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国际新闻

期待“上合大家庭”守护可持续发展之路

新华社记者

  近年来,上海合作组织积极打造绿色能源、现代农业等合作增长点,支持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等项目,批准了一系列绿色经济、粮食安全等领域合作文件。

  多国专家认为,各国在上合组织框架下积极开展生态环保和绿色经济合作,上合组织在推进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作用与日俱增。

  携手守护生态文明

  从2019年在塔什干签署的《上合组织城市生态福祉发展规划》,到2021年在杜尚别通过的《〈上合组织成员国环保合作构想〉2022-2024年落实措施计划》以及《上合组织绿色之带纲要》……这些文件从机制入手,旨在促进上合组织生态环保合作议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尼泊尔特里布文大学教授巴尔穆昆达·雷格米说,《上合组织绿色之带纲要》意义重大,上合组织提出的环保发展模式在保护生态的同时又保证各国经济发展。

  蒙古国奥特根腾格尔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瑙咪告说,从2019年开始举行的上合组织成员国环境部长会议已成为各国合作保障机制,为上合组织国家研究探讨生态环境问题、开展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此外,上合组织环保信息共享平台也是分享数据、信息与技术的好渠道。

  英国牛津大学中国中心主任拉纳·米特教授认为,在应对气候变化、生命科学、老龄化、再生能源技术等多个领域,上合组织可以帮助科学家跨国界工作。

  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院士科密里永·托杰巴耶夫表示,来自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这两个上合组织成员国的科学家在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方面的合作取得显著成果。例如,由两国科研机构合作共建的全球葱园塔什干中心正式对公众开放,不仅带来可观的科研成果,也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带来广泛合作前景。

  伊朗沙希德·贝赫什提大学中文系主任法尔哈德·贾万巴赫特·海拉巴迪说,在全球变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困扰世界各国的环境问题上,上合组织国家发展阶段相近,面临任务相似,有更多共鸣。

  务实促进绿色发展

  上合组织一直积极拓展务实合作空间,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绿色转型协同推进、相互促进。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下属中国经济社会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克拉尼娜认为,近年来,中国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绿色基础设施、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金融等领域的“务实举措”。中国在绿色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丰富经验对上合组织国家具有吸引力。

  在尼泊尔,中国企业与当地高校合作建立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使用中国先进的化肥和技术,推动尼泊尔农业绿色发展、实现农作物高效高产,在该国东部查巴县使小麦亩产达到原先的4倍。尼泊尔多重植物产品和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巴斯德夫·达卡尔表示,中国企业在尼泊尔开展农业科技项目试验和推广,是尼泊尔农业的福音。

  哈萨克斯坦外交部对外政策研究所所长、上合组织前秘书长博拉特·努尔加利耶夫认为,共建绿色“一带一路”帮助相关国家吸引投资并开展联合环保项目,增加绿色经济份额。

  齐心应对气候挑战

  长期关注气候变化的印度智库印度国际关系研究委员会研究员达莫达尔·普贾里认为,减缓气候变化需要面临相似气候条件的国家进行合作,共同应对区域性挑战,而上合组织可以为此提供平台。

  扎赫兰说,上合组织为各国从政治层面应对气候变化搭建了平台。除荒漠化之外,亚洲一些国家正面临气候变化导致的可用水资源减少,而上合组织非常关注咸海干涸、中亚水资源利用等环保问题。

  吉尔吉斯斯坦政治分析师伊戈尔·舍斯塔科夫说,上合组织在制订全球环境议程方面将发挥关键性作用。全球变暖、空气污染等问题导致世界农作物产量下降,而多个上合组织国家在减少气候变化对农业的负面影响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上合组织前秘书长拉希德·阿利莫夫说,上合组织国家赞成广泛使用可再生能源和替代能源,采用各种成本效益更高、对环境更友好的技术,促进能源安全和能源转型。

推动上合组织稳步发展 深化中哈、中乌友好合作——多国人士期待习近平主席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并对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新华社记者报道

  9月14日至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出席在撒马尔罕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并应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总统托卡耶夫、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总统米尔济约耶夫邀请对两国进行国事访问。多国人士对此充满期待,认为习近平主席出席本次峰会、访问哈乌两国必将进一步推动上合组织和地区合作再上新台阶。

  发挥上合独特作用携手应对挑战

  走过21个年头的上合组织,已成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的重要力量。多国人士对习近平主席出席此次峰会表示期待,相信峰会将再次体现上合组织的独特作用,推动各国携手应对挑战、促进共同发展。

  乌兹别克斯坦政治评论员图兰拜·库尔班诺夫指出,上合组织已是最具影响力的新型国际组织之一,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是各国应对日益增长的共同威胁与挑战的重要平台。他认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等将对推动解决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发挥重要作用。

  印度孟买观察家研究基金会前主席库尔卡尼注意到,今年是上合组织宪章签署20周年和成员国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5周年。他认为,这对上合组织来说,是重要的里程碑。上合组织影响力不断增强是全球秩序迅速变化的一个标志。

  哈萨克斯坦外交部对外政策研究所所长、上合组织前秘书长博拉特·努尔加利耶夫一直在密切关注着上合组织的发展与变化。在他看来,上合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其吸引力就来源于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

  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欧洲与国际综合研究中心主任瓦西里·卡申关注此次峰会上的经济议程。他认为,各国对包括能源、交通在内的合作越来越重视。在全球化遭遇挑战的背景下,欧亚地区迫切需要更多的协调与合作。

  巴基斯坦全球战略研究中心高级顾问阿赫塔尔·詹久阿期待在本次峰会上各方就维护和加强地区和平、安全与稳定,建立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促进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打击恐怖主义等展开讨论。

  伊朗沙希德·贝赫什提大学中国问题专家法尔哈德·贾万巴赫特·海拉巴迪认为,上合组织国家致力于加强经贸等各领域合作,致力于协调相关各国政策,为拓展多边主义奠定了重要基础。

  阿富汗喀布尔大学教授塔吉·穆罕默德·塔拉什说,“中国是上合组织的重要成员国之一,期待习近平主席出席本次峰会对推动上合组织各项议程发挥重要作用,促进上合组织成员国之间更加团结”。

  为中哈关系及各领域合作发展提供新动能

  今年是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建交30周年。两国交往日益密切,合作驰而不息,共同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发展道路。对哈萨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前夕,习近平主席13日在《哈萨克斯坦真理报》发表署名文章指出,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成果,踔厉奋发,不断将两国友好事业传承和发扬下去。哈萨克斯坦各界人士高度评价习近平主席署名文章并热切期待此次访问,相信此访将为两国关系及各领域合作发展提供新动能。

  “习近平主席的署名文章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哈萨克斯坦实业报》总编辑谢里克·科尔茹姆巴耶夫说,习近平主席的署名文章思想深刻,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哈中关系提供重要指引。

  从这篇署名文章中,哈萨克斯坦人民党主席叶尔穆罕默德·叶尔特斯巴耶夫感受到习近平主席的热情与真诚。叶尔特斯巴耶夫表示,2013年,正是在哈萨克斯坦,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倡议为欧亚大陆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时隔5年,习近平主席再次访哈,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哈萨克斯坦首任总统图书馆副馆长铁木尔·沙伊梅尔格诺夫说,相信此访将推动哈中进一步落实此前达成的共识,进一步促进双方共建“一带一路”合作。

  在哈萨克斯坦中国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古丽娜尔·沙伊梅尔格诺娃看来,习近平主席此次访哈是重要的外交活动,体现了中方对发展两国关系的高度重视,将推动两国合作继续走深走实。

  努尔加利耶夫认为,习近平主席此次访哈对进一步发展两国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具有非凡意义,将为两国关系及各领域合作发展提供新动能。

  携手开创中乌关系更加美好的明天

  今年是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建交30周年。30年来,中乌关系的大树愈发根深蒂固、枝繁叶茂。两国始终相互尊重、睦邻友好、同舟共济、互利共赢,各领域合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乌兹别克斯坦各界认为,此访将推动加深两国政治互信、加强发展战略对接,开创乌中关系更加美好的明天。

  回忆起2016年习近平主席访乌期间的情景,撒马尔罕真丝地毯手工艺传承人富尔卡特·尼亚佐夫感慨万千。“至今我还记忆犹新,习近平主席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尼亚佐夫说,习近平主席再次到访乌兹别克斯坦、再次来到撒马尔罕,必将为乌中两国人民友好关系的发展带来新气象,也必将为促进两国经贸、旅游等各领域合作注入新活力。

  习近平主席13日在乌兹别克斯坦《人民言论报》、乌兹别克斯坦国家通讯社等媒体发表署名文章。《人民言论报》副总编辑肯扎耶夫为该报刊载习近平主席署名文章深感自豪。肯扎耶夫说,习近平主席纵览乌中两千多年友好交往史,总结30年来双边关系发展成就,深入阐述对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展方向的愿景。

  乌兹别克斯坦社会政治问题专家阿卜杜瓦利·赛布纳扎罗夫说,他在署名文章中读到了期待的内容。他说,署名文章谈到了双方要扩大减贫扶贫合作,米尔济约耶夫总统也多次表示乌方将同中国加强该领域合作。“相信乌中两国在减贫领域合作的水平将不断提升,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将得到更大发展。”

  加强乌中两国文化和人文交流是乌兹别克斯坦国立大学副教授古尔沙达·乌拉扎利耶娃关注的议题,她期待乌中两国在包括妇女交流等领域继续扩大合作。她认为,乌中两国应重视并加强文化和人文交流,为共建乌中两国人民美好未来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 徐海知

