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同心筑梦想,团圆迎盛世-中国驻瑞典大使馆举办华侨华人中秋招待会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中国驻瑞典大使桂从友和夫人宋景丽7日在使馆隆重举行华侨华人中秋招待会。

桂大使还做了题为“同心筑梦想,团圆迎盛世”的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非常高兴和大家再次相聚在使馆,共庆中秋佳节。中秋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每位海外中华儿女心中都有着特殊的地位,既承载着团圆、幸福和美好期盼,也寄托着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伟大祖国的美好祝愿。在此,我代表中国驻瑞典大使馆向旅瑞广大侨胞、中资机构人员和学生学者们致以亲切的问候和美好的祝愿。

今年对每一位中华儿女都是特殊的一年,我们即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貌日新月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以及第二大研发经费投入国,建成了包括养老、医疗、低保、住房在内的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减少了8亿贫困人口,成为对全球减贫贡献最大的国家。

中国把自身发展同世界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全方位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关系。海外侨胞始终是中国发展的重要参与者,中国与世界各国发展关系的重要桥梁。中国政府一贯鼓励支持海外侨胞积极融入当地社会,为所在国发展作贡献。我们也一贯欢迎和支持海外侨胞发挥自身优势,为祖国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当前,香港暴力犯罪不断升级,一小撮“港独”分子勾结外部势力,粗暴践踏香港法治和社会秩序,严重破坏香港稳定繁荣,公然挑战“一国两制”原则底线。瑞典一些政客、媒体和人士唯恐香港不乱,就香港局势发表错误言论,罔顾事实、颠倒黑白,干涉中国内政。我们对此坚决反对。广大旅瑞侨胞自发以各种形式发出正义的声音,对妄图分裂国家、抹黑中国形象的错误言行表达强烈愤慨和坚决反对。我们对大家的爱国热情和正义立场表示赞赏。希望旅瑞侨胞们坚定信心,积极有为,为中瑞关系稳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我们使馆将继续不折不扣落实党和政府的惠侨惠民政策,按照“亲”“清”原则继续做好各项为侨服务工作,维护侨胞正当合法权益,凝聚侨心、侨力、侨智,同圆中国梦。

今天不仅是共庆佳节的聚会,更是共祝伟大祖国繁荣昌盛和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聚会。

桂大使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使馆从今年5月份开始以“我和中国”为主题面向旅瑞青少年征集作品。在各中文学校和家长们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收到了一百多件作品,包括散文、诗歌、书法、绘画、摄影等。有关作品内容丰富,既有在国内的见闻,也有对传统文化的感悟,更有对家乡发展建设成就的赞叹。今天我们展出了部分作品,每一件作品都反映了孩子们真挚的赤子之心和对中华文化的自觉传承。相信大家同我一样,深深地为孩子们的才艺和创造力所折服,更为他们对祖国的真挚情感所感动。

桂大使说,我们还特意请来了各领域的行家里手,为大家奉献乐器演奏、茶艺展示、书法教学、诗词朗诵和月饼制作等文化节目。让我们在乡音乡味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之美,在这月圆美满的节日共同祝福伟大祖国繁荣昌盛!

桂大使认真看了同学们的绘画作品,他说,让孩子们到祖国去看一看,回来描述他们的亲身感受,这样效果很好。对孩子们的作品,大使给予表扬和鼓励。

出席招待会的有近400名华人华侨侨领,中资机构代表和留学生代表。瑞典华人总会执行会长叶沛群、瑞典华人工商联合总会会长王俞力、瑞典华助中心主任王建荣、瑞典青田同乡会会长叶克雄、瑞京华人协会会长柳少惠、瑞典华人联合会秘书长尹畅和瑞典安徽科技商业协会会长段茂利等出席招待会。使馆全体馆员出席招待会。

今日头条:桂从友大使就媒体交流和沙依拉古丽案等接受瑞典电视台专访

 9月5日,桂从友大使在瑞典电视台接受该台文化新闻记者德列尔特专访,就媒体交流、沙依拉古丽案等回答提问。采访全文如下:

  问:昨天,瑞典电视台的文化新闻报道中国大使馆增加了对瑞典媒体的批评和评论。您对此有何评论?

  桂大使:关于这个问题,我已经多次向不少瑞典媒体阐述中方立场。媒体是增进中瑞两国和两国人民相互了解、促进两国和两国人民传统友谊、推动两国在各领域广泛合作的桥梁。瑞典媒体要发挥有利于两国和两国人民根本利益的桥梁作用,就要客观公正地报道中国的情况。最近我会见了一位访华归来的瑞典朋友,他说在中国看到的情况同一些瑞典媒体的报道完全不一样,自己被瑞典媒体忽悠了。我们愿同瑞典媒体人士开展交流,向他们介绍客观真实的中国。对于那些不客观不公正甚至带着偏见成见攻击、抹黑中国的言论,我们当然要批评、反驳。

  问:中国使馆对瑞典媒体的评论和批评要达到什么目的?比如关于香港局势、桂敏海案等。

  桂大使:我们就瑞典媒体涉华报道进行澄清、批驳是为了向瑞典民众介绍中国的客观情况。关于桂敏海案,事情很简单,他在中国犯了法,中国司法部门当然要依法处理。这同前不久美国一名说唱歌手在瑞典触犯法律,瑞典司法机关依法处理是一样的。

  问:您说对瑞典媒体的评论和批评是为了让瑞典媒体用另一种方式看待中国。您认为同瑞典媒体、公众的沟通成功了吗?

  桂大使:我上任2年来,已经走访了瑞典近三分之二的省市,与瑞典各界民众广泛接触,他们向我介绍的对中国的看法与瑞典媒体完全不一样。不知道你去过中国没有,如果没有,我盛情邀请你和你的同事到中国去采访。我注意到瑞典电视台前几天采访了沙依拉古丽,她在节目中说的都是谎言。你们首先要搞清楚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问:您怎么知道她在撒谎?

  桂大使:新疆当地主管部门向我们通报了她的情况。沙依拉古丽自称是新疆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中心的工作人员,但事实上她在新疆只当过幼儿园老师和小学老师,从来没有在教培中心工作过。她在新疆涉嫌信贷诈骗,至今还欠款约40万元人民币。为了逃避法律制裁,她非法越境潜逃至哈萨克斯坦,违反了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的边界管理法。你们采访她并播出她的不实言论,实际上是成了她犯罪行为的庇护者。

  问:所以您认为瑞典电视台播放了错误的节目?

  桂大使:当然。媒体要承担向民众介绍真实情况的责任,不能向民众散布假新闻、假消息,这是媒体的社会责任。沙依拉古丽为了逃避法律制裁,将自己打扮成所谓“政治迫害受害者”,借此骗取瑞典一些人的同情。这些人果然上当了,还将她接到了瑞典给予庇护。我们希望瑞方依法办事,将沙依拉古丽遣返回中国。

  问:让我们把这个案子放在一边,回到中国使馆加强了对瑞典媒体的评论和批评。您是否认为中国使馆增加了对我们涉华报道的关注和评论?

