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风险、“青春饭焦虑”……涉及2亿灵活就业人群的职业痛点如何消除?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 题:工伤风险、“青春饭焦虑”……涉及2亿灵活就业人群的职业痛点如何消除?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孙亮全、吴文诩、李鲲

  数字经济时代,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涉及约2亿灵活就业劳动者撑起零工经济新业态。这个庞大劳动者群体日益凸显的工伤风险、“青春饭焦虑”等职业痛点,成为两会热议话题之一。多位代表委员提交了相关建议和提案。

  零工经济:稳就业“缓冲器”“蓄水池”,从“公司+员工”转向“平台+员工”模式

  “零工市场”“灵活就业”引人注目地出现在今年两会的重要文件中。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各类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零工市场建设,广开就业门路,为有意愿有能力的人创造更多公平就业机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也提出,建立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机制。

  不同于传统就业模式,在数字经济时代,灵活就业人群正日趋庞大。按人社部等部门公布的数据,我国灵活就业从业人员规模达2亿人左右。其中,很大一部分选择依托互联网的新就业形态。

  全国人大代表、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提交了《加快推动新就业形态发展、助力稳就业的建议》。他说,新的就业形态除在电商物流、网络送餐、网约车等生活服务领域外,还依托知识创意领域和平台不断衍生。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等发布的《中国灵活用工发展报告(2021)》显示,2020年企业采用灵活用工同比增长逾11%,达到55.68%,有近30%的企业表示稳定或扩大使用规模。

  马化腾表示,新就业形态具有就业容量大、进出门槛低、灵活性和兼职性强等特点,形成“蓄水池”与“缓冲器”作用,在劳动力市场中与标准化就业相互补充。

  民建山西省委副主委、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李志强代表说,随着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人工智能和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平台经济和共享经济发展速度将进一步提升,释放更大新就业形态潜能。

  值得注意的是,灵活就业改变了劳动者与雇主之间的传统关系。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许光建表示,劳动者从“公司+员工”转向“平台+员工”模式,也由此产生不少前所未有的利益矛盾。

  痛点:工伤、养老、职业培训均难保障

  部分代表委员与专家表示,对于灵活就业人群的劳动权益保障,尚存在法律依据不足、制度设计不完善等问题。

  问题比较突出且频频引发社会舆情的是工伤保险缺失。“灵活就业人员在遭受工伤事故后,常常因为不能参加工伤保险而无法享受相应待遇。”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滨海新区政协副主席蔡庆锋说。

  去年底,某外卖平台一骑手在送餐途中猝死,其家属在追究工伤保险责任由谁承担时,被告知仅可以获得2000元人道主义赔偿和3万元商业意外险赔偿。在社会广泛关注下,该平台最终给予骑手家属60万元抚恤金。

  在灵活用工模式下,用工企业与灵活用工平台之间、灵活用工平台与工作人员之间均为合作关系,不受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规制劳动关系的法律法规约束。

  人社部的调研显示,在缺少工伤保险的背景下,多数平台企业通过购买商业保险实现其从业人员的职业伤害保障。但与工伤保险相比,灵活从业人员购买的商业险普遍附加值低、保障力度小。

  还有部分灵活就业者由于没有缴纳养老保险,只能趁年轻拼命挣钱。记者发现,很多公司外卖骑手社保缺失。

  一些代表委员建议,政府和用工方要帮助从业者解决只能吃“青春饭”问题,妥善解决社保缴纳问题。

  此外是劳动者可持续发展问题。李志强说,现有职业指导、技能培训等就业扶持和服务保障体系主要面向传统行业,没有充分覆盖到新就业形态从业者。

  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将加快推进,新业态劳动关系规则要倾听弱者声音

  政府工作报告和规划纲要草案均对相关问题作出回应。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加快推进职业伤害保障试点。继续对灵活就业人员给予社保补贴,推动放开在就业地参加社会保险的户籍限制。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健全劳动合同制度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完善欠薪治理长效机制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制度,探索建立新业态从业人员劳动权益保障机制。

  多位代表委员提出了相关建议和提案。

  蔡庆锋在《关于建立灵活就业劳动者职业伤害保险保障的提案》中建议,调整现行工伤保险制度,从立法层面进一步规范此类劳动关系,避免灵活就业人员在遭受工伤事故后,无法享受相应待遇。

  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民革上海市委主委高小玫在提交的大会书面发言《规范平台用工,维护劳动者正当权益》中建议,进一步规范平台用工合同,制订平台用工专项法规,加强劳动监察,规范平台管理,防止优势地位方滥用权利。

  一些代表委员建议,拓宽灵活就业群体参与社会保障渠道,为就业困难群体提供免费在线课程和就业指导服务,建设劳动者终身学习的“数字学堂”等,以保障和服务新就业形态从业者的身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要尽量减少互联网对劳动者“工具性”的放大,增强对个人安全、尊严、可持续发展的考量。

  “新业态制定劳动关系的规则要倾听弱者声音。”许光建认为,制度设计要兼顾各方利益诉求,创造共赢的发展模式。

编辑 陈雪霏

两位“90后”代表的共同关注:“办好村里的小微企业”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记者赵文君)“90后”代表、“来自基层”、“返乡创业”,这是湖北代表团两位女代表程桔、程梦醒共同的“标签”,也都透着一股韧劲和闯劲。

2014年,程桔从城市回到家乡湖北省崇阳县白霓镇大市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同年,程梦醒大学毕业回到家乡湖北省应城市三合镇三结村,创办了春华养生豆皮有限公司。