擘画上合发展蓝图 共促地区繁荣稳定——写在习近平主席即将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并对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之际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 编辑陈雪霏

新华社北京9月12日电 题:擘画上合发展蓝图 共促地区繁荣稳定——写在习近平主席即将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并对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之际

  新华社记者

  山峦起伏,草原壮美。辽阔的中亚大地即将迎来尊贵的朋友。

  9月14日至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出席在撒马尔罕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并应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总统托卡耶夫、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总统米尔济约耶夫邀请对两国进行国事访问。

  奏响合作之声,凝聚众行之志。新时代中国将与各国一道,沿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间正道开启新的征程。

  弘扬“上海精神” 引领发展方向

  上海合作组织,首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如今已走过21个年头。从最初的6个成员国,发展到如今的8个成员国、4个观察员国和多个对话伙伴,“上合大家庭”不断壮大,已成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的重要力量。

  “上海合作组织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强劲合作动力,根本原因在于它创造性地提出并始终践行‘上海精神’,主张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习近平主席曾这样揭示上合组织不断发展的“密码”。

  遵循“上海精神”,上合组织将来自不同地域、处于不同发展阶段、有着不同文明传统的国家凝聚在一起,产生强大的集体之力、团结之力、合作之力。在上合组织框架下,各国合力走出“结伴不结盟、对话不对抗”的新路,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坚定相互支持;合作打击“三股势力”,坚决遏制毒品走私、网络犯罪、跨国有组织犯罪蔓延势头;打造艺术节、上合大学、传统医学论坛、职业技能邀请赛等人文品牌项目……20多年来,上合组织取得辉煌发展成就,积累了丰富合作经验,成长为当今世界幅员最广、人口最多的综合性区域组织,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重要理论和实践探索。

  上合组织秘书长张明说,多年实践表明,“上海精神”蕴含和倡导的价值观得到成员国充分认可。“上海精神”代表着上合组织成立的初心,也是指引未来发展的价值核心。

  今年是上合组织宪章签署20周年和成员国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5周年。作为创始成员国,中国始终致力于推动上合组织健康发展。2013年担任国家主席以来,习近平主席出席历次上合组织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倡议,不断丰富“上海精神”的时代内涵。

  参演艺术家演奏中国民乐《喜洋洋》(2018年5月30日摄)。当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艺术节在北京保利剧院开幕。新华社记者沈伯韩摄

  从生动阐述中国的发展观、安全观、合作观、文明观、全球治理观,到大力倡导把上合组织打造成团结互信、安危共担、互利共赢、包容互鉴的典范,从发出构建“卫生健康共同体”“安全共同体”“发展共同体”“人文共同体”的中国倡议,到提出“走团结合作之路、走安危共担之路、走开放融通之路、走互学互鉴之路、走公平正义之路”的中国方案,习近平主席始终在国际关系民主化历史潮流中把握大局大势,在人类共同发展的宏大格局中推动上合组织行稳致远。

  中国上合组织研究中心秘书长邓浩说,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论述是对上合组织丰富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深度契合地区治理现实需要和上合组织内在发展要求,为新形势下上合组织发展壮大注入强大的思想力量,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

  这是2018年6月9日晚在青岛举行的《有朋自远方来》灯光焰火艺术表演。2018年6月9日至10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在青岛召开。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面对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的复杂局势,习近平主席在2021年出席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提出全球发展倡议,此后又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均得到包括上合组织国家在内的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和积极响应。

  上合组织前秘书长努尔加利耶夫说,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紧密关联、相互呼应,为包括上合组织在内的国际机构应对全球性挑战、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上合组织稳步发展更是起到关键支撑作用。

  汇聚前行力量 展现“上合担当”

  从空中俯瞰,一列列货运班列从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青岛多式联运中心有序驶出,宛若一条条驰骋八荒的长龙。4年来,这片由习近平主席宣布支持建设的示范区,累计开出超过2000列货运专列,为上合组织成员国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关键“出海口”,已成为地区重要的物流新枢纽。

  支持上合发展,中国向来重信守诺。上合组织医药合作发展大会召开、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经贸学院成立、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法律服务委员会揭牌、“丝路一家亲”行动框架内开展卫生健康、扶贫等领域的30个合作项目……一项项“中国承诺”扎根落地,收获的合作成果惠及各国人民。

  与会嘉宾在北京出席上合组织传统医药产业联盟成立仪式(2022年9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鲁鹏 摄

  努尔加利耶夫说,在上合组织发展过程中,中国始终以自身行动带动各方走包容发展、互利合作之路,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有目共睹。

  张明说,上合组织框架下,各成员国始终保持着较高的相处“舒适度”,经济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彼此来往日益密切,对原本处于上合组织外的国家也产生了“磁吸力”。

  这是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占地700多亩的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2022年6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斌 摄

  2021年,上合组织启动接收伊朗为成员国的程序,吸收沙特阿拉伯、埃及、卡塔尔为新的对话伙伴。

  从发挥“上海合作组织-阿富汗联络组”作用,到积极与联合国、东盟、亚信等国际和地区组织开展合作,从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各国发展战略及欧亚经济联盟等区域合作倡议对接,到建立上合组织银行联合体框架和组织上合组织实业家委员会,上合组织一路走来,始终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鲜明反对霸权、霸道、霸凌,从不搞封闭排他的“小圈子”,而是主张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遵循,坚持共商共建共享,为完善全球治理提供多边合作的新平台、新模式。

  与会嘉宾在各国形象馆展区参观(2021年4月26日摄)。当日,2021上海合作组织国际投资贸易博览会暨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青岛论坛在青岛开幕。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印度尼赫鲁大学教授狄伯杰说,上合组织一直倡导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致力于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机构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是“21世纪多边主义的典范”。

  践行共赢共享 开辟光明未来

  今年适逢中国同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建交30周年。30年来,中国同两国的关系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始终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此次出访哈萨克斯坦,是习近平主席继2013年、2015年、2017年三次成功访问后,再次来到这个丝绸之路经济带首倡之地。2013年以来,在两国元首的战略引领和直接推动下,中哈关系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哈共建“一带一路”先试先行,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2021年,阿拉木图市大口径钢管厂、扎纳塔斯风电场、图尔古孙水电站等项目相继竣工投产。哈萨克斯坦企业连续4年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2021年,中哈货物进出口总额252.5亿美元,同比增长17.6%。两国经济合作经受住“疫情大考”,显示出强大韧性。

  这是2021年5月24日在哈萨克斯坦扎纳塔斯拍摄的风电场的风机。新华社发(奥斯潘诺夫摄)

  这是2021年7月28日拍摄的哈萨克斯坦图尔古孙水电站(无人机拍摄)。图尔古孙水电站项目于2017年开工建设,是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哈产能合作水电领域首个落地的重点项目。新华社发(奥斯潘诺夫摄)

  当前,中乌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两国政治互信不断增强,务实合作成果丰硕,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保持密切协作。习近平主席2013年和2016年两次访问乌兹别克斯坦。2016年,中乌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正是从这一年起,中国连年成为乌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出口目的国。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双方在经贸、投资、能源、交通、农业、人文等领域均展开紧密合作,形成了鹏盛工业园、安集延产业园、华新吉扎克水泥厂、明源丝路玻璃厂等一批标志性项目。

  这是2018年5月8日拍摄的乌兹别克斯坦鹏盛工业园入口。鹏盛工业园是中国民营企业直接在乌投资建立的首个中乌合资工业园区。新华社记者 周良 摄

  这是2016年2月27日在乌兹别克斯坦“安格连-帕普”铁路卡姆奇克隧道出口拍摄的全隧贯通仪式现场。新华社记者 沙达提 摄

  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都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2000多年前,贯通欧亚的古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明汇聚交融、璀璨绽放,书写了守望相助、互学互鉴的美好篇章。如今,从天山山麓到里海之滨,从帕米尔高原到哈萨克草原,“一带一路”合作在欧亚大陆绘出绚丽画卷。“齐鲁号”欧亚班列“上合快线”开行,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加速推进,位于乌兹别克斯坦的中亚第一长隧道“安格连-帕普”铁路隧道建成通车……“一带一路”,让“上合大家庭”成员的利益纽带拉得更紧,合作之路走得更实。“丝路精神”与“上海精神”交相辉映、相向和鸣,奏响命运与共、共赢共享的时代乐章。

  一列搭载轮胎、汽车配件、电子元件等货物的“齐鲁号”中亚班列即将发车驶出位于青岛的中国-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青岛多式联运中心(2020年11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副主任孙壮志说,同倡导建设“绿色丝绸之路”“数字丝绸之路”等理念呼应,未来上合组织成员国的务实合作将向绿色发展、数字经济等多领域拓展。上合组织将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更多机制性支撑。

  胶州海关关员对“齐鲁号”欧亚班列上合快线(中国上合示范区——阿塞拜疆巴库)线路首班列车进行检查(2021年1月31日摄)。新华社发(解豪 摄)

  青山着意化为桥。经过20多年努力,上合组织实现了从安全与经济合作的“双轮驱动”到“四个共同体”多轨并进,正向着更光明的前景锐意进发。撒马尔罕峰会再启程,上合组织将继续高举“上海精神”旗帜,致力于构建更加紧密的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为世界持久和平与共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记者韩墨、韩梁、陈杉、朱瑞卿)

【纠错】 责任编辑: 吴咏玲

外媒聚焦美国新冠防疫“躺平”政策带来的种种恶果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国际在线专稿报道 编辑陈雪霏

 国际在线专稿:今年2月以来,美国各州陆续解除新冠肺炎防疫限制措施,近日,美国白宫新冠应对工作组成员进一步表示,政府拟于今秋起停止为民众支付新冠检测、治疗和疫苗费用。美英多家媒体和智库聚焦美国选择采取“躺平”政策造成的诸多恶果,一位著名主持人也在社媒平台发文称:“美国如今每周因新冠而死的人比‘9·11’遇难者还多!”

