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节能减排

生态环境部:我国臭氧污染以轻度污染为主 可防可控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报道: 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29日表示,从2015年起,全国337个城市1436个点位均开展臭氧监测,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臭氧污染虽然有所上升,但以轻度污染为主,总体处于可防可控状态。

 29日上午,生态环境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通报近期重点工作进展情况。

  刘友宾介绍,不久前生态环境部公布了9月和1-9月份全国空气质量,部分地区出现了一些波动。生态环境部组织专家对这些情况进行了认真分析,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受比常年同期偏高气温的影响,全国O3浓度同比上升,优良天数比例同比下降。2019年9月,全国平均气温17.7度,比常年同期偏高1.1度,其中北京、天津、吉林、内蒙古、湖北等省市的平均气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或次高水平。受高温、较强光照影响,日间O3浓度明显上升,导致优良天数比例下降。

  初步分析显示,2019年9月,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首要污染物为O3(8小时)的天数约占污染天的95%以上、23个重污染天的40%左右,其余重污染天的首要污染物为PM10,说明9月日均空气质量主要受O3浓度影响。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O3浓度为157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23.6%,优良天数比例同比下降14.7个百分点。

  对流层(近地层)臭氧是一种典型的二次大气污染物,人为排放的极少。地面臭氧主要来源NOx和VOCs在热和太阳光作用下发生的光化学反应。在前体物NOx和VOCs较高的情况下,夏秋季由于温度高、太阳辐射强容易发生臭氧污染。我国标准规定臭氧日最大8小时平均浓度为160微克/立方米,与发达国家基本相当。从2015年起,全国337个城市1436个点位均开展臭氧监测,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臭氧污染虽然有所上升,但以轻度污染为主,总体处于可防可控状态。

  其次,降水偏少和气象条件不利,导致颗粒物浓度上升。2019年9月,京津冀地区大气静稳指数同比升高约50%,其中北京市静稳指数同比升高约40%,大气扩散能力明显下降。特别是在2019年9月下旬,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出现了持续一周以上的静稳、高湿和逆温天气,导致污染物的持续累积和转化。

  刘友宾介绍,针对上述情况,生态环境部下一步将推动以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以NOx和VOCs为重点的多污染物协同减排,积极推进产业、能源、运输和用地结构的优化调整。

  刘友宾秋表示,冬季已来临,气温下降,O3污染水平下降。特别是进入采暖季后各类污染物的排放强度将进一步增加,气象条件转差,PM2.5成为决定环境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生态环境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对重点行业采取差异化分级管控等措施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以抵消采暖排放增加和不利气象条件带来的影响。(责任编辑查正富 主编陈雪霏)

张家口市委市政府举行招待会向世界华文媒体推介张家口

北欧绿色邮报网、北欧中华网张家口联合报道(特派记者陈雪霏)– 张家口市委市政府10月19日晚在张家口华邑酒店举行招待会向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河北行的近50家海外华文媒体高层人士介绍了张家口和冬奥会等情况。

市委书记回建欢迎大家来到首都北京的后花园张家口。他说,到今年12月3日,京张铁路将投入运营通车,这将是全世界唯一一个5G4G全覆盖的高铁列车。100多年前由于京张铁路的开通,张家口成为重要的通商口岸。向北可以抵达俄罗斯乃至土耳其等欧洲大陆,向西可以抵达新疆达中亚。今年年底,向东北,黑龙江和吉林可以不用穿过辽宁就直接抵达张家口,这样,张家口的交通会大大改善。

他说,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张家口的发展。张家口将在2022年2月4日的冬奥会上,109个金牌中,张家口将产生51块。张家口是绿色发展特区。张家口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部分,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示范区。Volvo发动机生产基地就在张家口。张家口到2022年将代表中国展示脱贫和发展的成就。目前,张家口的发展依然充满挑战。

澳华电视传媒董事长任传功代表媒体对张家口市的隆重接待表示感谢。他祝愿张家口的发展越来越兴旺。而海外传媒也将尽力为张家口呐喊助威,让更多的人了解张家口。

随后,张家口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宏介绍了张家口的市情。

李宏说,张家口市地处京冀晋蒙四省市区交界处,距北京180公里,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65万。今年年底京张高铁通车后,从北京到张家口只需50分钟,将实现与北京的同城化发展。

近年来,我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张家口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河北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积极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京张携手筹办2022年冬奥会、建设“首都两区”、与雄安新区共建河北新“两翼”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机遇,加快发展冰雪经济、新型能源、数字经济、高端制造、文化旅游、健康养生、特色农牧七大主导产业,高标准完成 “冬奥会筹办、脱贫攻坚和建设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三大历史任务,交出“冬奥会筹办和本地发展两份优异答卷”,全力打造体育之城、活力之城、康养之城、文明之城、富强之城,致力走出一条绿色发展、生态强市、换道超车新路,可以说,张家口已经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李宏说,张家口将服务冬奥大局,加快发展“零度以下经济”。2022年北京冬奥会将分别在北京、延庆和张家口三个赛区进行,共产生109块金牌,张家口赛区产生雪上项目51块金牌,占到全部比赛项目的47%。2021年自由式滑雪和单板滑雪世锦赛也将在张家口举行。当前,我们正在扎扎实实推进冬奥会筹办工作,全市已建成9家大型滑雪场和2个室内滑冰馆,拥有雪道177条、164公里,形成了国内最大的雪场集群,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办奥”“五个着力”要求,全力推进8个冬奥场馆(包括云顶滑雪公园、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国家越野滑雪中心、国家冬季两项中心4个竞赛场馆,张家口奥运村、张家口山地新闻中心、张家口山地转播中心、张家口颁奖广场4个非竞赛场馆),以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所有项目将于明年全部完工,2021年进行各项测试赛。为确保冬奥会顺利进行,我们有序开展了冬奥住宿、餐饮、医疗、安保、交通、志愿者6个领域服务保障工作,精心研发了“崇礼菜单”,积极筹办2020年第30届中国厨师节,努力把2022北京冬奥会“办成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借助这一千载难逢的冬奥机遇,按照总书记提出的“要推动冰雪运动和冰雪产业在张家口落地生根”“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等重要指示精神,我们正在大力发展冰雪运动和冰雪产业,加快打造零度以下经济,全力构建冰雪全产业链发展体系,力争将张家口市打造成为国际冰雪运动胜地、国际滑雪旅游目的地、国家冰雪装备产业基地、世界冰雪人才培养基地、世界冰雪论坛会展高地。围绕冰雪运动全覆盖,成立了雪上运动培训联盟,开展了“红红火火中国年”等系列文化民俗活动,2018—2019雪季,共举办和承办国内外冰雪体育赛事、群众性冰雪文化活动170多项。围绕冰雪装备企业落地,建设了高新区、宣化区2个占地3000亩的冰雪产业园,共引进冰雪产业项目59项,注册公司33家,其中法国MND滑雪设备制造、美国M3千禧世代雪板装备研发制造等7个项目已投产运营。并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冰雪产业大数据指数平台,发布了“张家口·中国冰雪产业发展指数”,成为全国冰雪产业的风向标。