  桂大使:谈不上加强。一旦我们发现瑞典媒体报道严重失实,我们就要第一时间进行澄清。对于恶毒攻击的言论,我们当然要立即反击。你们关注中国,想要了解中国,我给你们一个建议,那就是自己去中国采访,而不要听信犯罪分子的谎言。

  问:我还是想问,中国使馆加强对瑞典媒体的评论和批评是想达到什么目的?

  桂大使:我一开始就说了,为了维护中瑞两国的友好、促进合作,我们希望瑞典社会能够全面真实客观地了解中国。对于瑞典媒体不符合真实情况的、阻碍两国友好合作的报道,我们当然要澄清和反击。比如沙依拉古丽案和桂敏海案,瑞典朋友认为瑞典是法治国家,法治国家就不能做违反法律的事。一位在中国生活了30多年的瑞典朋友曾经告诉我,在瑞典媒体上批评中国的人并不了解中国。我愿再次邀请你和你的同事访问中国。如果你们真的关注新疆,那就到中国去,用自己的眼睛看一看中国的发展、新疆的发展。百闻不如一见。

  问:在对瑞典媒体的评论和质疑中您达到了这一目标吗?

  桂大使:我们还在朝这个目标努力。希望瑞典媒体朋友能够与我们相向而行,真诚开放地交流。希望那些评论中国的人,能够亲自到中国走一走看一看,用亲眼看到的事实来回答头脑中的问题。我举一个例子,中国从2012年开始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把环保放在首要位置,大力发展风电、水电、核电、太阳能等新能源,煤电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已由80%降到60%以下,北京等大城市的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但是近日个别瑞典媒体居然批评中国煤电比例大幅增加,我们对这样的假报道感到震惊。

  问:您认为通过更多地批评瑞典媒体,瑞典媒体是否开始更多地倾听中方的声音?

  桂大使:很多瑞典媒体人士没有去过中国,我们都愿邀请他们去访问。我和我的同事也愿意同他们交流沟通,把中国的客观情况介绍给他们,希望他们能够抛弃对中国的陈旧看法甚至是偏见。中国发展天翻地覆,面貌日新月异。一天不关注中国的发展,你就得不到对中国的客观看法。

  问:您认为对瑞典媒体增加评论和批评有效果吗?

  桂大使:一个客观报道中国的瑞典媒体朋友告诉我,现在瑞典媒体对中国的客观报道在增多。我们希望那些把自己摆到中国对立面的瑞典媒体人士能够多到中国去看一看,用中国的真实情况来回答头脑中的问题,这样你的问题就能够得到回答。

  问:过去几年,中方对瑞典媒体的评论和批评增加了,这是一种新战略吗?为什么要这样做?

  桂大使:我到任之后,看到瑞典媒体上有很多与事实不符的关于中国的报道。作为大使,我有义务向瑞典社会介绍一个客观真实全面的中国,不能让瑞典民众被那些歪曲和抹黑中国的报道所蒙蔽,这样不利于瑞典正确认识中国。我作为大使的使命就是促进中瑞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友好与合作。我希望瑞典媒体朋友们同我们一道,共同促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理解,共同促进合作。坦率地讲,一些瑞典媒体人士从来没有去过中国,不了解现实的中国,就听信沙依拉古丽这样的骗子的谎言。这样的媒体给我的印象是对中国的了解“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去年夏天,一位瑞典媒体朋友访华后告诉我说,他对中国的看法发生了180度大转弯。事实就是这样。

  问:所以您认为包括瑞典电视台在内的瑞典媒体是在发表谎言?

  桂大使:当然。那些引发我们澄清、反驳的报道,都是谎言。不是谎言我们不会作出反应。

  记者:我的问题提完了。谢谢大使先生。

瑞典外交大臣瓦尔斯特伦宣布辞职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瑞典外交大臣马约特.瓦尔斯特伦6日宣布辞职。

她说,她辞职的原因是因为她希望有更多时间与丈夫和儿孙在一起。她辞职的原因似乎很容易让人理解。

同样是今天,津巴布韦前总统穆加贝因病去世。这是一代革命家,老一辈领导人希望终生任职,希望死在工作岗位上,就是为了革命事业鞠躬尽瘁。而在瑞典,人们往往在重视工作的同时,也重视家庭。

瓦尔斯特伦近年来在多次国际会议的场合一直提到我们的子孙后代。是她提出了瑞典的外交政策是女权主义的外交政策,对外援助也是女权主义的援助。她非常重视妇女和儿童,在外援时偏向妇女和儿童。

有人问她为什么不在政府更迭时辞职,她的回答是,在政府更迭之时,政府也是处在艰难时刻,因此,在那时,她决定与政府在一起,但是,现在,一切正常,她决定辞职。

瓦尔斯特伦于1954年9月28日出生于瑞典北部一个非常优美的绿色城镇Skellefteå,她是一名没有学位的高中生,曾担任银行职员和会计师和瑞典韦姆兰地区电视网络的首席执行官。她说:“永远不会有一个最好的时机去离开这个岗位,但是我已经尽了我最大的努力。我在政治领域活跃了四十年。近期我在一本书中读到,你想要在余生中做到什么?这让我开始思考,一次又一次,我想要回家,我答应我的家人我会回家。但是我对平等、妇女儿童权益、气候问题等事业的工作永不会停止我会继续我的理想。

虽然她没有学位,但是,她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也是一个非常实在的人。她在任期间积极推动瑞典担任联合国非常任理事国,并积极致力于推动和平与发展,合作与对话,尤其在非洲推动妇女儿童事业的发展作出很大努力。

津巴布韦前总统穆加贝去世享年95岁 民族英雄 名垂青史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9月6日一大早就看到朋友发来环球网的一条消息。津巴布韦前总统穆加贝去世。我立即回帖,愿老穆一路走好,战斗的一生!

晚上,等笔者再次坐到电脑前,发现对穆加贝去世的报道已经铺天盖地,尤其是津巴布韦的邻居南非广播公司更是对他的去世进行了现场直播,对他去世后给非洲人,给津巴布韦人留下了哪些遗产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和报道。

穆加贝很平静地去世。据报道,他在生前曾到新加坡住院治疗,但是,一直没有透露他得的是什么病。据说,他就老死的。

生前,他的母亲也非常长寿。穆加贝是个孝子,每到周末都要开军车回老家去看望母亲。

穆加贝到底给津巴布韦留下了什么遗产呢?从报道看,他是有很大争议。主要原因就是他执政37年,从事政治生涯50多年。他给非洲人民留下了深刻印象。

穆加贝1924年2月21日出生。早在60年代,他到加纳去当老师。在那里,他结识了自己的妻子萨利。后来,他应邀回国加入ZanuPF党,也是津巴布韦民族阵线联盟。后来,他被捕入狱,在监狱呆了10年。出狱以后,他开始打游击战。他从莫桑比克和赞比亚等地向津巴布韦白人领导的政权进攻。根据津巴布韦前政府罗得西亚政府总理彦.史密斯的回忆录,白人之所以同意和解实现津巴布韦的民族独立是因为在一次战斗中,游击队袭击了一架飞机,飞机被击落以后,所有200人都被击毙。