外媒聚焦美国新冠防疫“躺平”政策带来的种种恶果_fororder_image001

  英国《卫报》网站文章截图

  英国《卫报》网站8月30日发表文章称,随着美国防疫政策日渐松懈,新冠肺炎病毒对抵抗力较差的弱势群体的侵袭进一步加深,老人、儿童及免疫力低下人群正在为人们不戴口罩的行为付出代价。

  文章指出,美国社会不需要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的“自由”将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推入危险之中。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医院传染病项目医学主任珍妮娜·史密斯(Jeannina Smith)博士表示,疫情期间,她发现许多器官移植患者们因为感染新冠肺炎而耽误了治疗。史密斯说:“有一位我全程陪护的移植接受者,她一直重病住院,然而正是在医院这个医疗卫生机构里她第二次感染了新冠病毒。这位病人向我哭诉:‘看到人们对我的生命漠不关心到戴口罩都觉得麻烦的程度真是太残酷了。’”对美国政府疏于防疫的态度,史密斯强调,“这对公共卫生的损害是深远的,甚至可能是永久性的。”

  文章中另一位受访者詹妮弗·雷米(Jennifer Ramey)是新冠后遗症的受害者,她曾在心脏外科担任了近30年的护士,参加过20场马拉松比赛,热爱徒步和攀登。但2021年感染新冠肺炎后,她便一直处于失业状态。雷米在康复中心进行了长达8个月的治疗,现在已能够独自开车,但“在杂货店里走过几条过道身体就已感到筋疲力尽”。她申请了残疾人补贴,但社会保障管理局拒绝了她。文章援引美国布鲁金斯学会最新的调查报告称,约有200至400万美国人像雷米一样因新冠后遗症而失业。

外媒聚焦美国新冠防疫“躺平”政策带来的种种恶果_fororder_image003

  美国《大西洋月刊》文章截图

  美国《大西洋月刊》网站8月29日发表的文章提到一位并未感染过新冠肺炎的癌症病人的故事。该病患经过手术治疗恢复情况很好,但需要定期复查,然而由于担心去医院复查感染新冠的风险太高,他便一再选择推迟复查。“当我再次见到他时,他已需要临终关怀,不久后便去世了。”内科医生劳拉(Laura)称这是她最难以释怀的事。“他原本可以好好活下去的。”

  文章称,到目前为止,美国因新冠死亡人数已超100万,并有更多的人因为新冠病毒健康受到损害。因为疫情难以控制而导致的新冠患者激增、医院爆满、其他病症患者无法及时就医等状况造成整个美国“更加孱弱”,医疗系统将面临长期风险与复杂棘手的前景。文章最后提醒称,许多美国人或许自以为疫情行将“结束”,然而不少从过去两年多疫情中活下来的人在未来将生活在更差的健康状态下,乃至更早地死亡。

外媒聚焦美国新冠防疫“躺平”政策带来的种种恶果_fororder_image005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网站报告截图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8月24日发布调查报告,指出美国目前劳动力市场的低迷与很多员工因新冠后遗症导致缺勤有很大关联。报告称,处于工作年龄的美国人中有1630万(约8%)受到新冠后遗症的严重影响,年工资损失总额接近2000亿美元。该报告强调,新冠疫情已经严重拖累了美国经济表现,加剧了家庭财务危机。如果政府继续不加干预,情况很可能还会恶化。

外媒聚焦美国新冠防疫“躺平”政策带来的种种恶果_fororder_image007

  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报道截图

  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7月底曾发表题为《数百万美国人留有新冠后遗症 其中大部分人已无法工作》的评论文章,文章援引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凯蒂·巴赫(Katie Bach)的话称,保守估计有400万全职员工因新冠后遗症而失业,高达美国工作人口的 2.4%,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

外媒聚焦美国新冠防疫“躺平”政策带来的种种恶果_fororder_image009

  美国《纽约时报》报道截图

  美国《纽约时报》7月底也曾发表报道披露,近期美国新冠肺炎病例激增,疫情导致的死亡人数居高不下,而美国民众新冠疫苗加强针的接种率仅为50%左右,“口罩令”难以重启。报道强调,BA.5毒株的肆虐或将给美国提个醒,在完全被新冠控制生活与“躺平”放任之间还有折中的选择。

外媒聚焦美国新冠防疫“躺平”政策带来的种种恶果_fororder_image011

  美国著名主持人梅迪·哈桑(Mehdi Hasan)日前在海外社媒平台推特(Twitter)发布了一段自己的电视评论节目视频(视频由美国微软-全国广播公司制作播出)并配文:

  “即使是现在,每天仍有500名美国人死于新冠。500人!换句话说,在美国每周因新冠死去的人数仍然比‘9·11’事件遇难者还要多!”(王鲁平 马嘉欣 史赫奕)

驻瑞典大使崔爱民在瑞典交锋网发表署名文章 《美国和“台独”势力须对台海局势紧张负责》

2022年8月31日,驻瑞典大使崔爱民在瑞典交锋网发表署名文章《美国和“台独”势力须对台海局势紧张负责》,全文如下:

近一段时间,美国会众议长佩洛西、参议员马基、印第安纳州州长等美官方人士不顾中方强烈反对,执意窜访中国台湾地区,主动挑起当前台海紧张局势。而美方却歪曲事实,诬称“中国对佩洛西访台反应过度,改变了台海现状,成为台海不稳定因素”,企图推卸责任,把脏水泼到中方头上。这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一些瑞典民众被此类错误论调所误导。要搞清当前台海局势紧张的真正原因,我认为必须回答三个问题:什么是台海现状?谁在改变台海现状?中方为什么采取当前的反制措施?

什么是台海现状?

台湾从来不是一个国家,中国只有一个,两岸同属一国,这是自古到今的台海现状,其历史经纬和法理事实都明确清楚。1335 年起,中国中央政府就开始对台湾进行有效管制。虽然1895 年日本曾迫使清政府割让台湾,但 1943 年的《开罗宣言》和 1945 年的《波茨坦公告》明确规定把台湾等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国。1949 年中国内战结束后,国民党战败逃到台湾,海峡两岸虽然政治上对立,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从未分割。1971年联大2758 号决议明确确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181个国家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一个中国原则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了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可以说,一个中国原则是台海局势得以维持和平稳定的基础。

谁在破坏台海现状?

一个中国原则是保持台海风平浪静的定海神针。近年来,台海和平稳定遭到一轮又一轮的破坏,两岸同属一国的现状被不断侵蚀。破坏者不是中国,而是美国和“台独”分裂势力。在台湾执政的民进党是一个把“谋求台独”写入党纲的政党。该党上台后,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大搞“去中国化”,推行“渐进式台独”。美方则不断歪曲虚化掏空一个中国原则,包括抛出并利用“与台湾关系法”、“对台六项保证”等,粗暴干涉中国内政,严重损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美方不断加强美台官方往来,为“台独”分裂活动撑腰打气,目的是遏制打压中国的发展。这些才是改变现状的行为。

当前台海局势面临新一轮紧张,源于美众议长佩洛西窜访台湾。美国在同中国建交公报中明确承诺,“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美国法律规定,议会是政府的组成部分。佩洛西是美国国会领导人,是美国总统继承顺位上排名第二的政治人物。无论她打着什么样的名号赴台,都构成重要官方访问,都是美方对中方的重大政治挑衅,都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和美国政府的承诺,严重侵犯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

佩洛西窜台前数月,中方就已通过各种渠道、各个层级反复劝告、警示美方,可以说付出了最大程度的外交努力,但美方对此置若罔闻,一意孤行。佩明明知道去了的严重后果,明明知道会造成台海不安定局势,可她仍然偏偏要去。美方作为台海最新局势紧张的始作俑者和主动挑衅者,必须承担全部责任。国际社会对这一点看得清清楚楚,全球已经有170多个国家重申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理解和支持中方的正当立场,反对美方挑衅,形成压倒性声势。

中方为什么采取当前的反制措施?

佩洛西不顾中方多次严正交涉和坚决反对,明目张胆访问台湾地区,严重违背一个中国原则,严重侵犯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严重危害台海和平稳定,激起中国人民强烈愤慨,引发国际社会普遍反对。对此,中方必须坚决回应。中方采取的反制措施坚定、有力、适度,符合国内法、国际法和国际惯例。如果中方不对美方极不负责任、极不理性的行径予以坚决抵制,不让肇事者吸取教训,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国际关系原则将成为一纸空文,台海乃至亚太地区得来不易的和平稳定局面将受到严重损害。美国将更加肆无忌惮地以所谓从实力地位对待欺负其他国家,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

不干涉内政原则是国与国交往的“黄金法则”。在单边霸凌行径不时横行的今天,我们呼吁包括瑞典在内的各国应就此形成更明确的共识,抵制一切对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侵犯,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崔爱民大使接受瑞典国家广播电台采访实录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国驻瑞典大使馆报道:

8月12日,崔爱民大使接受瑞典国家广播电台采访,采访内容如下:

记者:感谢大使先生接受采访,大使先生能否谈一下来瑞典工作的感受?

崔大使:我来瑞典工作已有半年多。瑞典的自然环境和民众的友好热情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我特别希望在担任大使期间为中瑞双边关系和务实合作的发展做出努力,并收获一些积极成效。

记者:今天我来进行此次采访的原因是使馆发现我几天前采访了台北驻瑞典代表处负责人,使馆是否日常跟踪台北代表处在瑞活动,以确保其不开展官方活动?