同为来自基层农村的代表,程桔带动村民发展产业,程梦醒将传统特色食品豆皮做大做强,围绕乡村产业发展,她们有着聊不完的话题。

“去年9月,我们新建了一家农业合作社,厂房面积达15亩,生产线运行了3个多月,吸纳了更多的村民就业。”程梦醒说,去年中央支持湖北经济社会发展一揽子政策出台,从金融、税收、市场等多个方面帮助中小微企业疫后重振。在政府的帮助下,她的企业争取到50万元惠农贷、50万元财政奖补资金,扩大了产能,拓展了销路。

“眼下我们村最重要的就是发展产业,目前有几家企业有意向,等我回村后谈合作的事。”程桔说,村里的小微企业虽然数量不少,但大多还是作坊模式。为此,程桔向程梦醒取经,了解小微企业进村办厂的需求。

“要看企业对于投资厂房、技术的需求,有的需要村里提供土地自建产房,有的愿意提供技术、租用村里建好的厂房。”

“我们村以山地为主,发展产业缺少土地资源。”……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碰撞思想,交流心得。

在发展村里新兴产业的过程中,程桔深切地体会到,农村发展产业离不开土地。为此,在湖北代表团分组审议发言时,程桔提出建议,可以选择有条件的地区进行数字化土地改革试点,利用数字化手段对农村的零散田地进行登记、流转、分配。

“人才匮乏是很多中小微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痛点和难点。今年两会,我重点关注乡村小微企业的用人问题。”程梦醒说。去年以来,程梦醒多次线上线下走访调研,发现当地一些小微企业和农业合作社普遍存在“招不到人、留不住人”的困境。

将基层声音传递出来,把群众心声带到两会。这两位“90后”代表表示,两会结束后,还要认真履职尽责,把好思路、好点子带回村里,助力乡村产业发展,让乡村更美,村民更富。

编辑 陈雪霏

两高工作报告点名这些案件,释放什么信号?

来源: 新华网  浏览字号: 2021年03月09日 09:01:18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新华网报道:每年两高工作报告中点名案件多是社会关注度高、对中国法治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个案,这些案件成为公众深入了解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的窗口,更传递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理念,可谓一堂鲜活、生动的“法治课”。那么,2021年的两高工作报告点名了哪些案件?释放出什么信号?本期法治课代表带您一起学习。

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全面胜利

【最高法工作报告】

完成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审判执行任务。依法惩处黑恶犯罪分子,审结涉黑涉恶犯罪案件33053件226495人,对孙小果、陈辉民、尚同军、黄鸿发等黑恶势力犯罪组织头目依法判处死刑。

【最高检工作报告】

社会广泛关注的孙小果等“纸面服刑”案中检察监督流于形式,我们深刻反思:刑罚执行中的突出问题,检察监督应当发现而没有发现是失职,发现而不纠正、不报告是渎职。

【新闻背景:孙小果再审案】

孙小果于1995年12月因犯强奸罪被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判决生效后,孙小果父母通过伪造病历帮助孙小果非法保外就医,导致孙小果被判刑后未被收监执行。在非法保外就医期间,孙小果又于1997年4月至11月犯强奸罪、强制侮辱妇女罪、故意伤害罪、寻衅滋事罪。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于1998年2月一审对孙小果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经二审,于1999年3月作出改判,判处孙小果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判决生效后,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于2007年9月作出再审判决,改判孙小果有期徒刑二十年。

因发现该案原审过程中审判人员涉嫌受贿、徇私舞弊,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确有错误,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于2019年7月18日作出再审决定。12月23日,云南高院依法公开宣判孙小果再审案,决定执行死刑。2020年2月20日,孙小果被执行死刑。

严惩腐败犯罪

【最高法工作报告】

审结贪污贿赂、渎职等案件2.2万件2.6万人,对赵正永判处死缓、终身监禁,对赖小民判处并执行死刑,彰显了党中央惩治腐败的坚强决心。

【新闻背景:中共陕西省委原书记赵正永受贿案】

2003年至2018年,被告人赵正永利用担任中共陕西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陕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中共陕西省委副书记、陕西省人民政府代省长、省长、中共陕西省委书记等职务上的便利,为有关单位和个人在工程承揽、企业经营、职务晋升、工作调动等事项上谋取利益,单独或伙同其妻等人非法收受他人给予的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7.17亿余元。其中2.9亿余元尚未实际取得,属于犯罪未遂。

2020年7月31日,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原副主任委员、中共陕西省委原书记赵正永受贿案,对被告人赵正永以受贿罪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在其死刑缓期执行二年期满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后,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赵正永当庭表示服从法院判决,不上诉。

【新闻背景:华融公司原董事长赖小民受贿、贪污、重婚案】

2008年至2018年,被告人赖小民利用担任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主任,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党委副书记、总裁,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华融湘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兼)等职务上的便利,为有关单位和个人谋取利益,或利用其职权、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直接或通过他人索取、非法收受相关单位和个人给予的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17.88亿余元,其中1.04亿余元尚未完成收受。2009年底至2018年1月,赖小民利用职务便利,伙同他人非法占有公共资金共计人民币2513万余元。此外,赖小民在合法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还与他人长期以夫妻名义共同居住生活,并育有二子。依法应当以受贿罪、贪污罪、重婚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2021年1月5日,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以受贿罪、贪污罪和重婚罪,判处赖小民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赖小民上诉后,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并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2021年1月29日上午,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对赖小民执行了死刑。