津巴布韦白人认为,他们在60年代就从英国独立出来了。但是,穆加贝领导的黑人群众认为,他们并没有摆脱殖民地的地位,因此,要独立,要解放,建立黑人领导的政权。

在1980年穆加贝和英国政府达成了和解,并要求英国政府在其进行土改的时候进行补偿。

1982年到1984年,津巴布韦也经历了一场内战。就是绍纳族和恩德贝莱族之间的战斗。最后,达成和解。1984年4月9日签署和解协议。每年这个时候都要纪念一下民族团结的日子。

此后,津巴布韦的发展一直不错。津巴布韦的货币曾经和英镑一样。到1990年代,津巴布韦的经济还是不错的。

1997年,73岁的穆加贝总统再次结婚。妻子是他的秘书格雷斯。萨利已经去世。

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非洲各国很受影响,东南亚的投资都撤回。津巴布韦实行经济改革私有化,不但没有成功,而且那些国企和老兵开始不满,举行示威游行,希望提高待遇。

为了满足他们的要求,穆加贝决定土地改革。但是,天有不测风云,1998年8月下旬,刚果(金)突然发生叛乱,由乌干达军官领导的刚果(金)部队倒戈,差点端下首都金沙萨。危机时刻,总统卡比拉飞到津巴布韦求救。当时,穆加贝是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军事国防部负责人。于是他召集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SADC)国防部长紧急会议。鉴于非洲统一组织和SADC都有不允许一个合法政府受到军事政变的推翻这条原则,他号召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结果,只有纳米比亚和安哥拉出了兵,津巴布韦当然出力最多。拯救了卡比拉政府。但是,西方媒体的报道是纳米比亚和安哥拉出兵都是因为他们与刚果(金)有边界线,有反政府武装,所以他们愿意一箭双雕。安哥拉就是这样。

但对津巴布韦出兵,西方都持消极批评的态度。因此,等到9月5日捐助国会议召开的时候,很多西方捐助国就不再向津巴布韦捐钱了,他们说,你津巴布韦有钱出兵刚果金,还需要我们赞助什么呀。结果,只有中国信守承诺,依然捐助农用拖拉机等支持津巴布韦发展的机械和派教师和医疗队。

津巴布韦的经济从那时起就是一年不如一年,先是石油危机,大家排队加油,然后是美元危机,银行里没有外汇,我们记者发工资都要等很久才能从银行里拿到钱,就是谁存进去,很快就被人取走。很多白人都把美元存到国外。因此,津巴布韦的津元贬值的厉害。外界不断地报道坏消息。有一次,法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同行来津巴布韦,结果她说,这里商店面包不是挺多吗?我怎么听说大家都在抢面包,面包都没有了呢?可见,耸人听闻的坏消息造成的负面影响真是挺可怕的。

津巴布韦那时是一个1250万人口的国家,长期依靠西方捐助国的捐助,突然,一下子因为刚果金问题而被制裁,断奶了。津巴布韦的经济实在是受不了了。

你不捐钱,那我们就要回我们的土地。一些黑人老兵就开始闹土改。这件事更是让英美媒体一通炒作。穆加贝的讲话被曲解,引发更深层次的矛盾。

穆加贝被评价为非洲最聪明的总统,口才最好的总统。他曾经获得六个学位,他在监狱里和曼德拉一样都是学习英国的远程教育课程,他英语非常流利,说话非常清晰,语速不紧不慢,面对西方的各种压力,他是不管三七二十一,都要挡回去。

英联邦制裁他,要把津巴布韦开除出去,他说,Farewell Commonwealth! 再见吧,英联邦!他就是不屈服。

从2000年的大选以后,他多次被指责选举作弊,但是,无论调查还是怎样,他都再次当选了总统。他的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让很多西方人也觉得他很牛。

有人说,穆加贝独裁,但是,穆加贝在1999年来中国访问出席云南园艺博览会前接受津巴布韦记者采访时给人印象深刻。当时,一个年轻记者问,总统先生,您什么时候退休辞职啊?穆加贝笑着说,我会在适当时候退出政坛,但是,我也希望你们年轻人多增加才干。

其实,那时就有传言说司法部长可能接他的班。但是,后来的局势发展就是越来越紧张,越来越不放心。以至于到最后,他开始贪恋权力,几乎是希望一直当到最后。

津巴布韦的传统文化好像也有点儿象我们的文化,对老人老同志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事实上,也确实没有人能够超过他的能力和影响。

津巴布韦在穆加贝的领导下,被称为非洲的粮仓,在革命时期被称为前线国家,在教育方面,穆加贝兼任津巴布韦大学的校长,在整个非洲都名列前茅。当然,津巴布韦也是继承了英国的教育体制。在1998年,其实,津巴布韦的生活水平还是很高的。他们当时的部长工资都比中国的部长工资高。当然,津巴布韦的农民住房和生活水平都差一些。

随着时代的发展,津巴布韦变得越来越孤立。但是,津巴布韦一开始也是启用白人部长,议会20%议员是白人,有很长一段时间民族和解都是很好的。

笔者在1998-2000年常驻哈拉雷两年。当时,正赶上副总理恩科莫去世。恩科莫是一个高大的恩德贝莱族人。内战时也是穆加贝他们两派人打。但是,后来和解了,他也甘当老二。也正因为如此,他也受到人民的尊敬。我们开车到郊外很远的革命公墓(朝鲜援建的公墓)去出席恩科莫的葬礼。穆加贝在致悼词的时候非常慷慨,对恩科莫给予高度评价,称兄道弟,非常亲切。一位恩德贝莱族的朋友说,穆加贝总统出席恩科莫的葬礼,说明恩科莫的威望。真不知道他自己等到那一天是否会有这么多人想念他。

尽管穆加贝在2017年被迫辞职,但是,今天他去世依然引起人们的热议。南非广播电视台不断专访评论穆加贝的遗产。

总的来说,人们都认为他是非洲影响力非常大的总统。人们尊重曼德拉,对曼德拉的激流勇退很赞赏。津巴布韦有一大批人对穆加贝依然认为他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战斗家,是津巴布韦的国父,奠基者,建国者。对非洲大陆人来说,他是一个泛非主义者。他激发了很多人的斗志,给很多人以鼓舞。津巴布韦妇女都很支持穆加贝。

但是,到老年,有人认为他也应该早点儿退休,把位置让给年轻人,让年轻人来建设津巴布韦。

津巴布韦活动家UNITE组织的负责人高度评价穆加贝。他认为津巴布韦的问题主要是在于西方的围剿和封锁。津巴布韦的矿产资源都卖给了周边国家,比如南非,但自己的收益很少。津巴布韦人的钱也都存在了国外。他认为,津巴布韦人应该团结起来,共同建设自己的家园,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克服困难,把国家建设好。