崔大使:台湾是中国的一个地区,在瑞典设有非官方代表机构,我们不反对这种民间、文化、经贸方面的联系,但如果他们的活动违反了作为中瑞关系政治基础的一个中国原则,具有了官方性质,我们就反对,直至向瑞方进行交涉。总的来讲,瑞典一直奉行一个中国政策,我们对此表示赞赏。

记者:什么样的活动会被视为越界?如果台北代表处更名为“台湾代表处”,中方会视其为越过红线吗?

崔大使:台湾自古至今都是中国的领土。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这一点的历史经纬、法律事实都非常清楚。早在近1000年前,中国中央政府就设立专门机构,对台湾地区实行有效行政管辖。1895年,日本通过战争窃取了中国台湾和澎湖列岛。1943年的《开罗宣言》和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都明确规定,日本必须归还窃取的中国领土,包括台湾等岛屿。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台湾问题也就成为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

联合国大会1971年通过的第2758号决议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一个中国原则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构成当今的国际法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同其他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政治基础。与中国建交的国家都明确承诺要尊重和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如果它们允许台北代表处更名为“台湾代表处”,或者赋予其官方或外交职能,就违反了一个中国原则,严重破坏了双方建交的政治基础,就构成了对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严重侵犯和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这是我们不能接受和坚决反对的。中方不能容忍台北代表处更名为“台湾代表处”。

记者:我并不是说台北代表处要成为使馆,而仅是把名字改成“台湾代表处”,就像台驻立陶宛机构那样,这也是越过红线吗?

崔大使:我们绝不接受台北代表处更名为“台湾代表处”。“台独”分裂势力一直在推进“渐进式台独”和大搞“去中国化”,目的就是要制造“一中一台”和“两个中国”,他们试图通过更名等方式谋求“台独”,这是14亿中国人绝对不能答应的,这是我们的红线底线。

记者:我们采访了一些瑞典议员,他们曾收到中国使馆的致信,感到受到了威胁。为什么使馆要向他们致信?

崔大使:瑞典政府向中国政府作出了恪守一个中国政策的承诺,就意味着瑞方不与台湾方面发生任何官方联系。我们反对瑞方一些官员和议员同台湾方面进行带有官方性质的交往,因为这一做法违背一个中国原则,违背瑞方向中方的承诺。如果不该与台湾方面发生官方联系的瑞方议员这样做了,真正受到威胁的应该是中方利益,我们为什么不能通过致信表达我们的不满和进行交涉呢?

一些人认为立法机构和行政机构是分开的,但一个国家的行政、立法和司法机构都是政府的组成部分,都必须执行国家的对外政策和履行对其他国家的庄严政治承诺。议员的一言一行本身代表着国家政府,所以如果他们出现了不符合一个中国原则的言行,我们会视其为政府官员的行为而予以交涉或表达不满。

佩洛西前几天窜台,有人说她是美国众议长,不代表美国政府,这就大错特错。根据有关法律,美国议会就是美国政府的一部分。佩洛西作为美国总统第二顺位继承人,她坐着美国政府提供的飞机,自己都声称代表美国,在台进行的活动也都是美国政府默许和支持的,她怎么会不是政府官员?因此,所谓一个国家立法机构与行政机构不相关的说法是不对的。一个国家对另外一个国家做出的政治承诺必须兑现,国与国之间有协议的,就应该得到切实执行。

记者:但瑞典议员由民众选举产生,不受政府约束。

崔大使:我不同意你的说法。如果瑞典政府完全无法约束议员,瑞典政府又如何确保对其他国家的承诺能得到兑现呢?瑞典议员并非普通百姓,他们对瑞典的政治生活有重要影响。瑞典议会也是影响国家政策的机关,要说这些机构不是政治机构、不是政府的组成部分,是没有人会相信的,事实也不是这样。美国也是一样,如果美国国会与美国总统、行政机关没有关系的话,为什么众议长能成为美国总统第二顺位继承人呢?

记者:台海局势当前面临的最大风险是什么?

崔大使:美国政府不顾中方坚决反对和严正交涉,纵容支持佩洛西窜台,严重侵犯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严重干涉中国内政,严重损害了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向岛内的“台独”势力发出了严重错误信号,给台海和平稳定带来了严重威胁和挑衅。

有人说中方反应过度,造成台海局势紧张。但是面对美方强加于中方的危机,中方当然要予以坚决回应。中方的立场正当、合理、合法,中方的举措坚定、有力、适度,相关军演公开、透明、专业,完全符合国内法、国际法和国际惯例,旨在警示肇事分子、惩戒“台独”势力。如果不对美国狂躁、不负责任、极不理性的行径加以坚决抵制,那么尊重主权、领土完整的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将成为一纸空文,各种分裂分子和极端势力将会变本加厉,地区的和平稳定会受到严重影响。全世界已有1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重申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理解和支持中方的正当立场和正义之举,这也体现了国际社会的正义声音。

记者:大使先生称中方措施是为了发出警示,中方是准备好使用武力实现统一了吗?

崔大使:中方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和态度是一贯和明确的。我们愿意继续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我们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愿意为和平统一创造广阔的空间,但是我们绝不为各种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留下任何余地。因此我们保留在必要情况下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择。中国政府近日发布了《关于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的白皮书,书中对台湾问题的来龙去脉、中国政府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立场政策和统一后的美好未来等都进行了很具体的阐述和描绘。今天我们也准备了一份,希望你认真看一看。

总而言之,中方坚持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但是针对外部势力的干涉破坏和岛内“台独”分子的极端嚣张行径,我们绝不放弃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权利。

佩洛西窜台的实质就是企图打“台湾牌”,通过“以台制华”实现遏制中国发展和进步的目的。而“台独”分裂分子则抱住美国大腿不放,搞“倚美谋独”。这是14多亿中国人民绝对不能答应的。我要再次强调,台湾问题事关中方核心利益,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所决定的,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和势所决定的,没有任何人能阻挡。

记者:我来之前通读了《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也注意到有学者指出,之前两版白皮书里面明确提到中国不会通过“侵略”台湾达到统一,但这次却没写。请问这是否是一个信号?现在中国是否有可能“侵略”台湾?

崔大使:台湾问题的历史经纬始终明明白白,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和现状一直清清楚楚。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何来的什么中国军方“入侵”台湾?中国在自己领土的周边海域进行正常的军事演训活动,是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应有的权利,难道还需要看其他国家的脸色吗?

我要重申,中方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正当、合理、合法,举措坚定、有力、适度,军事演训公开、透明、专业,符合国内法、符合国际法、符合国际惯例,不仅是向肇事分子发出警示,对“台独”势力进行惩戒,也是在维护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尤其是联合国宪章中规定的不干涉内政这一最为重要的国际法则。如果不干涉内政原则被无视、被抛弃,一个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能随意受到侵犯,哪里还有国际公平正义?这个世界肯定要重回丛林时代,美国将更加肆无忌惮地以所谓实力地位对待欺负其它国家。我们不能允许这种事情发生,各国也应团结起来,不允许这种事情发生,不允许人类文明进程倒退。

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是同胞,是兄弟姐妹,同样都是炎黄子孙。我们都有着共同的文化,共同的生活传统和风俗习惯,我们之间比和其他国家的人还要亲近,所以我们最不愿意看到战争,最不愿意看到人民有死伤,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一直在积极争取和平统一,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记者:台湾是一个“民主体”,台湾政府也是通过选举产生的,并且很明确表示不愿意中国统一。事实上,民调显示只有极小一部分民众希望中国统一。请问大使先生,为什么中国不能尊重台湾的民意呢?

崔大使:你讲的是一个所谓民主方面的话题,全世界每个国家、全世界人民都有追求民主的权利,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观,在民主问题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做得最好,每一个国家都在不断地努力,我们追求的是更好的目标。台湾地区有其地区性选举制度,中国也有自己的选举制度,都是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做出的选择。选举民主不是万能的,民主好不好的评判标准关键是,不仅要看人民在选举中得到了什么口头许诺,更要看选举后这些承诺是否得到了实现,政府的政策是否反映人民的意见和态度,人民是不是支持和拥护政府的做法。

对于中国政府来讲,我可以向瑞典朋友说的是,中国共产党得到了全体中国人民拥护。美国哈佛大学一项长期开展的民意调查显示,中国人民中有90%以上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支持中国现任领导人,非常满意政府的各项政策、举措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你刚才提到说台湾岛内一些人对中国统一有一些意见看法,我要说的是,对于和平统一这方面的问题,台湾当局完全可以跟中国中央政府协商沟通,但如果是想打着“民主”的旗号图谋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我们是绝对不答应的,也是坚决不允许的。因为台湾问题不仅仅取决于以蔡英文为首的民进党这一小撮人,还取决于台湾岛内拥护、支持、承认一个中国的广大人民,更取决于14多亿中国人民的意志和愿望。刚才我已经提到了,台湾问题最终解决是由中国的文化和历史所决定的,中华文明绵延发展5000多年,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中断的文明,它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中国人有非常强大的内部团结性和内部凝聚力。中国必须一体,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早已深深刻在中华民族的基因中,融入到中华儿女的生活和信念中。这也是中国和世界上所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前提和政治基础。

记者:您认为台湾民进党当局是“台独”分裂分子吗?