聚焦绿色发展,全力推进“首都两区”建设

按照习近平视察张家口市提出的要“建设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线,围绕低碳绿色、转型发展、创新驱动,全面落实7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省政府联合印发的《张家口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规划》,全力建设好首都“后花园”“护城河”。我们实施了“蓝天、碧水、绿地、净土”四大行动,多措并举全力推动大气污染防治,今年1-9月份全市PM2.5平均浓度降至23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持续保持在京津冀地区最好水平。全面推动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近三年来累计完成造林1000万亩,林木绿化率达到50%;拥有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40多处,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已建有国家草原公园6个、示范牧场7个,今年将再创建草原公园和示范牧场20个。绿水青山正在成为我市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李宏说,张家口立足资源优势,着力推动新型能源加速发展

张家口市是国务院批复的全国唯一可再生能源示范区,被国家电网定为“中国智能电网张家口示范区”。截止目前,我市风能资源可开发量达4000万千瓦以上,太阳能发电可开发量在3000万千瓦以上。目前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达到1345万千瓦,位居全国前列。加快推进氢能产业发展,成立了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国家级氢能产业创新中心、张家口氢能与可再生能源研究院。氢能应用走在全国前列,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氢燃料电池公交车数量最多的城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引进产业园区运营商,推动华电、国华、金风科技、亿华通等110余家企业落地落实。积极创新发展机制,创立了“政府+电网+发电企业+用户侧”四方协作机制,运用多种商业模式,重点对冬季取暖用电、高科技企业生产用电给予优惠,推进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电力就地消纳。截止9月底已累计交易电量近7亿千瓦时,为企业、居民节约电费近1.6亿元。通过“资本+技术+资源”“政府+企业+农户”等商业模式,我市光伏扶贫累计分配收益1.67亿元。

李宏说,张家口还挖掘文旅资源,推动全域旅游加快发展

我市历史文化悠久,在阳原泥河湾发现了200万年前人类活动的遗迹,被誉为“东方人类的故乡”;5000年前黄帝、炎帝、蚩尤在涿鹿征战融合,开创了“中华文明史”;境内存有8代长城遗迹1800多公里,被称作中国历代长城博物馆;崇礼太子城遗址入选“2018年中国考古十大新发现”,成为新的历史文化名片;被誉为草原丝绸之路的“张库大道”,使张家口在清代与广州并称中国“陆水双码头”。我市旅游资源丰富,“草原天路”被誉为“中国66号公路”,张北草原音乐节享誉全国,特别是冰雪旅游资源独特,存雪期长达150多天,雪质好、风速适中,被国际雪联称为“世界上最适宜滑雪的地方”之一。为推动全域旅游加快发展,以建设京张体育文化旅游产业带为引领,大力培育旅游新业态和市场主体,从而实现“一业托三产”。强化规划引领,制定了全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旅游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等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结合“空心村”整治、城乡环境提升,统筹推进交通、景区、特色小镇、运动休闲和医疗康养基地建设,旅游基础设施水平加快提升。打造旅游品牌,连续举办了三届市级旅发大会,在全省率先实现旅发大会县区全覆盖,打造了冰雪体验、休闲避暑、民俗文化、温泉养生、葡萄品游等“大好河山”文旅品牌,带动了旅游高质量发展。实施旅游+”战略,不断完善旅游要素,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了桑园万亩葡萄园、怀安稻香田园小镇、赤城海坨山谷等一批田园综合体项目和张北德胜新村、下花园砖艺小镇、尚义十三号村等一批文创旅游村,改造提升了宣化国玉陶瓷、桥东工业文化主题公园、察北旗帜乳业工业旅游区等一批工业旅游景点,建成了蔚县暖泉古镇、沽源老掌沟越野营地、桥西清河影视城等一批特色小镇,打造了康巴诺尔、官厅水库国家湿地公园等一批生态旅游景区,促进了旅游与农业、工业、文化、体育等产业的深度融合,近三年来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1.8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000多亿元。特别是通过“合作社+农户”“景区带村”“公司+农户”“能人带户”等模式,以旅游助推脱贫攻坚,有效覆盖了1.4万贫困人口受益。

同时,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产业,全力打造“中国数坝”,签约了腾讯、中国电信等近30个大数据项目,张北云联、怀来秦淮等7个数据中心项目已经投入运营,服务器规模达到35.8万台。着力打造高端制造产业,以智能制造为核心,大力发展汽车发动机、特种专用汽车、先进冰雪装备、无人机等高附加值产业,沃尔沃汽车发动机、亿华通氢燃料电池发动机、中煤张煤机张垣牌刮板输送机在全国乃至世界居于领先地位。精心发展特色农牧产业,目前全市鲜奶、牛羊肉、葡萄、蔚州贡米、马铃薯等绿色食品已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夏秋淡季错季蔬菜基地已成为全国北方主要供应基地,保鲜蔬菜产品远销韩国、日本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培育发展健康养生产业,围绕医药、食品、医疗器械、中医经方研发等领域,重点发展运动康养、旅居康养、地产康养、膳食康养、区域医养等业态,把我市打造成为“冬奥张家口、运动养生城”健康养生的知名品牌。

总之,通过今天一天的走访,海外华媒走访了怀来的长城桑干酒庄,亲眼见到张家口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生产长城桑干酒。也看到了崇礼奥运雪道的建设,高铁和特色小镇的建设和其他基础设施的建设。

张家口正在积极务实地劳作,为2022年冬奥会而备战。

华文媒体代表们10月12-14日在石家庄参加了华媒论坛,交流了经验,并了解了冬奥会,雄安和河北的总体情况,15日开始分头进行了不同路线的实地考察和采访。河北线的同仁们考察完革命圣地西柏坡和河北省正定县以及脱贫模范村塔元庄以后,到秦皇岛参加了第三届河北省侨梦苑凝聚侨心俏力,共同发展共赢发展大会开幕式。

他们还考察了康养项目开心乐园,和Panacee. 参观了天下第一关山海关和老龙头。

然后,走进唐山,了解了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唐山,了解了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