加强人格权保护

【最高法工作报告】

贯彻民法典,在司法政策中增加申请人格权侵害禁令等规定,畅通人格权救济渠道。审理侵害“两弹一星”功勋于敏名誉权案,决不让人民英雄受到玷污。审理微信群侮辱人格案,坚决制止网络暴力。审理职场性骚扰损害责任案,让性骚扰者受到法律制裁。审理可视门铃侵犯邻居隐私权案,明确安装监控不得侵扰他人生活安宁。审理进口冻虾万名消费者信息案,禁止滥用权利泄露公民个人信息。通过人格权案件的公正审理,让人身自由得到充分保障、人格尊严受到切实尊重,充分彰显我国民法典的人民立场和共和国人民的主体地位。

【新闻背景:侵害“两弹一星”功勋于敏名誉权案】

2019年1月16日,中国“氢弹之父”、改革先锋于敏逝世。当日15时许,江西省鄱阳县一男子彭某在微博相关文章下跟帖辱骂逝者。2019年1月17日,鄱阳县公安局对彭某在网络发表侮辱氢弹研究人员于敏的不当言论,给予行政拘留十五日的处罚。同年7月25日,上饶市人民检察院发出诉前公告,告知于敏的近亲属可依法提起诉讼。公告期间,于敏近亲属表示不提起诉讼,并签署了支持检察机关对彭某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书面意见。

3月25日,江西省上饶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被告彭某应在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在全国公开发行的媒体上公开赔礼道歉、消除影响。

坚持疑罪从无、有错必纠

【最高检工作报告】

对“张玉环故意杀人案”等冤错案件,坚持疑罪从无、有错必纠,建议改判无罪。

【新闻背景:张玉环故意杀人案再审】

2001年11月28日,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终审以故意杀人罪,判处张玉环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裁判发生法律效力后,张玉环提出申诉,并于2017年8月22日向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提交刑事申诉书。2019年3月1日,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再审决定,对本案进行再审,并于2020年7月9日进行了公开开庭审理。

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8月4日依法对原审被告人张玉环故意杀人再审一案进行公开宣判,撤销原审裁判,宣告张玉环无罪。

英烈不容诋毁、法律不容挑衅

【最高检工作报告】

网络大V“辣笔小球”恶意诋毁贬损卫国戍边英雄官兵,江苏检察机关迅速介入,依法适用3月1日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首次以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批准逮捕。英烈不容诋毁、法律不容挑衅。

【新闻背景:网民“辣笔小球”诋毁5名戍边英雄官兵】

2021年2月19日10时29分、10时46分,犯罪嫌疑人仇某明在新浪微博上使用其个人注册账号“辣笔小球”,先后发布两条信息,贬低、嘲讽卫国戍边的英雄烈士。相关信息在微博等网络平台迅速扩散,造成恶劣社会影响。2月20日,犯罪嫌疑人仇某明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南京市建邺区人民检察院依法介入侦查。2月25日,公安机关以涉嫌寻衅滋事罪提请检察机关批准逮捕。

检察机关审查认为,犯罪嫌疑人仇某明利用信息网络贬低、嘲讽英雄烈士,侵害英雄烈士的名誉、荣誉,社会影响恶劣,情节严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九条之一的规定,南京市建邺区人民检察院依法以涉嫌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对犯罪嫌疑人仇某明批准逮捕。

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

【最高法工作报告】

    依法严惩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对挑战法律和社会伦理底线、针对儿童犯下的各种严重罪行决不姑息。再审“百香果女童被害案”,对强奸杀害女童的杨光毅依法改判并执行死刑。

    【新闻背景:最高法指令再审“百香果女童被害案”】

    杨光毅因犯强奸罪,于2019年7月12日被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宣判后,杨光毅不服,提出上诉。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于2020年3月25日作出第二审刑事判决,改判杨光毅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对杨光毅限制减刑。

    判决生效后,最高人民法院决定对该案调卷审查。审查期间,被害人的母亲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申诉。经审查,最高人民法院于2020年11月3日作出再审决定,指令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另行组成合议庭对本案进行再审。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经依法再审,于2020年12月25日作出再审刑事判决,撤销二审判决,改判杨光毅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依法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2021年2月2日,杨光毅被执行死刑。

保卫蓝天碧水净土 助力污染防治攻坚

    【最高检工作报告】

    万峰湖地处黔桂滇接合部,因无序养殖、水质恶化,连续两年被中央环保督察点名。治防分属管辖,效果不如人意。最高人民检察院直接立案,三地党委政府大力支持,联手防控,再现一湖碧水。

    【新闻背景:最高检直接立案办理首起公益诉讼案】

    万峰湖横跨黔、滇、桂三省区的五县市,是珠三角地区的重要水源地。近年来,受养殖业无序发展等因素影响,万峰湖违法网箱养殖、搭建浮房等问题突出,生态环境迅速恶化。2019年12月,最高检决定对万峰湖流域生态环境受损情况立案调查,这是最高检直接立案办理的第一起公益诉讼案件。

    专案组督促行政机关在广西拆除养殖网箱面积535960平方米,水上浮房682个;在贵州拆除回流网箱面积1188平方米、雨棚33个;在云南清理湖面钓台、浮动设施154个,涉及湖面水域面积约8.1平方公里。

(策划文案:卢俊宇 海报制作:程媛媛 文字来源:新华社)

编辑 陈雪霏

印象2020丨让法律点亮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来源: “全国人大”微信公众号  浏览字号: 2021年03月04日 08:05:32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人大公众号报道:2020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立法成绩单:共审议法律和决定草案51件,其中,新制定法律9件、修改法律12件、通过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12件,以高质高效立法推动高质量发展,增进人民福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20年11月23日,中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在北京举行会议,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党组书记栗战书主持会议并讲话。摄影/新华社记者刘卫兵

