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连线丨“一带一路”故事 | 一个水电项目承载的阿根廷能源

  新华社布宜诺斯艾利斯9月26日电 清晨7时30分,在南美洲大陆南端,太阳还未完全升起,阿根廷人马里亚诺·穆索已经驱车前往圣克鲁斯河的“基塞”水电站大坝施工现场。上班的路虽然颠簸,但他的心情却十分舒畅,因为他知道,自己是在为实现阿根廷的能源梦作贡献。

字体: 小 中 大 分享到:

0:00:00/7:12

  圣克鲁斯河源自世界上仅有的3个总面积仍在增长的冰川之一——莫雷诺冰川。利用圣克鲁斯河水发电,是阿根廷人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梦想。上世纪50年代就有研究指出,这条河具有非常稳定的水力发电条件。但由于种种限制,这个梦想一直未能实现。

视频截图

  2013年,由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与阿方企业组成的联营体中标“基塞”水电站项目,让阿根廷人看到了实现梦想的希望。

  2014年7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阿根廷进行了国事访问。访问期间,两国签署了“基塞”水电站项目融资协议,标志着这个阿根廷历史上最大的水利工程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但对穆索这样的项目参与者来说,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圣克鲁斯河位于阿根廷巴塔哥尼亚高原,这里终年气候寒冷,狂风大作时,站稳都很困难。

  现任该项目公共关系经理的穆索说,在这里工作,防风外套、墨镜、安全帽等必不可少。“气候对于项目建设绝对是一个挑战。由于地形关系,施工现场风速有时会超过每小时100公里,极端低温会让施工变得很艰难,但项目依然在有序推进中。”

  8月26日拍摄的阿根廷“基塞”水电站项目施工现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阿根廷基塞水电站项目部供图)

  长久以来,能源短缺问题一直制约着阿根廷经济发展。2018年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一带一路”能源部长会议和国际能源变革论坛致贺信时强调,能源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领域。我们愿同各国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内加强能源领域合作,为推动共同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共同促进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维护全球能源安全。

  “基塞”水电站,这个世界最南端的水电站项目诠释着“一带一路”的合作内涵。水电站建成后,年均发电量可达49.5亿千瓦时,预计可满足150万阿根廷家庭的日常用电,每年为阿根廷节省近11亿美元的油气进口开支,甚至可以实现对巴西、巴拉圭等邻国的电力出口。

  视频截图

  要实现美好梦想并不容易,项目实施过程中还是遇到一些困难。“基塞”水电站项目工地100多公里外就是莫雷诺冰川,保护周边生态环境成为该项目设计和实施的重要课题。中国工程师凭借丰富的经验和先进技术,在环境和生态保护、建筑安全等方面都做了设计安排,避免项目建设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阿根廷“基塞”水电站项目部设计管理部副主任张红曾告诉记者,为避免影响莫雷诺冰川,大坝蓄水高度比原计划降低了2.4米。同时,水电站还设计鱼道、生态放水底孔等,以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

  除缓解阿根廷能源短缺问题,“基塞”水电站在解决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也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穆索说,现在该项目共有约2800人在工作,施工高峰期将创造5000个直接就业岗位、1.5万个间接就业岗位。“我们修了路让交通变得通畅,我们把项目工人居住的村庄建设得越来越好……我们就像是建造了一个服务齐全的小型城镇。”

  8月26日拍摄的阿根廷“基塞”水电站项目施工现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阿根廷基塞水电站项目部供图)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项目建设带来了巨大挑战。

  疫情期间,穆索兼任疫情监督协调员,负责协调人员的返场隔离、核酸检测,就防疫物资捐赠、防疫经验交流同当地医疗机构沟通等。中国的防疫经验给了穆索很多启发,他和中国同事密切配合,努力控制疫情。在大家的努力下,该项目在疫情期间并未停工。

  2020年,穆索被提名并获评中国首届“丝路友好使者”荣誉称号,这让他兴奋不已。作为公共关系负责人,穆索与阿根廷政府、媒体以及相关机构保持着良好沟通与互动。他说,向阿根廷各界更好地介绍“一带一路”,这也是自己的职责与心愿。

  “‘一带一路’倡议对当地的发展极为重要,带给阿根廷的益处实实在在。中阿之间的‘一带一路’合作带动了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对阿根廷和拉美都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穆索这样说。

  总策划:周宗敏

  监制:倪四义 班玮 陈贽

  制片人:孙志平

  策划:米立公 魏建华

  统筹:秦大军 王志斌 李薇 谢鹏 齐紫剑 闫珺岩 韩墨 余忠稳

  记者:倪瑞捷 禹丽贞 潘志伟 埃塞基耶尔·普特鲁埃尔(报道员)

  编辑:陈波 何梦舒 梁毅 王申 罗林岚 谢禛 解文韬

  配音:董千齐

  包装:夏勇

  新华社国际部、音视频部、摄影部联合制作

  新华社国际传播融合平台出品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