笔者在津巴布韦时采访过穆加贝三次,印象十分深刻。第一次是采访他对中国改革开放20周年的评价。他高度评价中国,说1975年他第一次去中国时,中国还是比较贫困,清一色,到1999年他到中国,那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后来,还和新华社老朱一起去专访过他一次,主要谈的中津关系。当然,穆加贝高度评价中津关系,主要是中国无论在津巴布韦独立斗争的70年代还是在建设的90年代,都一如既往地支持津巴布韦。游击战的时候,给武器,建设时期给机械,给技术,给教师,给医疗队。都是无尝帮助。据90年代初去津巴布韦的中国人讲,很长一段时间,穆加贝都让他的部长学习毛主席语录。他对中国确实有感情。

每次中国为津巴布韦完成医院建设,他去剪彩,钢铁厂建成,他也去剪彩。道路建设也是中国公司去援建。

穆加贝对此也非常感谢,关键时刻,能说公道话。1999年美国袭击南联盟时袭击中国大使馆,穆加贝说,这是违背国际法的行为。

当然,时代变了,中国也发生了巨变。中国人在毛泽东主席去世后,邓小平时代,他主动提出辞职,不过还是留着一个中顾委。江泽民时代也是担任两任,然后,同龄的都退休了。形成了平稳过渡。中国在政治平稳过渡,经济高速发展的轨道上行驶了四十年。

而穆加贝就象老一辈,第一代革命领导人奋斗了一生。也许革命史就是这样,他们认为是自己打下的江山,所以,要坐到万年牢。但是到第二代,第三代,就会比较理性。

穆加贝之所以影响这么大,也是因为他健康长寿,在80,90岁的时候,他依然到处飞。

不管怎样,穆加贝的一生就是战斗的一生。他是民族英雄。他是真正的生命不息,战斗不止,为津巴布韦的利益,为非洲的利益,为他的信念不停地战斗,与西方即妥协又战斗。在西方的批评和制裁中,他从来不低头,不认错。

笔者以为,穆加贝也没有做错什么。他是为自己的信念,为完成自己的使命而努力奋斗。但是,正因为他是小小的津巴布韦总统,他想拯救刚果金,想解决这么大的问题,他的经济实力不够,于是,一步一步走向危机,经济危机,政治危机。

但在晚年他也作出过妥协,例如,放弃权力,让总理来管理国家事务。毕竟他年事已高。

怎样来评价他的一生?亲者认为他是一个很有能力的领袖,但其他人也有希望他早早下台的。

笔者认为,穆加贝是津巴布韦的国父,建国者,奠基者,领导者,都是名副其实的。他也是一个伟大的教育者,他很重视教育。亲自当大学校长。但是,如果他能早点儿退休,不要等到干不动了再退,让年轻人或者是其他人早点儿接班,这样或许他自己也有自己的幸福晚年,就象瑞典的外交大臣,到了退休年龄,我就想和家人儿孙多呆一会儿。享受天伦之乐。而不必非要在工作岗位上战斗到最后。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管怎样,我认为穆加贝依然是非洲大陆乃至全世界名垂青史的人物。

瑞典新闻

瑞典电网监管新规致信用风险加大
《今日工业报》9月2日报道,瑞典政府最近首次做出决定,将电网公司的回报率从5.85%降至2.16%。然而,对电力公司更严格的财务限制可能危及瑞典气候目标的融资。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也发出警告,政府收紧监管意味着投资风险上升,并可能降低电网公司信用评级。

瑞典政府将进一步强化金融监管
《今日工业报》9月2日报道,金融市场大臣佩尔·博洛德表示,在瑞典银行(Swebank)洗钱丑闻发生后,政府决定对瑞金融监管局(Finansinspektionen,FI)的权限、能力、授权及内设部门进行全面审查,以评估金融监管局的履职能力及改革的必要性。瑞典银行新任总裁延斯·亨里克森在上周新闻发布会上承诺将对“最高层”完全透明。今年洗钱丑闻发生以来,瑞典银行的市值已暴跌约1/3。

英国脱欧使在瑞英国人担忧
瑞典《今日工业报》9月2日报道,多达2.5万名在瑞典的英国公民正在等待英国退欧决定公布后给他们带来的影响。英国驻瑞典大使馆临时代办Peter Ruskin表示,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它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和担忧。此外,报道称,在英国首相 Boris Johnson决定英国议会关闭五周后,瑞典公司对英国无协议退欧的担忧日益加剧。瑞典企业联合会(ConFederation of Swedish Enterprise)欧盟专家Niklas Bergström表示,他们正开始为最糟糕的情况做准备-英国硬脱欧。Niklas Bergström说:“如果硬脱欧发生,药品、新鲜农产品的运输和交付都会出现问题。”

瑞典女性网购数量高于男性
瑞典每日新闻网9月1日报道,支付服务平台Klarna发布了一份关于购买模式的电子商务报告,其内容显示,虽然男性通常在每次订单上的花费更多,但大多数购买(66%)是由女性完成的。女性在网上花费金额总数也比男性多(占总数的67%)。Klarna的消费者行为专家Viveka Söderbäck说:“我们认为这是因为女性在家庭中会更多地承担购买家庭用品的工作。我们相信我们拥有一个平等的社会,但在零售方面,我们还没有完全做到这一点。”

瑞典MTG公司与虎牙直播达成战略合作
据瑞典媒体Breakit9月3日报道,瑞典MTG公司与中国虎牙直播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两家公司将联合发起一家新公司,主要发展和承办中国电子竞技比赛等。中国电子竞技市场每年市场总量约20亿瑞典克朗,远大于欧洲市场总量。虎牙将买进MTG公司旗下的Turtle Entertainment (ESL)价值2.93亿瑞典克朗的股权。虎牙隶属于中国科技巨头腾讯公司。

瑞典致力于改善欧盟内部市场
据瑞典每日新闻网9月3日报道,目前,瑞典欧盟委员会候选人可能是Ylva Johansson,但在向Ursula von der Leyen领导的新一届欧盟委员会提名委员之前,瑞典更希望加快改善欧盟内部市场。现任欧盟委员会贸易委员Cecilia Malmström来自瑞典,她敦促政府以欧盟内部市场为重,并将此列为政府未来五年的工作重点。
外贸大臣林德表示,“欧盟内部市场对于瑞典而言极度重要。我们希望新任欧盟委员会能看到欧盟内部市场的重要性,欧盟内部市场也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欧盟28个成员国之间的货物已经实现自由流通,但是服务贸易情况相对复杂。林德指出,76%的欧盟企业从事于服务业,但是只有20%的公司涉及跨境业务。林德谈到,“这种情况根源何在?因为服务贸易还存在很多障碍。如果消除这些障碍,可以拉动瑞典GDP每年增长1000亿瑞典克朗。”
林德强调,希望和其他有共识的国家一起推动改善欧盟内部市场。

瑞电动汽车销量大幅增长
据瑞典BIL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8月瑞典新购电动汽车的登记数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71%。今年到目前为止,纯电动汽车在新车市场的份额已经从去年的1.3%增加到4.7%。BIL的CEO Mattias Bergman 在一份新闻稿中写到:如果把纯电动汽车和可充电的混合动力车结合起来,那么今年到目前为止,注册的每十辆新车中就有一台是可充电汽车,轻型卡车表现尤其突出。其中一部分增长原因是去年8月注册人数较低。另外,新机动车税中的“奖惩制度”已成为法律制度,即新购置的低二氧化碳排放的汽车将获得奖金,二氧化碳排放量高的汽车会被征收三年的惩罚性税收。这一政策大大增加了电动车的销量。