2020年极不平凡,岁月峥嵘,注定在滔滔历史洪流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十三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坚守立法航向,满载人民殷切期待,乘风破浪,加速前行,成功越过艰辛征途的深沟险壑,闯过漫漫航程的激流险滩,绘就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立法画卷。

这一年,一部部凸显政治智慧、责任担当、民生情怀的良法密集问世,捍卫着公民的权利和尊严,坚守着社会的公平正义,推动法治中国建设不断前进——

战“疫”关键时刻,“全面禁止野生动物非法交易和食用的决定”紧急出台,公共卫生领域立法全速推进;民法典重磅问世,为中国人民量身定制“权利宝典”;香港国安法一锤定音,“一国两制”有了行稳致远的“压舱石”;长江保护法高票通过,守护一江清水绵延后世、惠泽人民;立法方式不断丰富,反食品浪费法草案从“小切口”入手,以法治引领节俭新风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不懈努力,让法律点亮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危难时刻,彰显法治战“疫”的强大力量

2020年的立法工作,始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法治作为。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始终把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成为依法战“疫”最强音。

全国人大常委会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将依法战“疫”使命扛在肩上,充分发挥人大的立法职能和优势,迅速启动立法、修法行动,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及时、有效的法治支撑,充分彰显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应对疫情的制度力量。

2020年2月24日,抗疫关键时刻,全国人大常委会在短短一天会期内,紧急出台“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这一被舆论称为史上最严“禁野令”的决定,彻底叫停一切交易和食用陆生野生动物的行为,筑起一道从源头防控疫情的法制堤坝,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4月,在战“疫”胶着期,直面疫情中暴露出的法制短板,全国人大常委会及时制定出台“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立法修法工作计划”,为抗疫勾画宏伟立法蓝图。这是人大首次就专门领域制定专项立法计划。至此,公共卫生法治建设驶入“全面升级”的加速道。

与疫情防控息息相关的动物防疫法和野生动物保护法,当年启动修法程序,草案当年提交常委会审议;社会高度关注的生物安全法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草案,历经“三审”后高票通过;5月28日诞生的民法典,对紧急情况下财产征用、有关合同权利义务等与疫情防控相关的民事法律制度作出完善;年底,刑法修正案(十一)出台,总结疫情防控经验和需要,为有效惩治妨害疫情防控的犯罪行为提供明确法律依据。

以国之名致敬抗疫英雄。8月1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关于授予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士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决定,授予钟南山“共和国勋章”,授予张伯礼、张定宇、陈薇“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激发了亿万人民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信,成为永远珍藏的时代记忆。

抗疫紧要关头,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部署,法工委发言人先后7次就疫情防控法律问题发声,及时回应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各方面疫情防控工作始终坚持在法治轨道上运行,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舆论环境。

国家立法机关以持续发力之势,不断为决胜抗疫战争、保护国民安全凝聚强大法治合力。

聚万众智慧,为中国百姓量身定制“权利宝典”

2020年,民法典高调问世。7编、1260条、逾10万字,在中国法制史上,没有哪一部法律,拥有如此庞大恢宏的体量格局,也没有哪一部法律,承载了公众如此深沉而美好的企盼。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酝酿起草民法典,到后来几次尝试,再到民法典编纂工作的全面启动、审议、出台至实施,民法典立法的每一步都牵动着无数国人的心。其一波三折、大气磅礴的立法过程堪称一部共和国法治成长记录,书写了中国法制史上熠熠生辉的立法传奇。

历史的契机始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关于“编纂民法典”的伟大决定。从此,民法典编纂成为人大立法工作的“重头戏”。

按照“两步走”的计划,2017年3月,民法总则出台,法典编纂工作迈出关键一步。一年多后,民法典各分编草案集体亮相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接受初审“检验”,民法典编纂迈出“第二步”。

之后,2018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启对民法典各分编草案的拆分审议路径;2019年底,“大块头”民法典草案“合体”并提交常委会审议。

2020年5月28日,一部集数十年立法之大成的皇皇法典问世,举国欢腾。

聚万众智慧,成伟大法典。民法典编纂过程中先后10次公开征求意见,征集到各方面意见102万条。即使在草案即将通过的最后关头,仍不遗余力全方位吸纳建议——2020年全国人代会期间,草案在充分听取代表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再次作了100余处修改,其中实质性修改达40余处,最大程度凝聚了立法共识。

民法典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的先河,为其他领域法典化立法提供了范例。以此为开端,标志着中国步入“法典化”时代。

“法与时转则治。”2020年10月,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进入一审程序,预示着国家权力机关踏上民法体系配套完善新征程。

香港国安法等国家安全立法密集出台,筑牢“定国安邦”重要基石

国家安全,国之大事、头等大事。2020年,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密集开展国家安全立法,彰显使命担当,在护卫国家安全的一路高歌猛进中,镌刻下时代印记。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摄影/新华社记者丁海涛

维护香港繁荣稳定,是14亿中国人的共同意志。从全国人大通过决定,授权全国人大常委会就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制定相关法律,到常委会以超常效率,出台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并就相关问题作出全方位的制度安排,再到就第六届立法会继续履职、立法会议员资格问题作出决定等,以香港国安法为代表的一系列涉港国家安全立法,成为香港由乱转治的重大转折点,为香港社会繁荣稳定提供了坚实的法治支撑,成为“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的“压舱石”。