崔大使:其实在1949年国民党退居台湾后的相当一段时间,他们一直都非常坚持一个中国原则,都认同自己是中国人,希望争取中国统一。但后来台湾地区执政的民进党赫然把“台独”写入党纲,大搞“去中国化”,他们的目的就是要借助于外部势力,推行“渐进式台独”,然后企图从中国脱离出去,这样的做法完全有悖于中国14多亿人民心声,并且完全改变了台海现状。所有这些都是台湾民进党当局一手炮制的。

当前,台湾岛内仍然有很多的力量和声音坚决支持一个中国原则,坚定自己是中国人的身份认同,承认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所以现在台湾当局不能够完全代表台湾所有民众的心声,当然更代表不了、也不能决定14多亿中国人民实现台湾回归祖国的这种决心和意志,我们不但有这种信念,我们也有实现这种信念的充分能力。

关于台湾岛内的选举,刚才我讲了这是一个地区的一种政治情形,它是台湾岛内社会的一种情况。民进党经过选举上台,但问题在于上台后在错误的方向上越走越远,在执政过程中,不断误导、诱导、唆使民众跟中国大陆对抗,图谋“台湾独立”,这就将台湾岛内老百姓的生活置于非常危险的局面,当然也对14多亿中国人民带来严重的民族情感伤害。所以,我觉得不能说哪一个党或政府当局是老百姓选上去的,就天然具有做任何事情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归根结底还是要看它执行什么样的政策,有什么样的具体表现。

记者:关于大使先生提到的“去中国化”,很多瑞典民众可能不太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请问大使先生是否可以帮助解释一下?

崔大使:“去中国化”就是台湾当局完全以“台独”为目标,不承认是中国人,要使中国痕迹越来越少,比如说他们在教育中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很多东西拿掉,在宣传中对很多中国好的方面避而不提,以至于现在台湾还有不少老百姓认为中国人穷得不得了,甚至连鸡蛋都吃不起,这就是他们“去中国化”的结果。

记者:请问大使先生,您对中瑞关系有何期待?

崔大使:瑞典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多年来,中瑞双边关系稳步发展,务实合作卓有成效,大大惠及两国和两国人民。中瑞两国没有历史恩怨,没有领土纠纷,没有现实利益冲突,只有两国人民之间的深厚友好感情,只有支持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等的广泛共识。去年,中瑞双边贸易达209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两国致力于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我认为中瑞两国在未来会有更多务实合作亮点。

我们赞赏瑞典政府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但近年来,由于一些外部势力的干扰,原本积极友好的瑞对华政策中出现些许杂音,对两国关系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对此,我们呼吁瑞方正确看待中国发展,正确认识中瑞关系和中瑞合作,希望双方在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双边关系健康稳定发展,不断收获务实合作新成果。我们也希望瑞典社会能够正确看待台湾问题,认清当前危机的肇因和实质,共同反对美方的冒险与挑衅,支持中方的正当立场与举措。希望瑞典媒体秉持客观公正的立场和态度,本着对瑞典人民认真负责的态度,实事求是地开展涉华报道,为两国关系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记者:非常感谢大使先生今天接受采访。

崔大使:谢谢。

中国人权研究会研究报告:美国在中东等地犯下严重侵犯人权罪行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新华社报道:

 美国在中东及其周边地区犯下包括战争罪、危害人类罪、任意拘押、滥用酷刑、虐囚和滥施单边制裁等一系列严重违背国际法的罪行,构成对人权的系统性侵犯,危害持久而深远。美国的罪行不仅导致中东等地战火连连,战乱频仍,深陷冲突泥潭和安全困境,而且导致当地人民的生命权、健康权、人格尊严和宗教信仰自由以及生存权、发展权等遭受严重损害。

  一、发动战争,屠杀平民,损害生命权和生存权

  美国历史学家保罗·阿特伍德在2010年出版的《战争与帝国:美国的生活方式》一书中指出:“战争是美国人的生活方式。”美国自建国以来,没有参加过战争的时间不足20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战争帝国”。冷战结束后,中东及其周边地区所有重大冲突和战争中几乎总有美国的身影,沦为美国对外战争的重灾区。据美国《史密森学会杂志》统计,2001年以来,美国以“反恐”之名发动的战争和开展的军事行动足足覆盖了“这个星球上约40%的国家”。美国不仅纠集盟友发动海湾战争(1990-1991年)、阿富汗战争(2001-2021年)、伊拉克战争(2003-2011年)等,还深度参与利比亚战争和叙利亚战争,制造了世所罕见的人道主义灾难。穷兵黩武的美国对地区民众的生命权和生存权造成直接、严重和持久的伤害。

  第一,违反国际法肆意发动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是美国在中东及其周边发动的两场最大规模的战争,对两国民众的生命安全和生存状态造成深重灾难。美国布朗大学“战争代价”项目研究指出,有超过17.4万人直接死于阿富汗战争,其中4.7万多是平民。联合国难民署称,持续近20年的阿富汗战争造成260万阿富汗人逃往国外,350万人流离失所。2003年,美国绕开联合国,违反禁止使用武力的国际法基本原则,以凭空捏造的理由发动伊拉克战争,构成对伊拉克的侵略。根据全球统计数据库的资料,2003年至2021年,约有20.9万伊拉克平民死于战争和暴力冲突之中,约有920万伊拉克民众沦为难民或被迫离开故土。美国在中东等地发动战争严重损害地区民众的生命权和生存权。

  第二,践踏国际法滥杀无辜平民。美国为达到自己的军事目的,视他国平民生命为无物。一是美国多次无差别攻击中东等地平民。2005年8月12日,美军一辆装甲巡逻车在伊拉克拉马迪郊区城镇向清真寺出来的人们射击,造成包括8名儿童在内的15名伊拉克人丧生,另有17人受伤。同年11月21日,驻伊美军在巴格达北部朝一辆民用车开枪,造成一家5口死亡,其中包括3名儿童。联合国调查委员会指责美军在叙利亚地区“发动不加区别的袭击,导致平民伤亡,并且不顾后果,构成了战争罪”。联合国2019年9月发布的报告指出,以美国为首的联军在叙利亚等地实施的许多空袭“没有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来区分军事目标和平民”。二是美国广泛采取空袭行动进行所谓的“反恐”,经常“误杀”平民,伤及无辜,任意剥夺生命权。《纽约时报》报道称,基于对五角大楼机密文件的调查,美国在叙利亚频繁发动的空袭,因“严重情报缺陷”和“错误瞄准”,造成大量平民伤亡,而五角大楼通常对此选择掩盖或有罪不罚。2017年,美军对叙利亚城市拉卡发动所谓“最精准的空袭”。美国智库兰德公司发布报告指出,美军这一军事行动共造成38起平民伤亡事件,导致178名平民丧生,数十人受伤。一些人权组织估计,平民伤亡数量可能多达1600名。2019年3月18日,美军出动无人机在位于叙利亚-伊拉克边境的巴古兹镇寻找“极端组织”目标时,炸死至少64名平民妇女和儿童。2022年2月,美军在叙利亚伊德利卜省发动突袭,造成至少13人死亡,其中包括6名儿童和3名妇女。2021年8月29日,美军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实施的无人机袭击,造成当地10名平民死亡,其中包括7名儿童。三是美国军事承包商无端杀害平民。美国惯于利用军事承包商在中东地区实行霸权压制,他们在当地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往往逃脱问责。2007年,美国黑水公司雇员在巴格达尼苏尔广场实施屠杀,造成包括2名儿童在内的14名平民死亡,至少17人受伤。2020年,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竟然赦免了在伊拉克犯下战争罪的黑水公司雇员。联合国人权理事会雇佣军问题工作组发表声明指出,美国政府这一行为对国际人道主义法和人权造成冲击,是对正义和受害者及其家人的侮辱,呼吁《日内瓦公约》所有缔约国共同谴责这一行径。美军在海外肆意频频屠杀平民的行为毫无疑问构成了危害人类罪。

  第三,间接参与战争导致大量平民伤亡。美国在中东等地广泛扶植代理人,大量出售武器,造成大规模人道主义灾难。美国通过扶植多个代理人深度参与叙利亚战争和利比亚国内冲突,造成当地战乱和冲突延宕至今,局势日趋复杂,政治和解与社会稳定遥遥无期。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前主席贾利勒称,持续的内乱导致众多利比亚人死亡,“而美国对军事行动和战争造成的这一后果并不关心”。根据联合国公布的数据,美国的军事介入已造成叙利亚至少35万人失去生命,1200多万人流离失所,1400万平民急需人道主义援助。叙利亚难民问题被联合国称为“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难民危机”。

  面对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泥潭,肆意发动战争的美国政府却为了一己私利,一再选择不负责任的撤离,罔顾最基本的人道主义,导致有关国家长期的冲突与混乱局势更趋恶化。美国以武力手段摧毁了伊拉克原有的国家机器,导致伊拉克政府控制能力下降,为恐怖主义扩张提供了空间和条件。2011年,美国不负责任地从伊拉克撤军,致使“伊斯兰国”等极端组织趁势坐大,暴恐袭击频发,成为危及伊拉克和地区安全的最大挑战。2021年8月,美国同样不负责任地从阿富汗撤军,并在撤离的过程中再次无视阿富汗人民生命安全,造成多起触目惊心的人员伤亡事件。

  二、强制改造,单边制裁,侵害发展权和健康权

  美国在中东等地肆意打压不顺从自己的国家和组织,强制推行美式价值观,确保美国主导的全球政治经济秩序和安全秩序,其实质是维护美国的“军事-经济-观念三位一体”霸权,其后果是改变地区国家的自主发展道路,严重损害中东等地有关国家的主权和当地人民的发展权、健康权。