从唐山,大家又来到了张家口,这个历史悠久的军事重镇。这里也有太舞滑雪小镇和天下第一门,大境门。品尝了张家口的美味佳肴和生态食品,呼吸了这里的新鲜空气,看到了这里的蓝天白云。导游说,现在张家口的景色是秋色,夏季一片碧绿,冬季银装素裹,各有各的风景,都很美。

河北就象绿叶,一直映衬着北京这朵鲜花。但是,如果细挖,河北就象一颗明珠,越挖历史和文化底蕴越深厚,越挖,原生态的自然资源也越丰富。

若想了解更多有关河北的情况,敬请继续关注北欧绿色邮报网。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抗气候变迁 碳税是最强效方法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据“中央社”报道:当地时间10日,国际货币基金(IMF)表示,全球的碳排污染大户国家应该一起同意课征碳税,未来十年每吨碳排征收75美元税金,让气候变迁维持在安全水平。对抗气候变迁,碳税是最强效方法。

  据报道,IMF呼吁即刻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迁,但近年来,主要经济体在对抗灾难性全球暖化的预防上意见不一致,导致政策扞格。

  IMF研究人员表示:“碳税是最强而有力且有效的工具,但前提是以公平、增进友好的方式实施。”

  2018年爆发“黄背心”示威并多次暴力流血后,法国政府因而暂缓把碳税提高至每吨50美元以上的计划。同时,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退出2015年签署的《巴黎气候协议》。

  据报道,这份报告赶在IMF和世界银行下周举行年度会议前公布,IMF新任总裁格奥尔基耶娃料将于会上,敦促会员国对气候变迁采取行动。

  根据IMF10日公布的这份研究报告内容,要防止全球气温较工业革命前升温超过2摄氏度,以达成《巴黎气候协议》目标,碳税是最有效的方法。加征碳税会提高电力、旅游、制造、运输和食品等碳排密集产业的成本。

  报道称,目前,全球平均的排放碳价为每吨2美元,想要达成《巴黎气候协议》目标,需由20国集团(G20)里的碳排大户集体在2030年之前把碳税提高至每吨75美元,才有可能实现。

  这份报告表示,对所有国家课征碳税可避免让没有缴税的国家“搭便车”,并让真正实施改革国家的产业能与其他国家竞争。

  但IMF研究人员承认,此举将造成令人却步、不均等的代价。调高碳税至每吨75美元,将使煤炭价格超过现有的3倍。加拿大电力价格将迅速上升超过30%,澳大利亚电价飙涨70%至90%。根据这份报告内容,大部分国家汽油价格将上涨5%至15%。(责任编辑查正富 主编陈雪霏)

2019海外华媒感知中国(四川藏区)行(五)–用心体验“人间仙境”九寨沟 美不胜收

北欧绿色邮报网四川九寨沟报道(记者陈雪霏)– 10月9日,2019海外华媒感知中国(四川藏区)行记者团体验“人间仙境”补妆后的九寨沟,真是美翻了!来这里之前,我是再三掂量,到底去哪里好呢?早在1988年我刚读双学位的时候,一位四川同学就说,他的家乡九寨沟是非常美的地方。他那四川口音,让我记忆犹新。两年前,突然看到报道,说九寨沟地震了,看图片,完全没有以前的美色了。现在怎么样了呢?于是,我选择了四川路线,主要是要看看藏区和九寨沟。

清晨,带着迷雾,我们乘坐大巴一路走进九寨沟。据说,九寨沟是因为真的有9个藏族村寨而得名。一路上,看着道路两旁的高山,浓雾和河流,听着导游讲解员的解释,感觉真的进入了人间仙境。隔着车窗玻璃,我们一会儿向左看,一会儿向右看,真的看到那河水绿如蓝。讲解员说,这里的河不叫河,叫海子。她一再强调我们不走回头路,所以,我们先到最远的地方,就是五花海。

据报道,这里也是地震时受灾最严重的地方之一。但是,当我们下车时,发现这里的水太美了。海底是蓝色的,孔雀蓝吧,也有人说,这是独一无二的,就叫“九寨蓝”。

这海子的水太美了,山上的倒影更美,更清楚。海子里有些树枝,我以为是因为地震造成的树倒山崩。因为看以前的照片,这里确实水变黄了。但是,经过两年的栈道加固,海水沉淀,里边的矿物质依然发挥作用。因此,海水依然是那么美,那么神奇,让人捉摸不透。这里说的海水,也不是大海里的水,这里的水是淡水。是来自山上的雪水。这也让我想到瑞典北部北极圈内瑞典最高山上下来的雪水也是冰雕的最好水源,有那么一点点让人心动的微蓝。但九寨沟的蓝是沉甸甸的蓝,沉甸甸的绿,而且,不同的角度,颜色也不一样。晴天和阴天也不一样。真是千变万化,美妙绝伦。

仔细看这照片,那蓝底就像是画师用油漆抹上去的,我还真问同行是否九寨沟的所谓补妆是真的抹了什么?他们说一切都是天然的。此时此刻,就是真的看起来好像是假的似的。象是电脑画的似的。但真真切切,这都是大自然的巧夺天工,神奇造化。

海底有很多枯枝败叶,但也是美景的一部分,早在地震以前就有了。其实如果人们不说地震,我也看不出这与以前有什么差别,因为这是我第一次来。

你看,这是海底倒影,多么清澈见底啊!我特意只照了海底。蓝天在海底现的更蓝。

走过五花海,我们来到珍珠滩瀑布区。在这里水非常清,真是一片净土,一汪静水。

我曾经去过黄果树瀑布。也去过津巴布韦的维多利亚大瀑布,一个瀑布有一公里长,很壮观,但是,这里九寨沟的瀑布也是很壮观,千变万化的。

涓涓细流别有一番风味。水的颜色依然在变化。

This image has an empty alt attribute; its file name is DSC_7436-18.jpg

如果不是看到这个被地震掀翻的历史见证8.8石,我还真的很难相信这里曾经发生过7级地震。2017年的8月8日21时19分发生7级地震造成29人死亡,1人失踪,525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80亿元,间接损失255亿元。多个海子受损,道路桥梁崩塌。这里的栈道就曾经滑坡。但是,新建以后,一切又都恢复了自然状态。当然,重建工作还在进行之中。

走过了珍珠滩瀑布,我们来到长海。多么美妙啊!