在香港问题之外,国家安全立法也正向更为专业、细分的领域深化。

生物安全法明确生物安全风险防控体制机制和基本制度,填补了生物安全领域基础性法律的空白。出口管制法不仅维护中国自身的安全和利益,而且被认为是中国政府在当前复杂国际贸易环境下,对公平和对等原则的坚定主张和立场宣誓。数据安全法草案确立数据安全保护管理各项基本制度,以有效应对数据这一非传统领域的国家安全风险与挑战。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同步完成修法的国旗法和国徽法加入严禁损害国旗、国徽尊严等条款,强化国家观念,使法律具有了“国家安全”色彩。

国家安全立法不断提速的背后,不仅强调了国家安全治理必须有法,而且传递出国家安全治理必须依法的理念,突出了法律在保障、促进、实现国家安全中至高无上的地位。

厚植法制根基,守护好碧水青山

作为重点领域立法,2020年生态环境立法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继续向前迈进,用法治力量助推和夯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填补立法空白,保护一江清水绵延后世、惠泽人民。长江保护法是我国首部专门的流域保护法律,它的制定出台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法律从规划与管控、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修复、绿色发展、保障与监督等方面作出制度安排,深入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基本要求,揭开了保护长江母亲河的新篇章。

补齐制度短板,倡导绿色文明生活方式。历经“大修”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与时俱进,亮点突出。比如,应对疫情防控,加强医疗废物监管;加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推动缓解城市“垃圾围城”痛点;确立“按日计罚”惩处机制,实施最严格法律责任等。一系列新增的制度设计,坚持问题导向,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和实践需求,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倡导绿色文明生活方式。

完善国家机构法律,让公权力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完善国家机构制度建设、强化对公权力监督等立法工作不断加速、亮点频现,充分发挥法治在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

实施了30多年的全国人大组织法和全国人大议事规则联袂启动首次修法程序,涉及人大组织制度、工作机制、运行模式、会议公开和信息化建设等方方面面。这次修改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回应当前人大工作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修法草案将提请2021年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有望实现人大制度的升级换代。

选举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选举法完成第七次修改,适当增加基层人大代表数量,将彻底扭转县乡基层人大代表数量逐届减少的趋势,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这一年,多部与公权力有关的法律极具亮点。新出台的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把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都纳入监督范围;首次提请审议的监察官法草案明确党对监察官制度的领导,在选人用人、职能职责、管理监督等环节作出规范,促进国家监察权规范正确行使。

规范公权力的另一重量级法律——行政处罚法迎来全面修改,并于2021年1月22日通过新修订的法律。新法力求在满足行政执法的现实需求与防范公权滥用、处罚失控等风险之间实现有效平衡,推动公权与私权对话下的法治进步。

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0年立法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继续向重点领域全方位推进,或升级更新相关法律,或填补立法空白,抑或以人大决定护佑改革,确保重大改革于法有据。

新修改的专利法、著作权法,剑指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现实困境,加大侵权惩治力度,鼓励和保护自主创新,为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助力科技自强自立,筑牢坚实法治基石。

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这一年,人大立法及时跟进,确保重大改革于法有据。授权国务院在海南自贸区暂时调整适用有关法律规定的决定、设立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的决定、提请审议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草案,这一系列立法动作,为我国第一个自由贸易港进行制度创新、系统协调推进改革搭建法制“四梁八柱”。通过作出决定,授权国务院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开展香港法律执业者和澳门执业律师取得内地执业资质和从事律师职业试点工作,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开放发展,打造更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修改海上交通安全法,制定城市维护建设税法和契税法,通过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的决定等,这一系列立法举措无不体现改革与法治的相辅相成、相伴而生。

以高质量立法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乡村振兴促进法草案进入审议程序,以法治力量振兴乡村,让村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持续增强。

聚焦民生、社会领域,用立法回应社会热点,解决人民“痛点”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及时回应人民群众的期待是2020年立法的鲜明特征。全国人大常委会在民生领域拓力深耕,通过立法保障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

用特别的爱,保护好特别的你。202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以“未成年人”为关键词的一系列修法行动,解开现实困惑,守望国家未来,以全面升级的保护机制,见证了法律的温暖情怀。

10月,未成年人保护法完成修法,未成年人保护的法治化水平得到全面提升。两个月后,堪称未成年人保护法“姊妹篇”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也大修完毕。年底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十一),更是针对近年来频发的性侵未成年人犯罪,加重了处罚力度。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档案工作实践有一些突出问题亟待解决。修改后的档案法完善档案管理制度,推动档案事业现代化。追责高空抛物、惩治妨害公交安全驾驶行为、严打药品“黑作坊”、“冒名顶替上大学”入刑……刑法修正案(十一)聚焦社会热点,回应人民关切,捍卫人民利益,把刑法修改真正改到了人民心里。在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收官之际,反有组织犯罪法草案提请审议,接力打击刑事犯罪、维护公平正义,预示着我国打击有组织犯罪将步入法治化、常态化新阶段。

国防立法提速,为“强军卫国”提供坚强法制保障

2020年,中国特色军事法规制度体系在革故鼎新中不断健全,构成了一抹立法崭新气象。

作为国防和军队的“龙头法”,国防法完成“大修”,把党和国家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以及国防和军队改革成功经验进行固化,为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全面体现武警部队改革成果,新修订的人民武装警察法对武警部队领导体制、使命任务、组织指挥、职责权限等作出新规定,国防立法再添亮色。