瑞典中间党提议对节水企业给予退税优惠
据瑞典《每日新闻网》9月3日报道,在9月底瑞典中间党年度会议召开前,该党领导层正在研提鼓励减少用水量的举措,例如对采用灰水冲马桶、水循环淋浴等新型节水技术的企业给予退税优惠。中间党气候和能源问题发言人Rickard Nordin表示,水资源供应存在问题,因此需要更加节约用水。采用节水技术可使家庭用水量减少一半,并且随着热水供应减少,用电量也会降低。中间党还希望欧盟为浴室产品引进一套水标签制度,类似于家用电器的能源标签制度。

六成在华瑞企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
瑞典贸易投资委员会(Business Sweden)日前发布报告称,三分之二的瑞典公司受到中美贸易摩擦的负面影响,难以应对需求减少和投资推迟。30%的受访者表示投资推迟,成本上升、经商条件复杂以及贸易的不确定性是主要原因。17%的企业表示在海关面临问题,许多公司已改变渠道分销到其他国家以缓解压力。

瑞加强银行卡支付安全验证
据《瑞典日报》9月4日报道,欧盟颁布新规加强银行卡安全支付监管,控制银行卡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该规定将于9月14日在瑞典生效。新的规定增加了安全认证步骤,例如输入密码和网络购买的3D顾客认证。没有完成3D安全认证的交易将无法通过。

瑞典对银行征税将严重打击银行股东
据瑞典电台9月4日报道,高级经济评论员Kristian Åström认为,瑞典拟对银行征收的用于引导投资进入国防支出的税收,可能会对银行股东造成最严重的冲击。政府预计这项税收每年为50亿克朗,但银行将面临资金短缺困难。银行有限的国内收入被用于征税,再加上经济衰退和负利率,无疑将影响金融市场。随着新诉讼法规的出台,银行正加大对金融的控制力度,金融服务数字化正推动银行进行结构性改革,规模较小的竞争对手也加入进来,拉低了消费价格。Åström总结指出,最终股东们可能不得不接受金融危机后利润不断增长的美好岁月即将结束的事实。该税预计于2022年起征,目前正就其结构进行谈判。温和党党魁Ulf Kristersson将征收该税比作“钱直接掉进黑洞”。

瑞典企业为英国脱欧做准备
据《Mundus网》9月5日报道,随着英国脱欧临近,在英国开展业务的瑞典企业已准备好应对混乱。有企业家表示虽已尽可能做好准备,但仍担心经济崩溃会要求公司缩减其英国子公司的规模。瑞典驻伦敦使馆估计,有千余家瑞典公司在英国设有子公司,还有数千家与英国进行贸易。Nordea的首席经济学家Annika Winsth认为,脱欧协议将在10月31日截止日期前获得通过,在这种情况下,瑞典经济增长将在2020年放缓至1.2%,而失业率将在今年秋季大幅增长,2020年将达到7%以上的峰值。

Nordea预测瑞典经济增长乏力
Nordea银行9月4日发布经济展望,预测北欧地区、欧元区和英国市场的GDP增长乏力。瑞典经济由于国内消费、投资和出口疲软正逐渐放缓,到2020年,失业率将上升到7%以上,经济增长将下降到1.2%。尽管如此,低油价、贸易战中的不确定性减少以及低利率将有助于瑞典2020年的出口。与其他银行的预测不同,Nordea相信瑞典央行将在今年12月将利率下调至-0.5%。Nordea的首席经济学家Annika Winsth认为,央行将尽其所能提供支持,规模之大或有可能将我们推入另一场危机。

来源驻瑞使馆

联合倡议书

北欧绿色邮报网被授权发布:

联合倡议书
 
尊敬的瑞典各界华人与侨胞:
近期香港发生了系列涉暴事件,且破坏行为不断升级,激进分子将国旗丢入海中,侮辱国旗;极少数暴徒攻击警察总署并向警察投掷汽油弹,导致警员多处烧伤;对持有不同意见的香港市民进行恐吓和攻击;机场发生的暴力行为,突破了文明社会应遵守的法规。
 
这种公然挑战“一国两制”原则底线,践踏香港法治尊严、破坏社会安定、侵害公众利益的违法犯罪行为,以牺牲香港社会整体利益为代价,直接损害广大香港市民的安宁与福祉,其破坏“一国两制”的卑劣行径,最终都逃脱不了被追究法律责任的结局。
 
针对部分“港独”份子在境外继续进行分裂活动,我们表示强烈谴责和坚决抵制。作为华夏儿女,龙的传人后裔,我们有必要及时勇敢的站出来表达我们的立场,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

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坚决反对有关国家和组织粗暴干涉香港事务和中国内政,不得以任何形式为暴力违法分子撑腰壮胆,不要做出任何分裂祖国和有辱国格的卑劣举动。

因此,我们特拟定这份倡议书,希望瑞典的华人华侨积极行动起来,在适当的时机举行 “爱国护港”的和平活动,表达守护香港、反对暴乱的愿望。对于任何鼓吹分裂国家的组织和言行,我们持有“零容忍”态度。坚决维护祖国安全与领土完整,捍卫国家利益,依法打击任何分裂祖国统一的行径!

大家积极行动起来,从每一个华人华侨做起,从现在开始!

签名单位与个人:

瑞典华人工商联合总会 王俞力

瑞典青田同乡会 叶克雄

瑞典中国友好协会 嘎洛 夏雨

瑞典华人总会 叶沛群

瑞京华人协会 柳少惠

斯德哥尔摩华助中心 王建荣

斯京高尔夫球协会 张巧伟

瑞典温州商会 吴俊博

瑞典针灸学术研讨学会 杨春贵


今日头条:2019年中国海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瑞典站·第二届中欧科技产业创新合作高峰论坛成功举办

瑞典当地时间8月22日下午,由2019海

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组委会指导、深圳中欧创新中心主办、北欧华人创新创业协会协办的“2019年中国海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瑞典站·第二届中欧科技产业创新合作高峰论坛”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希尔顿酒店成功举办。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瑞典王国大使馆参赞戴钢、瑞典皇家理工学院(KTH)副校长 Mikael Östling教授、Vinnova瑞典国家创新局中瑞合作负责人 Ciro Vasquez先生、芬兰国际市长协会会长&芬兰萨楼市前市长 Antti Rantakokko先生、瑞典贸易投资委员会亚太区高技术与初创企业部负责人 Marie Claire Maxwell女士、丹麦哥本哈根金融科技实验室负责人 Thomas Krogh Jensen先生、瑞典国家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王琴教授、Nordic Match合伙人&高级顾问 Markus Dahlstrom先生、英诺迪克执行总裁鲍近女士、Vinge中国业务部负责人顾群女士、RNW Innovation合伙人 Robert Winroth先生 、AEGG Consulting创始合伙人&中丹创新中心前中国区经理张媛媛女士、深圳基本半导体联合创始人&深圳中欧创新中心高级顾问张振中博士、北欧华人创新创业协会执行会长林颖博博士等来自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创新企业、行业协会的近百位嘉宾代表出席了本次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瑞典王国大使馆参赞戴钢为活动致辞并发表主题演讲,他表示,中瑞两国近年来相继在科技、文化、能源、环境、中小企业创新等方面签订了一系列双边协定和合作备忘录,创新合作日益增多。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着优秀的创新创业环境。戴钢参赞也热情的邀请北欧创新创业企业进入中国市场。