走过长海,我们又来到了五彩池。确实,这里确实是五彩缤纷。但是我想到的是王朔的小说名字,《一面是海水,一面是火焰》。这是怎样的造化才能享受这样的美景呢?在水池里居然能够这样蓝粉分明。

过了五彩池,我们来到诺日朗瀑布。我们得知这里也是重灾区。当时,瀑布都没有了。可是五天以后,奇迹发生了,这些瀑布又逐渐恢复了。

随后,我们经过了犀牛海,老虎海,真的,眼看着好像有一只老虎出山。

这里是树正瀑布。

看看这是不是人间仙境?也象一个个盆景,因此也叫盆景滩。

一路走来,我感叹伟大祖国的秀美。国外有的美景我们这里都有,国外没有的,祖国也有,这就是祖国的大好河山,大美中国!

九寨沟,真的是人间仙境,目前已经对游人开放,但是,是有限开放,每天只接受5000人,需要提前网上订票,跟旅行社比较好。这里的栈道所用木材据说都是从美国进口的。栈道比以前宽敞多了,结实多了,也大气多了。这里的厕所也非常好。整个景区都如仙境,真是太美了。回来的路上,我给自己自拍了一下,顿时感觉面部表情都因为轻松愉快而感觉放松了许多,因此也好看了许多。如果能在这里经常出入,那该有多美妙啊!这也是天然的氧吧!大美中国,大美九寨沟!

本次活动是由中新社和四川省统战部和中央统战部联合举办的,使得来自28个国家的68家海外华文媒体高层走进四川藏区,体验那里的发展和脱贫攻坚。

图文 陈雪霏

联合国报告:本世纪末海平面上升或达到 30-60 厘米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记者 彭大伟)报道: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5日发布的最新报告指出,即使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骤减且将全球升温限制在远低于2°C的水平,到2100年时,海平面上升仍可能达到30-60厘米左右。报告同时警告称,如果温室气体排放持续强劲增长,则可能达到60-110厘米左右。
  IPCC是评估气候变化相关科学研究的联合国机构,于1988年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气象组织共同建立,旨在为决策者提供关于气候变化、其影响和未来潜在风险的定期科学评估,并提出适应和减缓战略。IPCC有195个成员国,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
  这份《气候变化中的海洋和冰冻圈特别报告》于24日获得IPCC全部195个会员政府批准,为将全球升温限制在最低水平上的效益提供了新证据。报告指出,紧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可以限制海洋和冰冻圈的变化规模,生态系统和各种生命能够随之得到保护。
  报告详细分析了高山地区重大变化将影响下游社区、融冰和海平面上升、更频繁的极端海平面事件、海洋生态系统受影响、北极海冰量下降和多年冻土融化等气候变化对海洋和冰冻圈造成的一系列严重后果。
  其中,报告特别指出,极地和山区的冰川和冰盖正在损失冰量,这促使了海平面加速上升,同时扩大了海洋变暖的范围。报告显示,20世纪全球海平面上升了约15厘米,而目前的上升速度已达每年3.6毫米,较上世纪快了两倍多——而且还在加速。
    报告警告称,海平面将在未来几个世纪继续上升——即使温室气体排放骤减且将全球升温限制在远低于2°C,到2100年海平面上升高度仍可能达到30-60厘米左右,但如果温室气体排放持续强劲增长,则可能达到60-110厘米左右。
  “近几十年来,由于格陵兰和南极洲冰盖的水输入量不断增加,加上冰川融水以及升温海域的扩大,海平面上升的速率已经加快。”IPCC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瓦莱丽·马松-德尔莫特表示。
  据悉,该IPCC特别报告将为世界各国领导人在即将到来的气候和环境谈判(如今年12月将在智利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COP25)中提供关键的科学信息。(责任编辑查正富 主编陈雪霏)   

(新中国70年)追求绿色发展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驶入快车道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记者 阮煜琳)报道: “悬赏30万元(人民币)请环保局长下河游泳”“雾霾”“垃圾围城”……伴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环境污染频频成为百姓关注的热点。新中国成立70年来,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百姓从盼望温饱变成盼望绿水蓝天,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也随之进入快车道。
  余村,位于浙江省安吉县天荒坪镇,上世纪90年代,余村人靠山吃山,建起了石灰窑,办起了砖厂、水泥厂,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富裕村。但当地一张水泥厂的黑白照片,揭示了当年那段烟尘滚滚、环境污染的历史。
  余村所在的安吉县,为脱贫致富走上了“工业强县”之路,造纸、化工、建材、印染等企业相继崛起,在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造成了生态环境巨大破坏。
  2001年,安吉下决心改变传统发展模式,确立了“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开始对新的发展方式进行探索和实践。经过十余年努力,如今安吉县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成为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成功样板。
  与安吉县一样,伴随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中国多个地区出现了保护生态环境与加快经济发展的尖锐矛盾和激烈冲突。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中国生态保护和环境污染治理力度持续加大。上世纪70年代,北京市官厅水库污染治理拉开了中国水污染治理的序幕;上世纪80年代,保护环境被确立为基本国策;上世纪90年代,可持续发展战略被确定为国家战略,大规模开展重点城市、流域、区域、海域环境综合整治。随着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环境污染治理力度持续加大。中国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开展国土绿化行动。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系列重大生态工程落地实施,包括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祁连山区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青海湖流域综合治理等,取得了显著成效。与2004年相比,长江、黄河、澜沧江年均向下游多输出58亿立方米优质水,真正确保了“三江清水向东流”。
  进入新世纪,中国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进入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建设美丽中国成为奋斗目标,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驶入快车道。
  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指出,新中国成立70年来,民众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生态环境在民众生活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凸显。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必须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
  “发展经济不能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竭泽而渔,保护生态环境也不是要舍弃经济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李干杰说。
  李干杰指出,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必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说,要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必须要有耐心,久久为功,本着“功成不必在我,但是过程离不开我”的思想,一代接一代,一年接一年,做出我们的努力。(责任编辑查正富 主编陈雪霏)    