国防立法阵营中备受关注的退役军人保障法,涵盖了退役军人的移交接收、退役安置、教育培训、就业创业、抚恤优待、褒扬激励等方面规定,有助于更好维护退役军人的合法权益,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厚植强军兴军根基。

兵役法、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法、海警法、军事设施保护法等涉军法律驶入立法“加速道”,标志着方兴未艾的国防军队立法正不断走向纵深。

丰富立法形式,“小切口”解决大问题成为立法新亮点

“全面禁止野生动物非法交易和食用的决定”、反食品浪费法草案等“小快灵”立法,分别就疫情防控暴露的突出疑难紧迫问题和社会沉疴陋习“对症下药”,下猛药下重药。切口虽小,但功效不小;条款不多,却威力十足。

“米粒虽小,尤见礼义廉耻;节约事微,可助兴国安邦。”

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时间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重要指示精神,开展珍惜粮食、反对浪费专题调研,反食品浪费法实现当年立项、当年起草、当年审议。

“大胃王”式吃播或将受罚,餐厅不得诱导消费者超量点餐……2020年底反食品浪费法草案亮相,草案避免大而全、小而全,以着力解决餐饮浪费突出问题为切入点,聚焦食品消费、销售环节,兼顾其他重点环节设置规范,增强立法的针对性、适用性、可操作性,获得普遍好评。

打通立法“最后一公里”,让人民的智慧“长进”法律

基层立法联系点是立法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的“直通车”,是立法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和实践载体。

202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虹桥街道考察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常委会法工委又增设6个立法联系点,总数达到10个,使基层反映意见建议的“直通车”更加通畅。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只有接地气的法律,实践中才能行得通、真正管用。上海虹桥街道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的基层立法联系点之一,被百姓形象地称为“群众声音直通车,基层立法彩虹桥”。河北省正定县正定镇“人大代表之家”被确定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成为“方言土语”到“法言法语”的转换站……越来越多独具特色的民意直通车,满载期待和愿景,把更多基层声音传递上来,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向更高水平贡献智慧。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2021年是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建设的启程之年,同时我们迎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新的起点、新的希望。在这样一个激动人心的历史关头,可以预期,中国立法必将上演新的精彩,继续用“法治之光”照亮奋斗新征程。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张维炜、张宝山、于浩、李小健、王萍

编辑 陈雪霏

持续增长15年后首次下降, 法院受理民事案件数量为何如此之变?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记者陈菲、刘硕)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显示,全国法院受理的民事诉讼案件以年均10%的速度持续增长15年后首次下降。

这一变化背后,是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建设,促进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多元化解的显著成效。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民商事纠纷日益增多。然而,法院案多人少,百姓打官司不方便,矛盾解决也不顺畅。为解决这一问题,2019年起全国法院开始力推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让当事人到一个场所、在一个平台就能一站式办理全部诉讼事项。

最高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钱晓晨介绍,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其核心就是让大量矛盾纠纷预防在源头,化解在萌芽,解决在诉前,审理在前端。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律师协会会长才华认为,在诉前通过调解、和解方式解决大量纠纷,避免案件全部“对簿公堂”,能够在不伤和气的情况下,及时定分止争,充分缓和了社会矛盾冲突,有力促进社会和谐,既实现正义,又解开当事人“心结”。

据了解,目前全国98%的法院已初步建成立体化、集约化、信息化诉讼服务中心。3331个法院使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3.3万个调解组织、11.9万名调解员入驻参与调解,累计汇聚调解案件743万件。

报告显示,2020年诉前成功调解424万件民商事纠纷,同比增加191%。

钱晓晨指出,诉前成功调解案件越来越多,且调解成功后出具司法确认和调解书的仅占14.9%,大量诉前调解成功案件自动履行,让本应当以超过10%速度持续增长的民事案件出现下降。

“矛盾纠纷可能并没有减少,但案件数量下降了,说明多元解纷真正发挥了效果,机制创新符合社会的实际需求。”才华认为,引入各方社会力量参与矛盾纠纷解决,实现了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他还建议,机制创新的同时还要从长远着眼,发挥法律的预防性功能,从根本上减少矛盾,让诉讼资源合理分配,助推法治中国建设。

来源:新华社

习近平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3月6日下午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他强调,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聚焦影响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和主要问题,加快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织牢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参加看望和讨论。新华社记者 王晔 摄

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即将到来之际,习近平代表中共中央,向参加全国两会的女代表、女委员、女工作人员,向全国各族各界妇女,向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女同胞、海外女侨胞,致以节日的祝贺和美好的祝福。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参加看望和讨论。

联组会上,吴浩、黄璐琦、王辰、严纯华、王欢、胡豫、林忠钦等7位委员,围绕完善基层卫生体系、促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构建新时代国家医学教育与研究体系、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创新等作了发言。

习近平在听取大家发言后发表重要讲话。他表示,来看望全国政协医药卫生界、教育界的委员,参加联组讨论,感到十分高兴。他代表中共中央,向在座各位委员、全国广大政协委员致以诚挚的问候。

3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参加看望和讨论。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习近平指出,过去一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中共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迎难而上,经过艰苦努力,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全面擘画。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顽强拼搏的结果,也是包括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艰辛付出、砥砺奋进的结果。

习近平强调,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广大医务工作者不负党和人民重托,白衣为甲、逆行出征,舍生忘死、奋力苦战,用血肉之躯筑起阻击病毒的钢铁长城,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和大爱无疆。广大教育工作者奋战在抗击疫情和“停课不停学、不停教”两条战线上,守护亿万学生身心健康,支撑起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在线教育,为抗击疫情、全面有序复学复课作出了重要贡献。习近平代表中共中央,向各位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向全国广大医务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诚挚的慰问。