  第一,颠覆政权、干涉内政,侵害他国主权和人权。一方面,冷战结束后,美国为了全面主宰中东等地,对该地区不服从美国旨意和利益的主权国家,以发动战争等方式直接推动政权更迭,进而强制移植“美式民主”,改造有关国家的制度和发展道路。最典型的就是美国2001年和2003年通过对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武装入侵,推翻自己不喜欢的政权。另一方面,美国长期支持非政府组织和代理人向中东社会渗透,屡屡用“颜色革命”的手段改变中东国家的发展道路。作为美国政府干涉别国内政、煽动分裂对抗的“马前卒”和“白手套”,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服务于美国战略利益,对中东国家进行了长期的渗透和颠覆活动,留下斑斑劣迹。该组织依赖白宫和美国国会的持续资金支持,遵照美国政府命令,通过向亲美个人和团体提供资助,在埃及、也门、约旦、阿尔及利亚、叙利亚、利比亚等国煽动颜色革命,是“阿拉伯之春”的重要幕后黑手。

  美国试图通过改造地区国家,建立脆弱的、依附性政权,为其全球霸权服务。美国的强制“制度输出”,不仅带有深厚的霸权主义色彩,而且破坏了地区国家自主探索发展道路的努力,造成了一系列灾难性后果。美国对阿富汗、伊拉克、叙利亚、利比亚等国进行的“强制改造”,导致这些国家的政治秩序和社会稳定被打破,社会团结和国家凝聚力被摧毁。这种以武力推翻他国政权、干涉他国内政、强制输出所谓“民主”的行为,不仅违反禁止使用武力、不干涉内政等国际关系基本准则,而且严重侵犯了相关国家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和基本人权。

  第二,滥施单边制裁,造成有关国家蒙受严重经济损失、民众生活质量下降。美国堪称全球唯一的“制裁超级大国”。根据美国财政部《2021年制裁评估报告》,截至2021财年,美国已生效的制裁措施累计达到9400多项。自1979年以来,美国就长期对伊朗等国实施各类单边制裁。1996年又抛出所谓“达马托法案”,禁止外国公司对伊朗、利比亚能源产业进行投资,实行危害极大、影响深远的“长臂管辖”。此后,美国对伊朗的制裁层层加码、步步升级。美国特朗普政府时期更是对伊朗实施制裁和“极限施压”,企图以压促变,颠覆伊朗政权。伊朗鲁哈尼总统执政期间表示,美国特朗普政府的制裁至少对伊朗造成20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美国对伊朗的制裁是非人道的,是犯罪和恐怖主义行为”。1980年至1992年,美国就对利比亚实施单边制裁;1992年至2003年,美国又胁迫、拉拢盟友扩大对利比亚的单边制裁。世界银行指出,利比亚因制裁遭受的经济损失高达180亿美元,而利比亚官方认为,制裁使其损失了330亿美元。第一次海湾战争后,美国对伊拉克实施野蛮的单边制裁,造成严重后果。1990年8月至2003年5月,制裁造成伊拉克石油收入损失1500亿美元。时至今日,伊拉克的人均年收入都没有达到1990年的水平(7050美元)。此外,制裁还造成伊拉克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伊拉克的婴儿死亡率翻倍,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增长了6倍。同时,伊拉克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体系被毁,识字率从1987年的89%下降到1997年的57%。

  美国2021年从阿富汗撤军后,不仅对阿富汗施加经济制裁,还将阿富汗中央银行数十亿美元外汇储备冻结,导致阿富汗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人民生活雪上加霜。世界粮食计划署官员指出,美国对阿富汗的经济制裁加剧了当地粮食危机,“98%的阿富汗人吃不饱饭,近一半5岁以下儿童将陷入严重营养不良状态”。然而,2022年2月11日,美国总统拜登签署行政令,要求将阿富汗中央银行约70亿美元的在美资产均分,一半作为赔偿“9·11”事件受害者的资金来源,另一半则转移至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一个账户,用于帮助“阿富汗人民”,同时明确表示这些资产不会交还塔利班政权。美国政府这种公开劫掠阿富汗人民财产的霸权行径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谴责。美国塔夫茨大学教授德雷兹纳在《外交事务》杂志发表文章批评称,美国历届政府滥用经济胁迫和经济暴力手段,将制裁作为解决外交问题的首选方案,非但起不到效果,还造成人道主义灾难。美国针对中东等地有关国家政府施加的单边制裁,最终伤害的是这些国家的普通民众,严重损害了被制裁国家和民众的发展权。

  第三,制造人道主义危机,严重损害有关国家民众的生命健康权。美国发动的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及随后的暴力冲突,摧毁了伊拉克大量基础设施,国家公共服务能力极大下降,民众面临缺水少电、缺医少药等问题,首当其冲的受害者是穷人、儿童、寡妇、老人等最脆弱的群体。以卫生部门为例,海湾战争后,伊拉克医疗水平下降十分明显。1990年,伊拉克97%的城市人口和71%的农村人口能享受公共医疗服务。2003年伊拉克战争后,约2万名当地医生逃离,大量医疗设施在战火中被毁。由于美军轰炸对发电厂和水处理设施造成的破坏,患腹泻病的人数是战前的4倍。伊拉克第二大城市摩苏尔的13所医院中有9所被摧毁,180万人的城市可用病床仅有区区1000张。此外,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时,曾大量使用贫铀弹,给当地居民的健康造成巨大损害,严重侵犯了当地民众的健康权。

  美国政府无视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依然顽固坚持对伊朗、叙利亚等国实施单边制裁,导致被制裁国家难以及时获得抗击疫情需要的医疗物资。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米歇尔·巴切莱特2020年指出,制裁会阻碍抗疫医疗合作,给所有人增加风险;无论是出于维护全球公共安全,还是为了维护被制裁国家数百万人的权利和生活,都应放松或暂停特殊领域的制裁。由于制裁,伊朗无法进口基本药物和医疗器材,严重影响数百万伊朗人的健康状况。伊朗政府为筹措抗疫资金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申请50亿美元的抗疫特别贷款,但受到美国阻挠。美国通过冻结伊朗海外资金、威胁疫苗供货方等方式阻碍伊朗进口新冠疫苗。2020年,伊朗称曾3次试图按照世卫组织的新冠疫苗实施计划(COVAX)付款购买疫苗,但均因美国的制裁和限制而无法付款。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分析估计,在伊朗疫情最严重时期,美国持续施加的制裁影响进一步加剧,可能导致多达1.3万人因此死亡。

  三、制造“文明冲突”,滥用监禁和酷刑,侵犯宗教信仰自由和人格尊严

  美国不尊重文明的多样性,敌视伊斯兰文明,摧毁中东历史文化遗产,肆意囚禁穆斯林并滥施酷刑,严重侵犯中东等地人民的基本人权。

  第一,在世界范围内散布“伊斯兰威胁论”。美国鼓吹西方文明和基督教文明优越论,从骨子里鄙视非西方文明,污名化伊斯兰文明,给伊斯兰文明贴上“落后”“恐怖”“暴力”等标签,并借“9·11”事件,在世界范围内渲染“伊斯兰威胁论”,故意误导甚至煽动人们敌视伊斯兰教,歧视穆斯林,挑起“文明冲突”,为其发动全球反恐战争进行舆论准备和辩护。美国一手制造的“伊斯兰恐惧症”一度在美国国内和其他西方国家泛滥,严重损害了伊斯兰国家的民族尊严和国际形象,侵犯了广大穆斯林的人身自由和宗教信仰自由。在美国的阻挠下,巴勒斯坦人民的合法民族权利和合理诉求长期得不到解决,和平、发展和人权都无从谈起。

  第二,摧毁中东文明古国文化遗产。美国奉行西方中心主义,鼓吹“民主和平论”和“民主改造论”,无视中东文明的历史悠久和灿烂辉煌。美军发动伊拉克战争后,其军事行动直接造成政权更迭、社会动荡和长期战乱。更为严重的是,美军入侵和占领期间,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一度陷入无政府状态,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11大博物馆之一的伊拉克博物馆囊括该地区苏美尔、巴比伦、亚述等各个历史阶段古代艺术和文明精华的17万件珍藏文物横遭劫掠,人类文明惨遭浩劫。根据海牙《陆战法规和惯例公约》及日内瓦公约等国际法,占领方应维持被占领区的社会秩序。而美军占领巴格达后未及时采取措施,以所谓不是警察为借口,回避维持社会治安的国际法义务,导致了人类史上最大的文化破坏案,其危害之深,完全与现代文明世界背道而驰。伊拉克博物馆副馆长2003年曾直言不讳地控诉:美军应对所发生的一切负责。此外,美国打压、侮辱、霸凌中东国家,破坏了中东国家和民众的文化自信,摧毁了中东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第三,虐囚和酷刑严重损害穆斯林的人格尊严权。美国发动全球反恐战争以来,针对穆斯林的虐囚丑闻不绝于耳。美国布朗大学“战争代价”项目研究指出,“9·11”事件后,美国以“反恐”为幌子在海外设立“黑监狱”,涉及至少54个国家和地区,拘禁包括穆斯林、女性和未成年人等在内的数十万人。早在2003年,美军在伊拉克阿布格莱布监狱就大肆虐待在押人员,其中很多人被无辜关押,甚至造成大量死亡,严重违反了国际人权法。美国还创建关塔那摩监狱专门用以关押来自中东等地的“恐怖分子”,总共拘押了约780人,其中很多人未曾被刑事起诉。目前该监狱仍有30多名人员在押,他们已经步入暮年,身体虚弱,长期被剥夺自由并无休止地承受精神和肉体的酷刑。在关塔那摩监狱,除了存在广泛的虐待和酷刑外,美方人员还通过亵渎《古兰经》和违背伊斯兰教信仰来折磨囚犯,包括把《古兰经》扔进厕所,假借搜查武器之名撕毁、焚烧《古兰经》,让女警卫在浴室里监视裸体囚犯等,引发被关押的囚犯集体抗议,甚至集体自杀。2021年9月,美国在阿富汗的巴格拉姆空军基地的监狱和虐囚行径被媒体曝光。国际刑事法院调查证据显示,美军在阿富汗漠视国际公理、践踏国际准则,长期对关押人员施加“折磨、虐待、侵犯个人尊严、强奸和性暴力”,包括将至少30名囚犯关进一个笼子,将遭受酷刑的囚犯藏在隐蔽区域任其自生自灭,将囚犯蒙上眼罩令其一丝不挂地游行示众,等等。美军对囚犯的侮辱和残酷虐待,严重侵犯了其基本人格权,也违反了美国依据国际人权法承担的禁止实施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的义务。