中国再释绿色发展信号 迈向“低碳未来”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记者 夏宾)报道: 近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绿色生活创建行动总体方案》,并对绿色发展定下“蓝图”。
  会议指出,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要按照系统推进、广泛参与、突出重点、分类施策的原则,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绿色商场、绿色建筑等创建行动,建立完善绿色生活的相关政策和管理制度,推动绿色消费,促进绿色发展。
  这是继中共十九大、多次中国两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来,中国高层对绿色发展再次释放出的明确信号。
  为何中国将绿色低碳看得如此重要?
  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对中新社记者说,尽管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但绿色低碳转型不能迟缓,要持续向“低碳未来”迈进。
  在他看来,在讨论是否要坚持绿色低碳转型时,应找准出发点,需考虑经济增长的新动能。经济增长新动能会体现在人们对美好生活、更高环境质量的追求上。
  数据显示,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288倍,恩格尔系数下降近40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存款实现从1.5元(人民币,下同)到破万元的指数式增长。
  邹骥称,70年间,吃、穿等基本生活类商品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明显降低,人们对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要求更高。
  “而最近两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出现反弹,特别是煤的反弹,实际上是电拉起来的,去年用电量同比增长8.5%。这是我们过去没有意识到的问题。”邹骥指出,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将推动能源转型,例如发展清洁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是从战略上提高国家能源安全最终的出路。
  事实上,当前中国人已开始熟悉并热衷于绿色低碳生活。中国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课题组近期发布的《互联网平台背景下公众低碳生活方式研究报告》显示,光在蚂蚁森林上,就有5亿中国人坚持“手机种树”实现碳减排792万吨。
  根据测算,这个减排量相当于节约了116亿度电,可供上海全社会生产生活用一个月。
  报告指出,互联网打造了人人可参与的绿色低碳行动平台,让低碳生活触手可及:每4个中国人就有1个用手机办事,减少不必要出行的同时,也避免了纸张浪费;每天有3.5亿人次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共享单车平台覆盖全国;超过1亿人网购“绿色商品”,旧物回收、闲置循环成为新潮流……
  中国绿色低碳转型应该怎么做?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戴彦德认为,从中国的情况来看,一方面中国需要减油控煤增气,通过总量控制和能效提升,把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0亿吨标准煤;另一方面是结构优化,“最好的结构是非化石能源占到50%,天然气能占到20%到25%,煤由现在的60%变成了10%或者15%。”
  为实现上述目标,戴彦德认为,中国的发展模式上要变,消费模式上要变,供应模式要换,生活模式则要简。这需要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减少周期性的浪费。
  针对节能问题,戴彦德还指出,中国作为后发国家有优势,应该把节能作为应对低碳绿色发展的最大战略,且中国的节能潜力不是一个常数,而是随着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而潜力增大。(责任编辑查正富 主编陈雪霏)    

今日头条: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在瑞典做中国70年科技创新报告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9日在瑞典皇家工程学院瓦伦堡会议厅做了有关中国70年来的科技创新的精彩报告。

报告会由中国科技界的老朋友瑞典皇家工程学院副院长白瑞南主持。他说,他很高兴欢迎瑞典的老朋友中国政协副主席和中国科协主席万钢来瑞典给大家做报告。万钢在中国电动汽车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他在德国留学工作以后,回国去实现技术革新和科技创新的梦想。他还是全国政协副主席,曾担任两届科技部部长。

万钢主席从科研创新体系、气候变化、科技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和国际合作四个方面介绍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科研和创新成就。

他说,其实中国的科研体系和瑞典有些相似,也是高校、科研单位和企业相结合的体系。他说,在中国的宪法里规定了要发展科技促进企业创新。中国目前有2900多所大学,有200多所重点大学,150多所创新研究类大学。中国总共有3000多万大学生。每年有800万大学毕业生。中国每年需要为大约1000多万人提供就业。

中国科技体系的重要任务就是把科技和企业联系起来。为此中国建立了国家实验室,建立了一批孵化器,科技园,为两百多万应届毕业生提供就业。

中国的高新区主要是让大学生能够创业。百度、阿里巴巴等都是当年的青年人创立的企业。他希望年轻人能够回国创立新的阿里巴巴。

万钢说,中国的创新指数在世界排名第14位。中国的研发人员达到了400万人,世界第一。中国论文的被引用量世界第二。

中国在基础研究方面加大了投入,过去十年,每年都增长10%。 中国在量子科学、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他说,我们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如何应对气候变化。

他说,中国在2015年签署了《巴黎协定》。为应对气候变化,世界应该北极、南极和第三极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同时研究。我这次来的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能把第三极的研究融入气候变化的研究中。

万钢说,中国从2012年开始,北京所有的污染企业关闭或者迁移,把所有的煤供暖改成天然气供暖,第三,在周边建立了一大批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供应20%的能源使用。所以,北京的空气质量大大改善。中国建立了三北防护林,同时,还在治沙防沙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沙漠面积在减少的国家。对生态很有益处,对当地农民的生活改善也有益处。

他说,他来瑞典的访问目的就是要加强中瑞科学家之间的合作,进一步推动中国和瑞典,中国和欧洲的科学合作,为世界科学的发展贡献中国的力量。

应对气候变化,我们一定要行动。中国已经开始在高原上种植树木,并探索种植苔藓来保护植被,涵养水源。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水电,风电和光伏发电国家。希望用高科技来实现能源自给。

万钢还介绍了中国的北斗卫星的实际应用,使得很多难以覆盖的地方能够得到信息覆盖。中国对海底生态的保护也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据万钢介绍,北斗的导航系统可以和地面的互联网系统联系。中国五万艘渔船上都装了北斗的导航系统。在草原上,老牛和小牛也利用北斗系统和互联网系统来防止失联或走错地方。

所有参加“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都可以分享中国的北斗导航系统。气象预报共享,地球观测共享。

中国高铁,高寒铁路,电动高铁,混合动力,磁悬浮也已经下线。

过去70年,我们使7亿人脱贫。到2020年的目标是全部脱贫,即不愁吃不愁穿,保证教育,保障医疗,保障住房。

中国已经建立了传染病防治重大专项。有了实验室网络和育苗产业,传染病防治方面也取得很大突破。

关于国际合作问题,万钢说,中国已经与160多个国家建立了科技合作的联系。我们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了很好的合作关系。一带一路是科技伙伴的合作。共同建立联合实验室。

万钢说,瑞典是和中国长期合作的国家。去年中国科协副主席怀进鹏访问了瑞典。我衷心希望把这样的合作推广到大学生之间的交流。科学家之间的交流应该常态化。中国的科学传播中心已经开始建设。我们可以提供更好的条件来为科学家的交流提供很好的环境。瑞典科学家一直在支持中国的科学发展。中国对此表示感谢。

万钢还回答了与会者的提问。关于欧盟和中国的科技合作,万钢说,中国和德国确立了对话机制。中国和欧盟也要采取对话机制,求同存异。例如,如果瑞典提出对话倡议,中国也会提出相应的倡议,然后,双方协商制定共同的合作方案。

关于极地研究的问题,他建议进行三极一起研究,共同研究,而且他看到第三极的研究更紧迫。关于煤炭比例问题,他说中国现在的煤使用已经从70%降到了60%。中国扩大了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比例。