习近平指出,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实践再次证明,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立足更精准更有效地防,推动预防关口前移,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完善公共卫生重大风险评估、研判、决策机制,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健全联防联控机制和重大疫情救治机制,增强早期监测预警能力、快速检测能力、应急处置能力、综合救治能力,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重大疾病。

3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参加看望和讨论。新华社记者 王晔 摄

习近平强调,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公立医院承担了最紧急、最危险、最艰苦的医疗救治工作,发挥了主力军作用。要加大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力度,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改善基层基础设施条件,落实乡村医生待遇,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努力在健全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综合监管制度等方面取得突破。要做好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服务体系、服务模式、管理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使传统中医药发扬光大。要科学总结和评估中西药在治疗新冠肺炎方面的效果,用科学的方法说明中药在治疗新冠肺炎中的疗效。要集中力量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解决一批药品、医疗器械、医用设备、疫苗等领域“卡脖子”问题。要继续加大医保改革力度,常态化制度化开展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深化医保基金监管制度改革,守好人民群众的“保命钱”、“救命钱”。

习近平指出,广大医务工作者是人民生命健康的守护者。要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深入宣传抗疫先进事迹和时代楷模,在全社会营造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要加强对医务工作者的保护、关心、爱护,提高医务人员社会地位,加强医院安保力量和设施建设,依法严厉打击医闹和暴力伤医行为。广大医务工作者要恪守医德医风医道,修医德、行仁术,怀救苦之心、做苍生大医,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健康服务。

习近平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体现到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建设各方面,培根铸魂、启智润心。要从我国改革发展实践中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要围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要增强教育服务创新发展能力,培养更多适应高质量发展、高水平自立自强的各类人才。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对打着教育旗号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要紧盯不放,坚决改到位、改彻底。

3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参加看望和讨论。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习近平指出,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做好老师,就要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就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要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引导广大教师继承发扬老一辈教育工作者“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要加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教师定向培养和精准培训,深入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要在全党全社会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推动形成优秀人才竞相从教、广大教师尽展其才、好老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

习近平强调,我国广大妇女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以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和努力,起到了“半边天”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各个战线上,广大妇女奋勇争先、顽强拼搏,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女性风采。

习近平指出,实现党和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需要包括妇女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奋斗。希望广大妇女做伟大事业的建设者、做文明风尚的倡导者、做敢于追梦的奋斗者,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各级妇联组织要承担引领广大妇女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责任,激发广大妇女的历史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为推动我国妇女事业发展作出新贡献。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发展妇女事业、做好妇女工作的重大意义,加大重视、关心、支持力度,严厉打击侵害妇女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依法维护妇女权益。

丁薛祥、张庆黎、万钢、卢展工、李斌等参加联组会。

吸收新经验 适应新形势 解决新问题

——全国人大“一法一规则”实施三十多年来首次获修

来源: “全国人大”微信公众号  浏览字号: 2021年03月06日 12:18:24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一年一度的全国人代会如期而至。这场属于全体中国人民的盛会,如何组织举行?议案如何提出?报告怎样审议?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可以在全国人大组织法、全国人大议事规则这两部法律中找到。

3月5日,在历经两次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后,全国人大组织法修正草案、全国人大议事规则修正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近三千名全国人大代表共聚一堂,就这两部关于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会议制度和工作程序的基本法律的修改建言献策。

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原则,

丰富扩大代表参与

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长宁区虹桥街道考察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时指出,我们走的是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

贯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精神,全国人大组织法修正草案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原则,增加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坚持全过程民主,同人民保持密切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始终坚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

人民民主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全国人大代表来自各行各业,有相当比例的是来自基层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代表。他们参加全国人代会,反映群众意见,充分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彰显了人民民主的真谛。全国人大组织法修正草案明确规定,全国人大代表“充分发挥在全过程民主中的作用”。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代表工作,将代表工作摆在同立法工作、监督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国家法室副主任蔡人俊介绍,根据新形势新要求,结合近年来代表工作的生动实践和鲜活经验,全国人大组织法修正草案通过增加规定,进一步加强代表工作。比如,就全国人大常委会联系代表机制作出规定,完善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机制,并对进一步加强代表同群众的联系提出明确要求。

顺应改革需要,

调整机构设置与职责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对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作出全面部署。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国人大组织法修正草案修改完善有关规定。

进一步推动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全国人大组织法修正草案补充完善了有关专门委员会设置及其职责的内容,不仅对新设立和更名的有关专门委员会加以规定,明确规定专门委员会的每届任期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还根据实践发展,增加有关专门委员会工作职责的规定。

“现行全国人大组织法中各专委会的职责是5项,修正草案增加到了12项。如果今后职责还有增加,草案也有兜底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国家法室主任童卫东表示,经过三十多年的实践,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职责也在不断拓展。草案增加的内容,包括执法检查、专题询问、听取专项工作报告和专题汇报等,都是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出来的人大监督的重要方式。

此外,为适应监察体制改革需要,全国人大组织法修正草案增加规定国家监察委员会可以向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提出议案、常委会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监察机关的职务,增加规定对国家监察委员会及其主任的质询、罢免制度。

精简会议程序,

提高议事效率和质量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特殊背景下,去年和今年的全国人代会都适当缩短了会期,但要素不减、务实高效,切实把“精简版”会议开成“精华版”。