  事实表明,美国在中东等地严重侵犯当地人民的基本人权,给地区国家和人民造成了永久性伤害和无法弥补的损失。美国的霸权本质和强权政治的野蛮性、残酷性、危害性暴露无遗,也让世界人民更加认清了“美式民主”与“美式人权”的虚伪性和欺骗性。

全球连线 | 联合国秘书长申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 记者陈雪霏

据新华社全球连线报道:

0:00:00

/1:02

  新华社联合国8月4日电(记者尚绪谦 谢锷)针对美国国会众议长佩洛西窜访中国台湾地区,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3日申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在联合国全球粮食、能源和金融危机应对小组报告发布会上,古特雷斯说:“我们的立场十分明确。我们遵守联合国大会决议,遵守一个中国原则。我们所有的行动都以此为依据。”

  视频截屏

  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迪雅里克2日在例行记者会上申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他说:“我们以联合国大会1971年关于一个中国(原则)的第2758号决议为依据。”

  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第2758号决议,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是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代表。

  这是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召开时的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剪辑:王沛;编辑:孙浩、马骁、唐迎、刘浩)

  新华社国际部制作

  新华社国际传播融合平台出品

赵立坚说如果美方挑战中方底线必将遭到坚决反制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编辑 陈雪霏

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  2022-07-29 11:47 Posted on 北京

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 

,赞 6032 Q

“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消息,在7月29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日本共同社记者提问:在昨天的中美元首通话中,中方表达了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中美双方也同意保持联系,但如果美国会众议长佩洛西访台,中方是否认为中美高层继续对话的氛围将不复存在?A

赵立坚:昨天,中美元首进行通话,双方就中美关系以及双方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坦率、深入的沟通和交流。中方近期已经多次向美方表明坚决反对佩洛西众议长访台的严重关切和严正立场。如果美方挑战中方底线,必将遭到坚决反制,由此引起的一切后果完全由美方承担。

挪威专家:中国GDP从第177名跃居世界第二靠的是什么?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在 6月28日举行的线上一带一路研讨会上,挪威专家前联合国环境署署长,挪威环境部长,国际发展问题专家埃里克.索尔海姆指出,中国在1971年加入联合国的时候,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在全世界排名是第177位。比非洲的大多数国家的水平都低。即使到1992年人均四百美元,也是比非洲很多国家的水平都低。但是,去年,中国的GDP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那么中国的成功经验是什么呢?索尔海姆指出:第一条最重要的经验就是中国的坚强领导力。从1971年到现在,中国经历了好几代领导人了,但是,历届领导人都是把国民经济发展当作第一要务。(当然,四人帮的时候除外)。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领导人始终把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当作最重要的事情来抓。始终坚持不懈。

第二条就是实行了市场经济。这个市场经济同时也是有中国特色的,就是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结合市场的需求,坚持让市场配置资源,大大地激发了人们的生产劳动积极性。只要有需求,就有供给。这也极大地促进中国的生产力发展。

强有力的政府和市场经济加教育。

第三就是教育。中国通过不懈努力和提高全民教育,提供了有技能有水平有意愿的劳动力,为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驱动力和执行力。

第四就是对外贸易。中国是世界各个角落的最大贸易伙伴。

第五,一带一路成为中国继续发展的车轮。

第六,中国重视合作不搞对抗。

第七,中国善于建设基础设施,铁路,公路,太阳能,风能等各种产品。例如,中老铁路居然让一个内陆国家很好地与世界互联互通。

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一带一路是国际和平与发展之路。是由BRIX瑞典一带一路研究院组织举办的。

马里乌波尔钢铁厂1700多名乌军投降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据路透社报道,俄罗斯军队占领的乌克兰东南部马里乌波尔钢铁厂里有1700多名乌军士兵投降。但是,乌克兰首都基辅却没有承认有那么多人。

最近24小时有770多人走出钢铁厂。该钢铁厂在俄罗斯占领炮轰80多天之后,基辅终于允许他们投降出来,因为有很多人受伤,里边的供应也不够了。

但是,目前双方都表示沉默,并没有谈继续和谈的迹象。

舆论认为这是乌克兰早就该做的事。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昨天说,他们的任务已经完成,拖住了俄军的后腿,使俄军无法向其他地区进军。

但是俄方从一开始就声明并不想占领乌克兰全境。只是想保卫顿巴斯的安全。因此,马里乌波尔里的乌军必须拿下。这可以看作是俄军的一次阶段性胜利,也是决定性的。这对稳住顿巴斯的安全很关键。

下一步,俄罗斯和乌克兰应该积极着手和谈。尽快恢复重建。否则俄乌冲突虽然是局部战争,但是,却对世界经济政治都产生重大影响。

但愿和平早日实现。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中国代表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阐述有关乌克兰问题立场

  中新社日内瓦5月12日电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12日举行乌克兰问题特别会议,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代表陈旭在会上发言,阐述中方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

  陈旭表示,中方主张包括乌克兰在内的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都应得到尊重,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都应得到遵守,各国合理安全关切都应得到重视,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危机的努力都应得到支持。推动早日停火止战是国际社会的迫切期待,也是中方的努力方向;中方支持一切有利于缓解乌克兰人道危机的倡议和举措,呼吁当事方尊重国际人道法,采取切实行动保护平民安全,保障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的基本权利和人道需求;中方提出关于乌克兰人道主义局势的六点倡议,已向乌方提供多批紧急人道主义援助。

  陈旭强调,各方应共同支持俄乌对话谈判,谈出结果、谈出和平,从根本上保障俄乌人民的人权。国际社会要为俄乌谈判创造积极条件,多做有利于政治解决的事,而不应设置障碍、增添阻力,更不应火上浇油,激化矛盾。没有一国的安全能够建立在别国的不安全之上,应该本着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共同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全球和地区安全架构。

  陈旭指出,近年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政治化和对抗性进一步上升,“双重标准”和选择性做法不断增多。人权理事会频繁针对一些国家召开特别会议,却未对另一些国家长期造谣诬蔑别国人权状况,肆意发动侵略战争,在海外军事行动中滥杀平民,滥施单边强制措施,种族主义泛滥,枪支暴力盛行,难移民遭到虐待等采取有效行动,这严重动摇各方对人权理事会公正客观性的信心,严重损害其信誉,造成人权理事会分裂。中方呼吁各方回到人权理事会成立的初衷,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共同推动国际人权事业健康发展。(完)

  丹麦极右翼政客烧古兰经引发瑞典多地抗议造成多名警察受伤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丹麦极右翼党派强硬路线政客拉斯穆斯.帕鲁旦前不久宣布在瑞典多地进行焚烧古兰经活动。所到之处都引发多人抗议,造成多辆警车被焚烧,多名警察受伤被送往医院。

4月14日,他在诺雪平和林雪平烧古兰经,结果有两个30多岁的人被怀疑袭击那里的服务人员。他当时说他还要在17日周日继续烧古兰经,尽管他没有获得批准。15日他没有去Orebro,他说因为他觉得瑞典警察没有能力保护他。抵挡不住抗议者。

帕鲁旦在15日上午到斯德哥尔摩郊区的Rinkby. 那里有100多人在抗议他的行为。人们向他投掷石块儿和酒瓶子。他和保护他的警察们都不得不带上头盔。由于他一直被控制在射程以外,所以,他没有被打中。当他要被打着的时候,警察护送他走了。有七八示威者被抓。他们被认为是暴力犯罪嫌疑人。一名警察的腿被石头打伤。

4月15日晚上,听到帕鲁旦要焚烧古兰经的消息,抗议者爆发了暴力,造成10多名警察和一名平民受伤。多辆警车被焚烧。警车没有生命危险,但有的警察骨折了。警察负责人卡尔松说,他们因为遭到了石头的袭击所以受伤了。有一个警察和一个平民头部遭到了石头砸。打砸行动到晚上8点结束了。一切恢复平静。但是一辆警车被焚烧,火光冲天。但是,这个火并没有扩散到民宅。而且很快人们就散了。

事后,帕鲁旦说Orebro的暴力与他无关,因为他不在现场。结果,此事件引发大讨论。

拉斯穆斯.帕鲁旦1982年出生于丹麦的北西兰,今年40岁,但他也有瑞典公民身份。他成立极右翼政党,致力于反穆斯林。他曾在2020年8月在瑞典南部城市第三大城市马尔默燃烧古兰经,引发抗议者发起暴力示威。2020年,帕鲁旦曾到比利时扬言要焚烧古兰经,结果他被比利时驱逐回丹麦。他的目的就是要焚烧古兰经,他甚至扬言要在整个欧洲燃烧古兰经。目前,他在丹麦议会选举中的支持率占比是1.8%,还没有进入议会。但是,他目前也要在瑞典议会申请竞选,要进入瑞典议会。他的烧古兰经行为已经引发很多人的注意。在瑞典极端人士采取极端行为,如果不对他人造成人身伤害,似乎并不算触犯法律。例如,多年以前,瑞典女权主义者抗议男女同工不同酬就在哥特兰焚烧了10万克朗的纸币。当时,只是媒体报道了这一极端行为,并没有构成犯罪。