中国驻瑞典大使桂从友阁下出席报告会。中瑞专家学者100多人出席并听取了万钢的精彩报告。他有理有据地展示了中国70年来科技发展的巨大进步和卓越成就,与会者听后表示感觉非常振奋人心。

相关链接:http://www.greenpost.se/2018/06/26/cast-huai-jinpeng/

视频:专访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创始人马军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从媒体人到发现水危机,从发现危机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公众环境领军人物马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帮助解决中国水危机问题。他不仅提出问题,而且积极解决问题,为中国污水治理和环境保护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马军说,中国的水危机非常严重,但是,他也发现,由于中国成为世界工厂,那么,产品在中国生产,但是,污染都留在了中国,因此,必须要求所有的污染者参与污染的治理。所谓污染者更需要付出。由于他们的努力,在中国的跨国企业后来也积极参与污水治理。

马军说,通过信息公开,通过政府的信息公开,使得很多企业最后不得不从源头治理污水,通过绿色选择,让各个环节的公司和企业都要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

马军说,从2014年开始,中国政府也高度重视污染治理,正像环保部长李干杰说的那样,中国的小环保,变成了大环保,就是各个部门进行协同作战,共同采取行动。通过对上万家公司的污染曝光使得污染者无处可逃,最后不得不治理,或者关停并转。

马军说,在他们的工作过程中,象阿拉善,阿里基金等都进行了协作。中国政府也都很重视他们的数据和事实。中国政府的大政方针作出了正确的调整,科学发展,生态文明都是正确的方针。

我们就是想为企业建立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原来是谁污染谁占便宜,所以,我们的行动得到了承认,环保部也都采纳了我们的意见。

马军说他们创造了《蔚蓝地图》APP,让每个人都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公司的排放情况。一开始,有些公司还不了解,但是,当中央发出严格要求的时候,我们的数据对企业达标排放提供了有用的数据。

只要搜索Blue Map,或者蔚蓝地图,就可以找到。

对于未来,马军认为我们这一代人有责任把环境保护好,把污染治理好。为了下一代有更好的环境,我们必须承担更大的责任。

同时,他对未来也充满信心。从过去五年中国对环境污染治理的力度看,如果社会各界都能够联合起来,真正负起责任来,解决问题的效率还是会进一步提高的。

相关信息:马军在世界水周开幕式上的回答问题。

今日头条:瑞典智慧增长城市什么样?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7月9日,北京市东城区代表团考察瑞典的老城改造项目,也是智慧城市项目。斯德哥尔摩这个项目和德国的科隆和西班牙的巴萨罗那都是受到欧盟支持的节能减排示范项目。

项目协调人Sigrid给大家做了介绍。她说,瑞典探索出12条解决方案,使得这里的环境影响都大大降低。那么这12条方案是什么呢?主要涉及三方面,降低能耗,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可持续城市交通。

第一,降低能耗。提高能效的装修。例如,在墙体翻修时加厚窗户,加厚屋顶,窗户玻璃达到4层,隔离噪音效果非常好,不会有一点点的冷空气进来,绝缘非常好。空气是从暖气片后边进来的。

第二,建筑施工集散地。在工程附近建一个大型施工材料集散地,这样,可以先把各种所需材料一口气都运到集散地,然后,标明号码,对号入座。施工时非常方便,减少交通,减少拖延,减少压力。

第三,智慧的节能房客。在装修改造老房子的时候,市政府和开发商环保人员都来为住户做工作,告诉他们有哪些改造,希望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归根结底,人的作用还是十分重要的,硬件再好,住户如果不配合也不行。因此,在住户回迁的时候,他们开了一个大 party,进行了各种业务的交流。教会大家都有哪些方面和以前不一样,哪些需要注意的等等。当然装修后租金也提高了一些,因为他们做了一切该做的,尽最大努力减排节能。

第四,智慧的电能管理。就是有一个电脑屏幕,一键到位可以把所有的电源都关闭。例如,你出门以后,只要一按电钮,就可以把电器都关了。如果长期出门,冰箱不用,电量也会降低耗能。自动设置。只要按键。

第五,智慧街道节能灯。通过设置,街道路灯可以在没人时自动降低能耗40%,有人通过时灯会自动亮起来。这样综合起来可以降耗50%。

第六,余热回收。他们在建筑附近的一个菜市场回收余热用于供暖。同时,把附近的一个大的数据中心的热量也回收过来,为700户人家提供热能热水。

第七,智慧垃圾回收。就是利用不同颜色的塑料袋装不同垃圾,专门有这样的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桶。住户扔垃圾时先输入姓名和住户号,然后,识别垃圾袋颜色,然后,放入自动运输带,关门以后,垃圾被自动送到该送的地方,然后通过管道抽吸到更远的地方。垃圾车不用到住户处收集,只许到固定垃圾回收中转站收集分类,然后送到该派送的地方。家里的垃圾箱有四个孔,有厨余垃圾,可燃垃圾,还有分类可回收垃圾。

第八,使用大数据对各种情况进行分析,尤其是对交通状况进行分析,调节红绿灯,可以缓解交通。也可以对家庭用水,用电能耗进行大数据收集。

第九,可持续送信。住户网购了,可以和邮政部门和厂家都联网,然后,他们用绿色自行车送货上门,放到一楼的收发室。在那里,人们可以通过手机获得一个信息,然后用手机电子钥匙一按键就可以开门取货。这样,也是节能减排环保。减少交通。

第十,智慧交通管理,就是通过大数据对人流量的分析,通过调节红绿灯来缓解交通,提高效率。

第十一,可替代机动车燃料。轿车都可以使用生物燃气。汽车也可以使用可替代燃料,混合动力或者生物燃气。

第十二,智慧交通解决方案。小区有电动车充电桩,对内对外都营业,都可以拼车,共享。外人需要付月租费,当地住户只需付每小时79克朗的费用。小区门前就有垃圾分类的设施。垃圾直接通过地下抽吸运走。同时,小区还有电动自行车可以为用户到超市购物使用。价格比用轿车还要便宜。

讲到老城改造项目,他们把100多年前的一个屠宰场建筑改造成了文化娱乐场所。还有一座1912年的建筑,把地暖放入地面大理石以下。把房顶加了太阳能。同时,太阳能也可以遮光,发挥多种功用。

