表现。当星星妈看到茉莉的时候,她并没有直接说出来。但是她说,如果你想离婚,我会同意的。但耀军觉得她已经很弱了,经不起折腾了。两个人都是为对方活着。虽然说90年代后,中国开始有二奶,有小三儿,但那都是那些下海的人玩儿的游戏,对于很多工人和农民来说,坚持原配,那份坚守还是很值得尊敬的。

影片反映的就是工人阶层的人的命运。他们不是王健林,也不是马云。或许浩浩爸爸是地产商,很有钱,但是,他不是主角。主角是这两个工人。他们在80年代末工厂工人开始下岗后,他们到南方一个小渔村去干织渔网的活儿。还是很辛苦的。住着农民工的房屋。好像贾樟柯的三峡好人的一些情景。他们对拆迁也感到变化太大了。

但不管怎样,日子总还是一天比一天好。只要两个人在一起,就好。在飞机上,气流颠簸,他们俩互相握着手,突然星星妈妈说,什么时候我们怕过死了?俩人互相一笑。在车里看到外面的毛主席像,耀军微笑着也招了招手,这一代人心里对毛主席还是有崇拜心理。

epa07368954 (L-R) Actress Ai Liya, director Wang Xiaoshuai and actor Zhao Yanguozhang pose during the photocall of ‘So Long, My Son’ (Di jiu tian chang) during the 69th annual Berlin Film Festival, in Berlin, Germany, 14 February 2019. The movie is presented in the Official Competition at the Berlinale that runs from 07 to 17 February. EPA-EFE/HAYOUNG JEON 中间是王小帅,右边是赵燕国彰。

总之,王小帅导演的这部片子给人以真实的感觉。中国改革开放,中国人口众多,不同阶层有不同的命运。但是,无论发生什么,那一代人还是很有自己的特色,重视友情。所以取名地久天长,就是英国的毕业歌。因为刚开放时大家经常唱或听那首歌。确实,影片也很感动人,让人情不自禁地泪流满面。那种感觉也应该是中国人的感觉,就是明知是错的也没办法,还必须做,到最后,就只能哭。但这背后,也是一种顾全大局。能忍则忍。

杨彼德一开始还有点儿不想看,但是,看着看着,他就喜欢上了,直到看完,他说,太好了。我觉得这部电影很好。好就好在真实,人们必须经常反思过去,如实呈现过去,这样人们才能分辨是非。虽然他们不说话,有很多时候节奏很慢,没有台词,但是,台词就在沉默中。人们可以理解这种真实的美。

还有一种感觉就是那个时代的人,从骨子里是为了对方好,利他主义还是存在的。例如,别为了我耽误了什么。虽然人们从来也不会说亲爱的,我爱你之类的话。但是,他们都用实际行动来表达。没有钱,但是,精神上的互相鼓励和支持也是很令人感动的。确实体现了那一代人,那些工人阶级的情怀。

文陈雪霏,图片赵燕国彰提供。

朝鲜2023新年晚会凸显当地特色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朝鲜2023新年晚会凸显当地特色。由当地最有权威的艺术组织和艺术学校的艺术家们为大家献上一场颇具特色的高大上演出。受到观众们的热烈欢迎!

舞台布置上档次

突出北方冬季的季节特色

艺术家们穿着漂亮的演出服为观众献上优美的歌声

新年对孩子们来说别提有多高兴了。

雪树银花凸显冬天的美景,雪人好可爱。艺术家们好漂亮。

在朝鲜合唱非常好,质量高。

全民同乐。大全景。

观众们热烈响应。

朝鲜人防护的很好。同时,也欣赏艺术表演。

汉语桥俱乐部斯德哥尔摩站2023元宵节灯诗酒会成功举办

北欧绿色邮报网1月30日斯德哥尔摩报道(记者陈雪霏)– 汉语桥俱乐部斯德哥尔摩站2023元宵节灯诗酒会日前在恒运阁饭店成功举办。

1月29日晚上5点,斯德哥尔摩的天已经全黑,但是,恒运阁门口大红灯笼高高挂,一派祥和喜庆的气氛展示给世人。

进到里边,各种彩灯悬挂在空中。其中还有些是灯谜。优美的古琴声《梅花三弄》立即把人带到了如诗如画的境界。

汉语桥俱乐部斯德哥尔摩站主持人首先向大家介绍了元宵节,灯谜和诗的来历以及汉语桥俱乐部在过去一年的工作。他感谢所有参与和积极支持汉语桥俱乐部的成员。他说,汉语桥顾名思义,就是要为同学们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架起一座桥梁。灯诗酒会自然要有灯和诗朗诵。事实上,汉语桥俱乐部承接了汉语桥大赛的任务,因此,俱乐部的成员大多是汉语桥大赛中获奖的瑞典学生,他们都是同学中的佼佼者,他们的汉语水平也是呱呱叫的。

中国驻瑞典大使馆教育参赞出席并致辞。他说,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之一,象征着团圆美满,寄托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祈盼和希望。今天的这场活动以吟诵诗词、赏灯猜谜等元宵节民俗为载体,让学生们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增强了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体验,从而了解到丰富多彩、立体全面的中国,是非常有意义的。中瑞两国人民都在为了各自的美好生活和伟大梦想而奋斗,学习彼此的语言,了解对方的文化,将有助于促进两国人民相知相亲,也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他还分享了一句著名诗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字面意思是“经过苦苦追寻,突然回头,不经意间发现意中人正在灯火稀疏的地方”。这与学习中文的过程非常相似:入门的学习往往是枯燥和充满挫折的,但当你克服困难、坚持不懈地付出努力之后,终有一天你会突然发现,你掌握的不仅仅只是一门语言,而是一把打开中国文化和思想宝库的钥匙。

确实,同学们朗诵诗词歌赋,有的还把古诗唱了出来。还有学生表演的小号和钢琴表演,给人以美的享受。

此时此景,钢琴艺术家双焱还演奏了中国著名的古典曲目《春江花月夜》,中西合璧,完美无缺,优美的旋律和她那精湛的演技立即吸引了年轻学子们。

戏曲艺术家郝景霞表演了著名的《牡丹亭》片段,更是让人欣赏到了中国的优雅艺术。

也有人自己制作灯笼并写上福字和喜字,以表示对朋友们的衷心祝福,祝福他们兔年吉祥如意,元宵节开开心心,灯节快乐!

朗诵之后,大家品尝中国食品,包括,松鼠桂鱼和烤鸭等名菜,也有这里的传统菜肴肉夹馍等。

中华文化中以诗会友,对酒当歌,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在这里尽展风彩。这就是中华文化,和平祥和的文化,互相祝福的文化,为了美好的未来互相鼓励的文化,对未来充满期望的文化。

因为爱-我们活着

因为爱,我们活着,

我们活着是为了爱。

为了爱,我们才工作,

为了爱,我们才学习,

为了爱,我们才想着挣钱,

我们工作是为了爱,

我们学习是为了爱,

我们挣钱也是为了爱。

但怎样才能有爱呢?

和平的环境能产生爱,

安全的环境能产生爱,

美丽的环境能产生爱。

战争的环境很难产生爱,

仇恨的环境很难产生爱,

冲突的环境很难产生爱,

颠沛流离的环境很难产生爱。

相互理解才能产生爱,

相互包容才能产生爱,

相互尊重才能产生爱,

没有爱,这个世界将枯萎,

没有爱,生活将很无聊,

没有爱,活着也将失去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