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副校长Mikael Östling教授从中国与北欧产学研创新合作与发展角度进行了主题演讲,深入分析了2019年中瑞产学合作的新方式,并强调瑞典在与中国的科技合作、产业协同等方面有着无可估量的合作潜力。

Vinnova瑞典国家创新局中瑞合作负责人Ciro Vasquez博士围绕中瑞双边创新合作的主题,系统的介绍了瑞典Vinnova政府创新平台及其运作模式,目前国际创新合作的形势,以及未来中瑞合作创新的新趋势、新途径。生动地向现场观众讲述了中瑞创新创业之间合作的巨大潜力和诸多机会。他认为,新的国际形势对于双边合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瑞典对于创新合作具有浓厚的兴趣,也有一定的创新资源可以加以利用。未来,瑞典国家创新局也将把握机会,加深中瑞双方创新交流,抓住新形势下的新机遇,助力实现创新合作的双赢局面。

Business Sweden瑞典贸易投资委员会亚太区高技术与初创企业部负责人Marie Claire Maxwell女士详细介绍了中瑞目前在双边贸易合作的现状及取得的突出成就,她表示,中瑞两国近年来贸易合作程度越来越深入,Marie Claire Maxwell女士也希望两国能有效利用现有的经济合作政策,不断加深合作交流,共同致力于提升双边贸易水平,为两国创新创业交流合作打下坚实基础。


芬兰国际市长协会会长&芬兰萨楼市前市长 Antti
Rantakokko先生

芬兰国际市长协会会长&芬兰萨楼市前市长 Antti Rantakokko以中芬友好关系作为切入点,结合自身城市管理经历,从城市合作角度探讨了中国与北欧在城市基础与城市发展管理的异同点。他表示,中国城市在科技合作中展示出了极大的兴趣,中国城市发展的国际化视野已经使中欧创新合作成果显著。未来的中欧城市合作应从不同的商业文化角度出发,求同存异,以期达到更高层次。


丹麦哥本哈根金融科技实验室负责人
 Thomas Krogh Jensen先生

丹麦哥本哈根金融科技实验室负责人 Thomas Krogh Jensen先生则结合丹麦金融科技生态圈的现状以及北欧创新创业的基础条件,分享了他对中国与北欧各国间金融科技方面创新合作的看法,提出了双边合作的新途径。

圆桌讨论:新形势下中欧合作发展机遇与挑战

圆桌讨论环节,在北欧华人创新创业协会执行会长林颖博博士的主持下,来自芬兰国际市长协会会长&芬兰萨楼市前市长 Antti Rantakokko先生、瑞典国家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王琴教授、英诺迪克执行总裁鲍近女士、RNW Innovation合伙人 Robert Winroth先生、AEGG Consulting创始合伙人&中丹创新中心前中国区经理张媛媛女士就“中国与北欧创新合作的机遇与挑战”的主题进行了精彩的讨论。专家们结合自身的从业背景,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当下复杂国际形势下的北欧与中国创新合作模式。

Vinge律师事务所中国业务部负责人顾群女士

深圳基本半导体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深圳中欧创新中心高级顾问张振中博士

在最后的实务分享环节,来自Vinge中国业务部负责人顾群女士、Nordic Match合伙人&高级顾问 Markus Dahlstrom先生、深圳基本半导体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深圳中欧创新中心高级顾问张振中博士分别从中瑞企业法律、投资并购及合作实践三个角度进行了分享,用一个个生动的实例全方位的向现场观众展示了现阶段中国与北欧间创新合作的途径及成果,也对比了中欧创新合作具体实施环节存在的异同点,更加清晰的展现了中欧创新合作的规范。

至此,2019年中国海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瑞典站·中欧科技产业创新合作高峰论坛在中国驻瑞典大使馆关怀和指导下,在瑞典知名高校及科研机构、创新企业、孵化器、协会社团等机构大力支持下成功举办。深圳中欧创新中心今后也将继续发挥桥梁作用,进一步加强中国深圳与北欧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助力中欧创新创业发展!

深圳中欧创新中心由英国剑桥大学、瑞典皇家理工学院、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海内外知名大学的博士团队创立,核心成员拥有十余年海外科技研发、风险投资经验。深圳中欧创新中心总部位于中国深圳,在英国剑桥、瑞典斯德哥尔摩设有办事处,专注于中国与欧洲高科技产业的技术交流、项目孵化、投资并购等业务。

Keynote speech by Ms Margot Wallström, Minister for Foreign Affairs, Sweden, to the High-Level Panel on Water Diplomacy during World Water Week on 28 August 2019

Excellencies, distinguished guests, ladies and gentlemen,

It is a great pleasure to be here today and discuss an issue of such fundamental importance to humanity: water.

I will start by quoting a favourite author of mine, Rolf Edberg:

“The eternal life cycle of water; it is the same water that I can drink from a small cold creek in the north of Sweden that once filled Cleopatras bath tub, been carried in clay vessels across deserts, that has rained down on the forests in the Amazons, passed through the cooling system of a nuclear reactor or sifted through the mouth of a hump whale or maybe fallen as snow flakes over my house on a dark winter evening. “

I would like to thank the Stockholm International Water Institute for organising this remarkably successful and internationally renowned event – World Water Week – over the past 29 years. And I would also like to thank all participants here today: researchers, experts, decision-makers and leaders in various sectors with connections to water. Your contribution to our common knowledge and a future of sustainability is indispensable.

As many of you know, Sweden experienced one of its hottest summers in recorded history last year and suffered devastating forest fires.

We managed to bring the fires under control, thanks to the cooperation of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forces, but also thanks to the water in nearby lakes that responders could use to fight the fires.

Water saved our forests and our local communities.

Without water no society can survive. A large proportion of the world’s population lives around river basins where water is shared by two or more countries.

The way in which water is shared and managed by communities has an impact on human life, economic growth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ut, given its vital importance, water can also – as we all know – be a source of tension and conflict, threatening peace.

Climate change is the greatest challenge of our generation. Its impacts are already being felt around the world, with threats in many sensitive areas, including ecosystems, the environment, health, agriculture, food security, and peace and security.

Droughts and floods now occur more frequently than previously, forcing people to leave their homes. Some of the regions most affected by conflict also suffer from water scarcity, and climate change will exacerbate these problems.

To implement the goals set in the ambitious 2030 Agenda, we need to address the root causes of conflicts and poverty.

In 2017, during Sweden’s term on the UN Security Council, a landmark resolution was adopted in relation to Lake Chad that emphasised the need for climate-related risk assessments and risk management strategies by governments and the UN. It was one of our key goals to make this connection clear also to the Security Council.