总之,瑞典的这个项目是有两幢6层楼的房子,两幢是14层的房子。是欧洲节能减排智慧城市的样板房。一般都是两室一厅,70多平方米。

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尽一切努力在各个方面实现节能环保。又相互联系。

时评:怎样看待上海垃圾分类出现的困难

北欧绿色邮报网 评论员陈雪霏

这两天考察瑞典的垃圾分类和拼车项目有所感悟。瑞典垃圾分类有多种,各个城市都不太一样。在老城,厨余垃圾依然是跟可燃垃圾一起送去燃烧,这就是做的不好。但是,在周边城市却单独收集有机垃圾,这样就是做的很好。他们采取不同塑料袋的颜色放不同的垃圾,然后让机器辨认。但前提是必须在家里分好了。

有机垃圾最好用可降解的纸袋来装。那么如何解决上海的问题。有人说有机垃圾本来有味道,再从塑料袋里倒出来就更脏了。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这就需要创新和商家合作。市政要善于去找生产讲解材料的纸袋或塑料袋公司,这样的公司也可以站出来,赶紧为自己推销。或者是物业买,送给居民,或者是居民自己出钱买讲解纸袋,专门用来收集厨余垃圾。厨余有机垃圾要避免有很多液体。这样,就可以避免很多问题。

还有一个问题是一天只许倒两次垃圾,这个规定也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改,为什么不能全天开,或者是晚点关门?人们都习惯了晚上10点或11点扔垃圾,是否那个时候有值班的?

第三,有人就是不愿意自己扔,这个习惯和脾气需要自己改,如果你认为花钱就可以解决问题,那你自己去花钱。笔者认为自己做比较好。

总之,目标先确定下来,然后,实施过程中遇到困难,可以不断调整。现在,在瑞典有很多种垃圾桶。在垃圾桶生产方面有很多创新。每家几乎都有一共四个孔的垃圾分类桶。直接在水池底下把这个问题解决了。

等我看到什么问题后,再寻找答案。我希望有厂家愿意生产各种垃圾桶,然后看哪些更有市场。

时评:为上海实行真正的垃圾分类点赞

北欧绿色邮报网评论员 陈雪霏

7月1日,上海开始实行真正的垃圾分类。各种报道纷至到来,有人说,上海严格的垃圾分类制度把人逼疯了。有人说想顾机器人来给垃圾分类。

但我想说的是,一件好事都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和自律。垃圾分类这件事就是这样,如果养成良好习惯了,在家里就把垃圾都分类好了,等到外面的时候,就会很容易了。

你是什么垃圾?

这句话的意思是,你的垃圾是哪一种的,我可以告诉你怎么放。从世界上垃圾分类做得最好的国家之一,瑞典来说,最难的就是有机垃圾的分类。也就是厨余垃圾。一般对瓶子,纸盒,报纸,电池等分类都比较容易。但厨余垃圾往往和可燃垃圾容易弄混。

在瑞典,为了让有机垃圾变的纯净,没有可燃垃圾或者塑料袋在里边混着,小区都提供可降解的纸袋子。然后,给每一户发一把钥匙,如果想扔有机垃圾,你必须用钥匙开锁以后才可以扔有机垃圾。这样,有机垃圾就比较存。如果没有这个麻烦,这个思考的过程,人们很容易把可燃垃圾也扔进去,一条鱼搅得一锅腥。当然,如果你把有机垃圾扔到可燃垃圾里,那没有关系,因为燃烧垃圾没问题。

我之所以为上海点赞,是因为中国的垃圾,尤其是上海的垃圾往往是有机垃圾比较多,菜叶子,剩饭等等,这些东西都可以用于生产沼气,或者说是生物燃气。瑞典人说,其实他们是70年代从中国那里学来的利用沼气。只不过后来瑞典做得越来越好,提纯达到98%,最后,可以当天然气来使用,并用于机动车了。如果机动车都用生物燃气,就不会有烟气放出来,空气质量就会大大改善了。

因此,我要为上海市政府能出台这样的政策点赞,也为上海市人民点赞,因为是你们在全国各大城市中第一个站出来实行全面认真地分类。这是一个好处多多的做法。

首先就是垃圾通过分类都可以回收利用了,这样垃圾就不再是垃圾,而是资源了。上海人口多,垃圾自然多,如果分类好了,资源回收利用也就多了。

这样不但不污染环境,还可以更好地保护环境,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垃圾填埋场的占地。

第二,人们经过一段时间就会感到自己再做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应该感到骄傲和自豪。什么叫文明?什么叫素质,什么叫修养?能把垃圾处理好了,这些就都有了。一个不文明的人,就是到处吐痰,随意扔烟头,乱扔垃圾。而文明的人就会把痰吐在纸里,自己收起来,把烟头放在烟灰缸里,把垃圾分类放到回收箱里,而不会乱扔。

因此,可以说,上海可以被评为中国第一个最大的绿色城市。节能减排,垃圾分类也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垃圾也可以产生很多能源。

一开始,人们无非就是嫌麻烦,但是,我经常看到瑞典人带着各种垃圾到指定地点去扔,如果你不这么做,你就没地方扔,因为没有别的地方允许扔。这样,整个城市就干净了。我不是说瑞典就是哪儿都干净,她也有不完善的地方,但垃圾分类回收这方面,确实做的不错。我曾经生活过的新西兰,这方面也做的不错。

再次为上海点赞,希望其他城市也尽快向上海学习,真正实现垃圾分类。同时,也为中国在环保方面取得的巨大进步点赞,加油,中国!

今日头条: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荷兰首相吕特举行会谈并和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共同出席全球适应中心中国办公室揭牌仪式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荷兰首相在北京举行会谈和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共同为全球适应中心中国办公室揭牌

北欧绿色邮报网驻荷兰特约记者  张卓辉  报道:

 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2019年6月27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应邀来华进行工作访问的荷兰王国首相马克·吕特(MarkRutte)举行会谈。

    李克强表示,荷兰以贸易立国,向海而生,素有开放传统,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国家之一。近年来,中荷关系蓬勃发展,合作持续推进。中方愿同荷方加强各层级交往,巩固政治互信,深挖合作潜力,密切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沟通协调,推动两国关系再上新台阶。

     李克强指出,荷兰是中国在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双方合作前景广阔。当前世界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们愿同荷方加强发展战略对接,扩大双向开放,为双方企业营造公开透明、一视同仁的营商环境,推动世界经济持续增长。加强贸易、投资、创新、清洁能源、农业、第三方市场等重点领域合作,更好实现互利共赢。

     李克强强调,中方高度重视发展同欧盟的关系,坚定支持欧洲一体化进程,愿共同落实好中欧领导人会晤成果,加快投资协定谈判,如期达成地理标志协定,深化各领域合作,共同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推动包容发展,维护和平与稳定。