总结以往经验,全国人大议事规则修正草案在作出全国人代会“应当合理安排会议日程,提高议事质量和效率”的原则性规定的同时,还对适当精简会议程序作出规定。

比如,以往全国人代会审议法律案要经过“法律草案-草案修改稿-草案建议表决稿-表决稿”这几个环节,修正草案减少了“草案建议表决稿”的审议环节,明确法律草案修改稿在各代表团审议后,经进一步修改可直接提出表决稿交付大会表决。

“这既符合立法法的有关规定,也不会影响审议法律案的质量。”童卫东解释说,尽管程序精简了、会期压缩了,但是代表对法律草案的审议是有充分保障的。“提请大会审议的法律案,在之前的常委会会议审议过程中,不少代表列席了会议,参与了讨论;同时,按照法律规定,法律草案已提前一个月印发代表;大会期间,代表还有两次审议,有足够的时间提出意见建议”。

全国人大议事规则修正草案还吸收大会议案表决办法的有关内容,对表决程序和表决方式在法律上作出明确规定。这样修改后,不再需要像以往那样,在每次大会召开时,由主席团专门通过本次会议的议案表决办法。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舒颖、王博勋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3月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新华社记者 岳月伟 摄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8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和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习近平、李克强、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等出席会议。

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栗战书委员长向大会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栗战书在报告中指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履职尽责、积极作为,为推动重大工作部署、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维护国家安全提供法律保障,有效发挥了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作用。

3月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栗战书委员长向大会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新华社记者 刘彬 摄

栗战书在报告中指出,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以来,常委会制定法律9件,修改法律13件,作出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8件,正在审议的法律案23件;听取审议35个报告,检查1个决定和6部法律实施情况,进行专题询问2次,开展专题调研6项,作出决议1项;决定批准或加入条约7项;审议通过39个任免案,依法任免国家工作人员259人次。

在报告中,栗战书指出,常委会工作最为显著的特点是,紧跟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紧贴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对法治建设的呼声期盼,紧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的法律需求实际,加强立法和法律监督,努力使各项工作更好围绕中心和大局、更好服务国家和人民。一是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维护国家法治统一。修改国旗法、国徽法,审议通过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二是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顺应人民期盼,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加强公共卫生立法修法,加快国家安全立法,围绕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立法。三是坚持寓支持于监督之中,依法开展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推动宪法法律全面有效实施,确保行政权、监察权、审判权、检察权依法行使。四是坚持代表主体地位,支持和服务代表依法履职。认真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全国人大代表工作“35条具体措施”,不断提高代表工作水平。五是服务国家外交大局,发挥人大外事工作的职能作用。六是加强履职能力建设,不断提升常委会自身建设水平。

栗战书在报告中指出,常委会工作还有一些差距和不足,将虚心听取代表和各方面意见建议,不断加强和改进工作,更好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

在报告中,栗战书指出,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常委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谋划人大工作,依法行使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发挥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职能作用。

栗战书在报告中对常委会今后一年的主要任务进行部署:切实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维护宪法尊严和权威;切实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切实加强监督工作,确保国家机关依法履行职责;切实加强代表工作,更好发挥代表作用;切实加强人大外事工作,深化和拓展各层级各领域交流合作;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夯实履职的思想政治组织基础。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指出,2020年,最高人民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依法服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最高人民法院受理案件39347件,审结35773件;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3080.5万件,审结、执结2870.5万件。

3月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新华社记者 刘彬 摄

在报告中,周强从七个方面总结2020年主要工作:一是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二是积极服务高质量发展;三是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四是全面构建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机制;五是着力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六是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过硬法院队伍;七是自觉接受监督。

周强在报告中表示,2021年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民法院要紧扣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准确把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更加注重系统观念、法治思维、强基导向,坚持稳中求进、守正创新,推动新时代人民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要加强政治建设,积极服务大局,坚持司法为民,严格公正司法,深化司法改革,建设过硬队伍。要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在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中指出,过去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下,最高人民检察院积极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重冲击影响,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一年来,全国检察机关共办理各类案件301万件,同比下降19.4%,其中主动履职的公益诉讼、诉讼监督案件同比分别上升19.2%和9.6%。

3月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作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新华社记者 刘彬 摄

在报告中,张军从五个方面对2020年工作进行回顾:一是积极参与国家治理,以检察保障助推中国之治;二是主动融入发展大局,以检察服务助力全面小康;三是全面推进“四大检察”,以检察监督维护公平正义;四是紧扣民心这个最大政治,以检察为民增进民生福祉;五是牢记打铁必须自身硬,以检察建设确保依法履职。

张军在报告中指出,2021年,检察人要更加自觉担当作为,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法治保障。要持续稳进,切实增强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政治自觉;狠抓落实,切实增强融入全面依法治国的法治自觉;努力提升,切实增强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检察自觉。为保障人民幸福、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作出更大贡献。

会议应出席代表2953人,出席2895人,缺席58人,出席人数符合法定人数。

会议由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执行主席王晨主持。

3月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执行主席王晨主持会议。新华社记者 张领 摄

今天是“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会议以大会主席团的名义,向各位女代表、女委员、女工作人员,向全国各族各界妇女,向世界各国妇女,致以节日的祝贺和美好的祝福。

大会执行主席马逢国、王东峰、王光亚、王建军、尹力、石泰峰、白春礼、刘艺良、刘国中、刘家义、许其亮、阮成发、李玉妹、李伟、李学勇、吴玉良、应勇、沈晓明、陈全国、陈锡文、袁家军、黄志贤、彭清华、蒋卓庆、景俊海在主席台执行主席席就座。

编辑 陈雪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