现在瑞典的讨论集中在如何平衡言论自由和社会安全。一名司法界专家认为,瑞典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曾经有一条法律规定如果焚烧古兰经或者圣经是违法的,亵渎神明罪。但是,后来,这条法律被取消了。人们认为焚烧古兰经或者圣经是言论自由的表现,并不违法。但是,Orebro大学的一位教授解释说,焚烧古兰经不违法,但是,如果你说穆斯林如何如何,指出某个人群就是违法的。构成亵渎罪。因此,目前,讨论时大家只提暴力一词,不提穆斯林一词。抗议的人群到底是什么人,不知道。也不说明。

但是,针对Orebro反对焚烧古兰经抗议者的暴力行为,人们认为,这是有年轻的犯罪分子混入其中造成的暴力犯罪。瑞典首相安德松表示,对这种犯罪行为还是要加大惩治力度。她谴责暴力行为认为这是扰乱社会治安。那些施暴者将受到裁判。她注意到警察已经抓捕了一些人。她认为警察还会继续维护社会治安,直到恢复平静。瑞典司法大臣摩根.约翰松表示,瑞典目前确实有一些犯罪团伙,他们甚至串通一气,各地呼应,对于这些人,确实需要打击。同时,他对帕鲁旦的行为也给予了严厉谴责。他说,帕鲁旦这种行为是对瑞典社会的痛恨,他就是想在瑞典社会引起不安定。因此,他才做出这样的行为。约翰松并没有用言论自由来为帕鲁旦辩护。

瑞典温和党领导人克里斯特松谴责暴力犯罪行为,认为应该加大力度打击犯罪。温和党经济政策专家在瑞典电视台辩论中认为,言论自由是一回事,但是,违法犯罪是另一回事,对违法犯罪行为不能姑息,必须加大打击力度。社民党的约翰松大臣批评温和党执政时极大地削减了警察力度。但是,温和党批评社民党执政八年无所作为,没有改善社会治安。瑞典极右翼民主党代表也谴责暴力行为,同时,他认为是瑞典的移民政策太宽松导致社会很难进行民族融合,导致很多犯罪行为。左翼党认为,打击犯罪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预防。应该加大教育力度,警察应该到学生中去,到家长那里去,警察要多和年轻人接触。瑞典社民党移民融合大臣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负责体育,希望通过体育活动进行融合。

早在2012年在斯德哥尔摩郊区非洲移民较多的Husby就发生过烧车事件,是一些年轻人,可能是失业者专门与警方做对。事后斯德哥尔摩市长说,他们那些车辆都是旧车,他们烧了想换一些保险补偿。不知道是否属实。当时,饭店,商店,图书馆等公共场所的玻璃被砸的粉碎。

另一方面,来自丹麦极右翼的反穆斯林势力也是大有人在。此前,格外引人注目的是在2005年的时候,他们以丑化穆斯林为题材进行所谓的艺术创作。2021年10月5日瑞典那个画漫画的维尔克斯因车祸去世。

那个画家的画就曾经引发多个穆斯林国家向瑞典政府提出抗议。当时的赖因费尔特政府不得不和多个穆斯林国家交流解释。

在讨论中,有人认为瑞典警察缺乏防护物资,例如没有催泪瓦斯和水枪,来驱散人群。但也有人认为瑞典警方应该在批准示威申请前调查一下申请人,例如,帕鲁旦是一个有前科的人。他曾经在丹麦被判处一个月的监禁。他的烧古兰经行为曾经引发抗议和暴力。对于抗议者,肯定也有可能了解到他们的背景。如果是有这样的背景,预估可能会发生暴力事件,就可以在审批的时候多加注意。可以不批。也可以批准在不同地点,不同时段来进行。例如,本月是穆斯林肉孜节,在这个节骨眼上,烧古兰经,肯定会引发不满。(但很有可能帕鲁旦就是要在这个时候引人注意,他就是故意要这样挑衅的。)为了防止歧视,瑞典媒体很少泄漏抗议者都是什么人,他们故意不提他们是穆斯林,而只是说,他们当中混杂有犯罪团伙。尤其是年轻的犯罪团伙。

2013年,笔者亲眼见到在国王广场,瑞典警方几乎出了一些骑兵来维持纳粹团体和反纳粹团体的对峙示威游行。看着很吓人,但好像没有伤亡。很快就散了。但是,2016年以后,瑞典的治安状况确实引发很多人的担忧。目前,瑞典大选中的重要议题都是如何打击犯罪。因为一些城市的一些地区暴力不断。犯罪案件不断增加。到目前为止,今年瑞典已经有23人因枪杀而死。去年和前年分别有47人因枪杀而死亡。

瑞典司法大臣也提出一个观点就是生活在瑞典,人们必须容忍各种观点的存在。但不应该诉诸暴力。

瑞典安德松首相与来访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雷恩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瑞典首相安德松7日与来访的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雷恩举行会谈,并举行联合记者招待会。

安德松说,瑞典在绿色能源发展方面非常前卫。尤其是在瑞典北部,有很多新的绿色公司生产电池,绿色矿产等多家新的大型公司,提供了很多新的就业。瑞典决心脱离石油。

这在当下俄乌冲突中尤其重要。她说,俄罗斯在没有被挑衅的情况下发动对乌克兰的侵略,这是非法的,是残酷的,最近还报出屠杀平民,瑞典和欧盟国家一致谴责俄罗斯的行为。俄罗斯否认屠杀平民的指控,认为是摆拍。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瑞典确实在绿色科技方面发展的很好。同时,感谢瑞典与欧盟行动一致。她决定明天要到乌克兰去访问。对乌克兰进行声援,在去乌克兰之前,她要同各个成员国进行协调。

冯德莱恩说,欧盟将要摆脱单独依赖俄罗斯石油天然气的局面,而是要更多依赖稳定的伙伴,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国家。

同时,欧盟将大量投资与可再生能源。

她表扬瑞典是可再生能源的先锋。在可再生能源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欧盟的典范。欧盟国家都应该向瑞典学习。到2030年瑞典将实现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总量一半的目标。这是非常让人惊奇的。

冯德雷恩参观了瑞典一个收集二氧化碳的项目,赞扬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循环经济的典范,就是实现集体供暖。收集二氧化碳,不是让它释放到大气中,然后,把它变成能源。这是非常好的注意。

瑞典确立一个宏伟目标就是要让斯德哥尔摩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全依靠可再生能源的城市,就是第一个实现碳综合的城市。

这不但对我们的环境有好处,而且对实现我们的战略能源供应目标有好处。她说,现在正是我们要开始大力发展经济的时候了。不要忘了,我们刚刚经历了新冠肺炎的疫情,因此,这种高科技在目前这个动荡的世界中显得非常宝贵。

欧盟优先考虑风能,然后,实现数字化。还有就是欧洲经济要有抗风险能力。

欧盟刚刚通过了对抗风险投资。并且给瑞典更多支持。

关于芬兰决定讨论要加入北约的决定,如何影响瑞典的问题,安德松首相说,瑞典政府和议会各个政党也在讨论瑞典的国防问题。瑞典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后,立即决定增加军费。瑞典的军费将占GDP的2%。 同时,瑞典加强同北约和其他国家的军事合作。瑞典国防大臣和其他官员也在议会讨论了瑞典的安全状况。瑞典当然十分关注芬兰的情况,与芬兰也展开更密切的合作。

当记者问到瑞典依然在购买俄罗斯天然气并没有跟欧盟商量这个问题,欧盟主席是怎么评价呢?

冯德雷恩主席表示,欧盟国家这次空前的一致,而且各国都纷纷出招看怎么样能对俄罗斯造成最严重的伤害,因此,已经出台了四次制裁,现在是第五次。各个国家最好协调一致,这样形成的效果会更强,更有效地伤害俄罗斯经济。

两位领导人表示,她们将密切合作。难得看到两位女领导人那么开心地发自内心的微笑。

https://www.regeringen.se/

瑞典首相安德松会见来访挪威首相司徒雷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4月5日,瑞典首相马格德莱娜.安德松与来访的挪威首相尤纳斯.加尔.司徒雷举行会谈并举行联合记者招待会。

安德松首相首先介绍了他们会谈的内容,主要是关于两国达成气候变化方面的合作协议。挪威在存储二氧化碳方面有研究。两国在这方面将深化合作。

司徒雷首相说,鉴于目前俄乌冲突,世界不太平,但是,挪威和瑞典是邻国,都很和平,因此,应该加强合作。两国首脑主导,让企业加深合作,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大展身手。

瑞典首相安德松在谈话中谴责俄罗斯士兵对平民的袭击。尽管俄方否认,认为是乌方造假。

由此引发瑞典也将驱逐三名俄罗斯外交官。据报道,德法等多国将驱逐200多名俄罗斯外交官,主要是怀疑他们在从事间谍活动,害怕俄罗斯对这些国家进一步伤害。

此事发生后,西方媒体报道,泽连斯基总统也开始强硬起来,声扬乌克兰要加入北约,如果北约允许,乌克兰马上加入。

战场上就是这样,一切都难以预料,希望俄罗斯尽快结束进攻,俄乌双方尽快回到谈判桌前。军事冲突时间越长,双方的仇恨越深。最好还是尽快实现停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