And it was the first resolution of its kind.

During my visit to the Sahel region in July last year, I personally met people who were already suffering from the sever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I met people displaced by drought and floods, people who were unable to feed their families because of extreme weather patterns. Such hardship drives tensions and mistrust, and prolongs conflict, making it much harder to adapt to the challenges of climate change. 

To quote UN Secretary-General António Guterres: “Climate change is a direct threat in itself and a multiplier of many other threats – from poverty to displacement to conflict.”

Sweden’s commitment to the prevention agenda pursued by the Secretary-General – to a more holistic approach to prevention – builds on the acknowledgment of many varied and interlinked drivers of conflict.

The management of transboundary waters is an issue where conflict prevention and diplomatic efforts such as water/hydro-diplomacy can be carried out in a more holistic way.

I remember from when I was a European commissioner a conflict over a river and how diverging it would affect the surrounding countries. This created a very tense debate that showed how sensitive these questions are.

The EU has recently updated its Council conclusions on Water Diplomacy, and intends to enhance its diplomatic engagement on water as a tool for peace, security and stability.

Conflict is often an inevitable and always a transformative force in societies. The challenge is to find ways of managing and transforming conflict in peaceful and constructive ways. 

The prevention of violent conflict is a key Swedish foreign policy priority, and was one of our main priorities during our membership of the Security Council, along with climate change, security, and the women, peace and security agenda. All of these converge when we discuss inclusive approaches to water diplomacy.

Women play critical roles in conflict prevention and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at local level. Yet their participation in political leadership, water management and formal peace processes remains disappointingly low.

It is crucial to remove obstacles to women’s participation in decision-making. Empowering women saves lives.

Networks of women mediators are a good example of how women can contribute to conflict resolution. In 2015, I launched the Swedish Women’s Mediation Network, which was inspired by a similar network in Africa.

Its members have supported dialogue and peace-building efforts in several conflict situations, focusing primarily on supporting local women in taking active roles in conflict resolution, including as part of SIWI’s work in the Nile Basin.

Cooperation between countries is crucial, and has far-reaching benefits for societies, people, the environment and stability. It builds trust and reduces the risk of conflict.

There is great potential in strengthened cooperation on shared water resources in regions such as the Nile Basin, which has immense strategic value for the whole of North East Africa.

Increased cooperation is necessary, not least in light of the high population growth rate and the negative consequences of climate change that we are already seeing today.

Strengthened cooperation also brings significant prospects of positive outcomes on regional peace and stabi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sustaina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e need to cooperate closely with all stakeholders, and I believe that strong institutions are the best guarantors of such cooperation. Strong multilateral institutions at international, regional and sub-regional level are essential to managing differences, including over shared resources such as water.

Our position continues to be to support dialogue and strengthen the capacity of riparian states to cooperate and negotiate through intergovernmental structures, such as river basin organisations.

Sweden’s foreign, security, and development policies go hand in hand. We have the world’s first feminist foreign policy and feminist government and we are strong supporters of the women, peace and security agenda.

It is crucial to consider the gender-related effects of conflict, poverty and the scarcity of basic resources, such as water. My visit to the Sahel region clearly confirmed the need for consistency between foreign, security and development policy to achieve greater synergies and impact.

To contribute to help tackle the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in the Sahel region we decided to top up our assistance to climate- and security-related efforts there with approximately 40 million USD for the period 2018–2021.

Dear friends,

Climate change is a reality that affects us all, even here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There are no one solution to these effects but instead they must be tackled collectively and with a wide range of political tools.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must come together and step up our action to address current and future risks and challenges in an integrated manner, through sustainable and climate-resilient water management and inclusive cooperation.

Now is the time to act with science and knowledge and I know that all of you here today are willing and able to do so.

Because a world where water is not seen as a scarce and valuable resource is a world where no society can prosper. I look forward to fruitful and rewarding discussion here at this World Water Week.

Thank you for listening.

Speech by Peter Eriksson, Minister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Cooperation, at World Water Week

Published 28 August 2019

Excellences, Ministers, distinguished guests;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of us on the planet. Soon we will be 10 billion people. To make room for us and our way of living we are gradually pushing out other species, not only some but most of all existing species, and whole ecosystems. Anthropocene is the new epoch of earth history, where the human race has a global impact. We use more space, but also more natural resources. This of course increases the demands for how we economize. We have reached the point where we no longer can pollute and destroy fundamental assets as water, air and arable soil, without hurting ourselves severely.

The epoch of the human race gives us a special responsibility. Power goes with responsibility. We humans today possess such an enormous destructive force that we can extinguish the basis for our own children to live a decent life.

On the other hand, we also possess knowledge, know-how and possibilities of how to change our societies and our way of living in a way that could make the future something to long for, both for the children of today and of tomorrow. We have the knowledge but are we capable of using it? Water is a good example. We know how to take care of the most fundamental resource for life on earth. Environmental activists, scientists, human rights defenders, youth, forward-looking companies and brave politicians have worked for generations attending to water basins, the seas and to the environment.

But most of us living on the planet to day ignores these fundamental know-hows. We don’t use water wisely and we don’t use water for the good of everyone. We must realize that we, each and every one of us, have that special responsibility. But even more, this is something that is up to us decision makers, in politics, business and bureaucracies. It is time to step up. Urgently. We must act more resolute than ever before. Getting water governance and investment in water security right are absolutely essentia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our societies and for the planet.

Today, those in power around the world give priority to the wrong things. It is our fundamental needs that should come first.
Our treatment of water and air is but one aspect of how we look at ourselves and our cohabitants on this planet. We are and should be the responsible ones. Nobody else but we. We are the only ones who can and have this opportunity, this enormous burden, or, if you so wish, this beautiful task worth living for.

***

Friends,
When we now are entering the 2020:s, an increasing water demand, generally caused by urbanisation, industrialisation, population growth, expansion of irrigated agriculture and increasing living standards, have increased the competition for scarce water resources in many parts of the world.

Wastewater pollute seas and water basins, profoundly affecting the quality and amount of water available.

And adding to that picture; the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have resulted in more flood and drought disaster events than ever before. Sea level rise and coastal degradation, extreme weather events and weather-related disasters affect both water and food security.

The risk for increased conflicts is fueled on as many societies don’t have the resources or the governance structure to deal with them.
Radical rethinking is needed.

Securing access to water for all people should be one of the major political and environmental challenges for the world leaders of today.
The stakes are far too high for us to gamble with water!

Ecosystems and their services are in continuous decline: The world has lost around 70 per cent of its natural wetlands over the last century, with profound impacts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stability. I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continues to be degraded, and unsustainable pressures put on global water resources – about 45 per cent of the global gross domestic product, 52 per cent of the world’s population and 40 per cent of global grain production will be put at risk by 2050, according to the UN report on goal 6.
Poor and marginalized populations will be disproportionately affected, which will further worsen the rising inequalities.
It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clear that many water governance systems, including the legislation, rules, guidance and incentives, as well as the institutions and individuals that implement them, are poorly adapted to current and coming realities.