    吕特表示,荷中高层交往密切。李总理去年成功访问荷兰,为双边关系发展注入新动力。当前国际经济贸易面临下行压力,荷方愿同中方一道加强合作,坚持多边主义,共同维护国际秩序。荷方愿积极促进欧中关系发展。

    此系吕特首相就任以来第四次访问中国,因此进一步深化中荷政治互信,拓展务实合作,推动两国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旨在加快全球适应气候变化进程

6月27日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同荷兰首相吕特、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共同为全球适应中心(GCA)中国办公室举行揭牌仪式。

这个世界性机构的全称是Global Center on Adaptation,中国办公室将协助中国城市进行水资源管理。这个全球适应中心GCA的总部设在荷兰的鹿特丹(Rotterdam)和格罗宁根(Groningen),负责为各国制定和传播方法和技术,以便为即将到来的气候变化做好准备。

    值得一提的是自1979年荷兰鹿特丹与中国上海结成姐妹城市以来,包括格罗宁根与天津等,中荷之间已建成12个姐妹省份32个姐妹城市的友好省市关系。双方友城在农业、环保、教育培训、文化体育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合作。

   李克强在致辞中表示,应对气候变化这一全球性挑战,既是国际社会的共识,也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注重改善民生,实现现代化还要持续努力。我们根据自身国情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战略,愿继续履行应尽的国际责任和义务,并在南南合作框架下为其他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小岛国提高应对能力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同时指出,应对气候变化必须坚持多边主义,强调国际合作,减缓与适应并重。在致力于减缓的同时,发达国家应当为发展中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提供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帮助,共同为落实《巴黎协定》、加快全球适应气候变化进程作出不懈努力。

   吕特表示,荷中两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开展了良好合作。荷方愿同中方一道,加强同全球适应委员会的合作,促进各国经验、技术等交流,共同采取行动,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更大努力。

   潘基文表示,气候变化没有国界,只有通过全球协作,共同采取行动,才能保护大家共有的未来世界。全球适应中心将继续同各国政府、社会、私营部门加强合作,推动形成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合力,促进全球实现可持续发展。

   全球适应委员会主席由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担任,生态环境部长李干杰担任中方委员。

“海绵城市” 概念构思出自荷兰

包括微软的比尔·盖茨和世界银行首席执行官Kristalina Georgieva等一些国际知名人士倡议,以及荷兰、中国等17国于2018年联合发起成立全球适应委员会,旨在推动国际社会提高适应气候变化力度和加强伙伴关系,帮助气候脆弱型国家提升适应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全球适应中心是全球适应委员会的执行机构。GCA首席执行官Patrick Verkooijen说:“我们现在来到中国,这是因为中方已经请求我们的支持。”中国目前正在试验实践所谓的“海绵城市”的概念:建立管理其水资源管理的城市,以使丰富的天雨不再导致洪水的发生,在地面建设更多的花园,减少混凝土的地面,这可以让水分容易被土壤吸收。”

    吕特在揭幕仪式中的演讲说:“这个概念是荷兰构思出来的,现正在中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吕特也提到了1953年发生在荷兰的那场特大的洪水灾害,以强调荷兰经历了多少痛苦和多长时间,才能提出可持续的水处理解决方案。

    中国此前决定在中国30个城市试验“海绵城市”计划,现在有计划在600个城市引入这个概念。GCA首席执行官Patrick Verkooijen说:“问题是,我们能否充分利用来自世界各地,也包括荷兰的最佳专业知识和人才,实现从30到600个城市的跨越?” 

因此,这个新开设的GCA中国办事处是第一个国际分支机构,对荷兰来说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因为无论GCA的动机多么高尚,只有通过该办事处,荷兰在中国才可以成为有用的环境技术的推动者。      

这就是荷兰首相吕特在前往日本参加G20的途中,决定先前来北京的一个原因。与此同时前往的荷兰王后马克西玛(Queen Máxima)作为联合国秘书长的代表和联合国包容性融资的特别倡导者参加了大阪G20峰会,与沙特王储的对话,主要是为明年11月在沙特阿拉伯举行的下一届G20的准备工作。

图片来源 新华网,文 张卓辉综合。编辑 陈雪霏

“与阿里巴巴谈AI”活动在斯德哥尔摩成功举办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6月12日,“与阿里巴巴谈AI”活动在斯德哥尔摩最有活力的初创枢纽H2 Stockholm 成功举办。该活动是由AI Hub 联合创始人程颖博士和迈克尔.库拉罗斯及合作伙伴ITOT老总拉师.伦德贝联合主持的。

“与全球AI巨头阿里巴巴谈AI”的理念是由AI Hub 和瑞典最有实力的工业会员制组织Almga的高科技部ITOT联合创立的。该理念就是把全球AI巨头们介绍给瑞典的AI创新公司。这次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与全球科技巨头阿里巴巴的阿里云谈AI。

阿里云欧洲分部的两位执行经理孙炀和金旋介绍了阿里云的AI平台,例举了与欧洲合作的成功案例,例如和宜家的强强联合。

该活动吸引了众多瑞典的初创公司企业家,他们在活动中都很受鼓舞,并纷纷表示对阿里云和中国市场感兴趣。

在阿里云两位高管介绍后,AI Hub 联合创始人之一Michael Collaros还主持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小组讨论,探讨AI将如何影响商业的未来。为了获得更广泛的观点,小组成员来自医药,销售等四个行业,

最后,程颖宣布AI Hub将在八月份举办一次小型闭门的AI快速通道活动叫AI 车库。有AI方面问题的企业家和可以解决问题的AI专家都可以和我们联系(Ying@innofusion.net).

10月和阿里云一起组织北欧公司到阿里巴巴中国总部去参观访问。感兴趣的公司可以和我们联系(Ying@innofusion.netMichael.collaros@norna.ai

11月19日,第二届AI峰会将举行。

2019世界公共交通峰会及博览会在斯德哥尔摩举行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不去不知道,一去吓一跳。多年来久违的很多大公司都齐聚斯德哥尔摩国际展览中心展示他们的最新产品。第一印象就是这里有很多好看的先进的公共汽车。

这是百分之百的氢气汽车。来自沙特阿拉伯。

零排放的公交车。

中国的华为,苏州华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中铁隧道和其他6家江苏企业都来参加了展览。从高铁配件到整车制造再到电动汽车一应俱全,展示了江苏高端制造业的水平。江苏汽车制造业也是历史悠久。

另外,法国有两种近程电车和自动无人驾驶车。

据工作人员介绍,这个无人驾驶的车就是放在地铁和火车之间的通勤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