The world needs better water governance with a focus on who gets what water when and how. During the UN Climate Summit in September things need to step up. I want to see that the world leaders agree to:

• Cut emissions! Emissions of nutrients from agriculture and wastewater must be reduced by simply building wastewater systems and treatment plants.

• Forestry practices has to be changed to reduce the amounts of sediments that reach coastal waters after logging.

• Restore and protect habitats such a coral reefs and blue carbon habitats.

• Regulate and limit coastal fisheries!

• Policies and investments in water infrastructure must be targeted to manage risks of excess, scarcity or pollution.

• Funding for building resilience needs to reach and strengthen local level structures where the impacts of disaster are most felt.

• Include women in decision making! Women have accumulated knowledge about water resources, including location, quality, natural cyclical variability and storage methods. They have insights regarding hygiene and sanitation practices. Information that is vital for policies and programming.

• Most importantly, if we want to stop the climate disaster, and be able to find long term sustainable solutions – we must agree to put an end of the use of fossil fuels.

To succeed, we also must over throw short term populistic and dangerous politics as well as impunity.

The 2030 Agenda with its three dimensions – economic,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 is the roadmap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17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are integrated and indivisible. The success in one goal depends on the success in all the others. Carefully designed and implemented, measures with an integrated approach can contribute to the achievements of the Paris Agreement as well as many of the other SDG:s.

We need to strengthen education and empower women, support young people and activists, indigenous peoples and local communities. We need a strong and brave civil society.

And we need to create an enabling environment that contributes to inclusive and informed decision making and planning.

To state the obvious, the key for progress and good water governance lies in how we tackle democracy, human rights and climate change. You can not solve one problem without caring for the others.

Friends,
I have a wish. It is that future generations will be able to look at the years of 2019 -2020 as the turning point for reasonable politics.
Through coherent policies, legal frameworks, dedicated financing, and strong institutions and partnership, we have can get there. Together.
Thank you, Stockholm International Water Institute for your tireless efforts in continuing to organize this event and champion the cause of water security. It has been a great pleasure for me to be here today celebrating water – as the fundament for all aspects of life – at the Stockholm Water Week.
Thank you.

今日头条:桂从友大使向瑞典电视台阐明中方坚决反对“港独”及其暴乱的严正立场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编辑陈雪霏)9月5日,桂从友大使在瑞典电视台接受该台记者采访时,就当前香港局势阐明以下严正立场。

  桂大使说,昨天,一名“港独”分子跑到瑞典来宣扬“港独”,少数瑞典人士同她聚会,为她宣扬“港独”提供平台和支持。我们对此坚决反对。“港独”严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香港基本法,触碰“一国两制”底线,遭到包括香港居民在内近14亿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港独”暴徒冲击香港立法会,污损国旗、国徽,殴打警察、游客和记者。他们的暴力行径远远超出了自由表达意见的范畴,是任何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都绝不能容忍的。

  桂大使说,我们希望瑞方人士认清“港独”本质,旗帜鲜明地支持香港“一国两制”,旗帜鲜明地反对“港独”,旗帜鲜明地反对“港独”分子的极端暴力行径,而不是为“港独”分子及其极端暴力行径提供呼应和支持。我们坚定支持香港特区政府和警方依法止暴制乱。维护香港“一国两制”、维护香港社会稳定、维护香港发展繁荣符合包括瑞典在内整个国际社会的利益。希望瑞典电视台能将中方上述严正立场传递给瑞典社会各界广大民众。

来源:中国驻瑞典大使馆

桂从友大使出席“全欧全英中国经济学会”2019年会开幕式并致辞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中国驻瑞典大使桂从友9月1日出席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全欧/全英中国经济学会”2019年会开幕式并致辞。

桂大使说,全欧/全英中国经济学会汇聚全球顶尖经济学家,致力于促进中欧经济、商业领域的学术研究与交流,我对学会所做工作表示赞赏。

他说,本届年会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迎来国庆70周年。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始终扎根国情谋发展,以人为本促民生,开放合作求共赢,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国从一穷二白变为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去年经济总量突破90万亿元人民币,比1952年增长175倍,年均增长8.1%,占世界经济比重由1978年的1.8%上升到2018年的近16%。中国已使8亿人稳定脱贫,建成了包括养老、医疗、低保、住房在内的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也是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

桂大使说,研究中国经济,更要看中国为世界作出了什么样的贡献。多年来,中国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引擎,2009年至2018年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4%。中国主动向世界全方位开放,让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既是品类齐全的“世界工厂”,也是规模巨大的“世界市场”,为各国提供了无尽的发展机遇。“一带一路”建设又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了新的广阔空间。

桂大使说,当前,尽管内外风险增多,但中国政府完全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应对。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中国有14亿人口、9亿劳动力、1.7亿受过高等教育和拥有技能的人才资源、全球最大的4亿中等收入群体、1亿多户市场主体,内需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2018年最终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率达76.2%。中国经济经过70年发展,已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20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今年上半年中国GDP增长6.3%,依然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大、韧性强、回旋余地宽,能够保持长期稳健增长态势。

桂大使说,中国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提质升级。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中国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大力发展绿色环保产业和可再生能源。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同各方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力打造开放多元的世界经济。

桂大使说,本届年会聚焦中国发展和全球价值链。的确,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各国利益紧密相连,自由、开放、联通、包容成为普世价值,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绝大多数国家的共识。我们要顺应时代大势,遵循客观规律,秉持道义公理,着眼人民福祉,反对一切违背市场经济规律、违背自由竞争规则、违背经济全球化潮流。

中欧同为世界两大主要经济体,拥有广泛共同利益,都是自由贸易和多边主义的坚定支持者和捍卫者。一个和平稳定开放的国际环境符合包括中欧在内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中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应该携起手来,以合作的稳定性应对贸易霸凌和单边主义带来的不确定性。相信各位专家学者能够观大势、谋长远,为中欧乃至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更强信心、更多正能量。

出席年会的嘉宾包括瑞典皇家工程学院副院长白瑞楠先生、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的隆德格林教授和全欧全英中国经济学会会长候文轩教授。

在全体会议上,香港中文大学的刘遵义教授阐述了中美贸易摩擦问题。他认为中美贸易摩擦是经济新常态,是不可避免的,中方不要幻想贸易摩擦会停止。但是,双方最好是用贸易摩擦这样的词汇,而不要用贸易战。同时,数据表明,美国实际上是高估了对中国的贸易赤字。来自日本国立政策学院大学的邢予青教授最新研究表明,从全球价值链的角度和增加值的角度来看,美国大大低估了她对中国的出口,高估了中国对美国的出口。

清华大学胡鞍钢教授介绍了中国的工业化路径和中国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来自伦敦大学学院的考夫曼教授讲到了第五次工业革命,她指的是要把气候变化问题考虑到经济发展范畴之内的第五次工业革命。由于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考夫曼认为中国可能比其他国家更有可能也更有优势引领第五次工业革命。

本次年会为其两天,由清华大学协助组织在瑞典皇家工程学院召开。主题是中国的工业化和全球价值链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