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外交

习近平:中欧投资协定展现了中方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和信心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新华微博报道:国家主席习近平12月30日晚在北京同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马克龙、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举行视频会晤。中欧领导人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

关注学习进行时微信微博Qzone

  国家主席习近平12月30日晚在北京同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马克龙、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举行视频会晤。习近平强调,中欧投资协定展现了中方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和信心,将为中欧相互投资提供更大的市场准入、更高水平的营商环境、更有力的制度保障、更光明的合作前景。

桂大使:天冷是暂时的,春天终将到来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12月18日,中国驻瑞典大使桂从友阁下就中瑞关系在使馆接受瑞典《快报》记者布兰斯特伦专访。

  记者:大使先生好,请介绍一下作为大使的工作情况。

  桂大使:很高兴接受《快报》采访。大使的使命是推动与驻在国的友好交流合作。中瑞在各领域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双边合作有良好的基础和发展潜力。中方奉行开放共赢的发展战略,瑞方也坚持开放发展和自由贸易,中瑞进一步发展友好合作有很多共同语言。当今世界面临一系列新挑战新威胁,比如疫情蔓延、保护主义抬头、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盛行、全球气候变暖等,这些都需要包括中瑞在内的世界各国携手应对。中方致力于发展中瑞友好合作关系,希望瑞方与中方相向而行。

  记者:我看过一些材料,感觉大使先生是不是对《快报》的报道很生气?

  桂大使:谈不上生气,我们希望包括《快报》在内的瑞典媒体能够客观全面地报道中国的实际情况,多做有利于促进中瑞友好合作的事,多说有利于促进中瑞友好合作的话。中国的发展同包括瑞典在内的许多国家一样,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始终本着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带领全国人民共同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满足14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欢迎包括媒体在内的外方人士对中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建议甚至批评意见,中国有这个胸怀,但我们坚决反对那些违背客观事实的歪曲报道、恶意批评甚至抹黑攻击。

  我们希望你们这些关注中国的记者多到中国实地去看一看,多采访采访中国的普通百姓,而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凭想象批评中国,不是援引美澳等国反华媒体的恶意报道。中国老古话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还有百闻不如一见。我们使馆愿为赴华采访的瑞典记者提供必要协助。不知你和你的同事是否去过中国?

  记者:我还没有去过中国。但我有一个同事申请去中国,现在还没有拿到签证。

  桂大使:现在主要是受疫情影响,我们将根据疫情好转情况积极研究,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提供便利。中国有14亿人口,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50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到中国去采访一定要舍得花时间、花精力,深入中国社会,全面客观了解中国的发展情况,不能先入为主,不能带着主观结论甚至带着放大镜去中国找问题。

  记者:疫情已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大使先生怎么看待瑞典的抗疫政策?

  桂大使:中国党和政府始终把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措施,在两个多月时间里控制住了疫情。瑞典有自己的国情和实际情况,我们尊重瑞典政府选择的抗疫政策。中国从来不干涉别国内政,从来不对别国内部事务指手画脚。我们衷心希望瑞典疫情早日过去,早日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中方愿根据瑞方意愿为瑞方抗疫提供必要协助。

  记者:昨天瑞典国王宣布瑞典的抗疫失败了。大使先生是否同意这个观点?

  桂大使:首先,我们对瑞典人民遭受严重的疫情深表同情,对瑞典因疫情去世的人表示深切哀悼,对他们的家属表示深切慰问。我刚才已经说了,我们不会对瑞典的内部事务指手画脚。我们支持瑞典政府和人民的抗疫努力,愿为瑞典抗疫提供必要协助。我们也希望瑞典举国上下能够团结一心,尽早战胜疫情。

  记者:大使先生是怎么向国内报告瑞典疫情的?

  桂大使:我怎么和你说的,就怎么向国内报告。

  记者:大使先生能不能深入地谈谈对瑞典的看法?

  桂大使:首先,我们对瑞典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做法和取得的成就表示赞赏。第二,我广泛接触瑞典工商、学术、科研、地方政府等各界人士特别是广大民众,我深深体会到瑞典社会各界和基层民众对中国的友好感情,他们都渴望同中国扩大友好合作。瑞典社会各界的主流民意与中方致力于发展中瑞友好合作关系的愿望是完全一致的,所以我对中瑞关系的未来充满信心。

  但另一方面,我也注意到瑞典社会发生了一些变化。比如,我上世纪80年代上大学时了解瑞典是高工资、高福利、高消费国家,社会治安特别好,就像中国古人描绘的世外桃源那样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坦率地讲,瑞典当今的社会治安可能不如过去好。我们注意到瑞典政府、各政党和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社会治安问题,正在积极采取措施打击犯罪行为,我们希望瑞典政府取得成功。

  记者:大使先生认为瑞典社会治安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桂大使:这恰恰是我想向你了解的。你作为瑞典人,应该比我们更了解,我们应该向你请教。

  记者:我们可以就这个问题单独再安排一次讨论。现在瑞典对中国持负面看法的人越来越多,美国皮尤民调机构数据显示,2004年瑞典对中国持负面态度的人占40%,2020年夏天这个数字达到了85%。大使先生有何评论?

  桂大使:我刚才说了,想了解中国的实际情况,最好自己去中国看看,眼见为实。要了解瑞典民众对中国的看法我们也是如此,直接向瑞典民众了解,而不是援引美国或其他国家的民调机构的说法。瑞典有1000万人,你可以深入瑞典社会,直接了解瑞典民众的看法。我通过广泛接触瑞典民众了解到,他们都主张对华友好,都对中国有着良好印象。你刚才提到美国这个民调机构,他们询问了多少瑞典民众?能否代表瑞典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的意愿?他们搞这种民调出于什么需要?这些我们都不得而知。

  记者:大使先生是说瑞典人对中国的看法比民调结果更积极、正面吗?

  桂大使:我通过自己的接触,了解到瑞典主流民意对华友好,都主张扩大对华友好交流合作,而不是相反。我们希望瑞典政府的对华政策能够代表和反映社会主流民意,而不是依据美国某个媒体、机构出于自己的需要在特定圈子里搞的民调。比如,我现在问你和你的同事是否主张对华友好合作,我想你们的回答一定是肯定的。

  记者:目前瑞典和中国的外交关系很冷。有报道说大使先生本人曾有40到50次被瑞典外交部召见,是目前大使被召见次数的最高纪录。为什么会这样?

  桂大使:首先我要纠正你一个不准确的说法,是会见而不是“召见”。一开始我就说了,大使的使命就是代表国家促进与驻在国的友好交流合作,这需要广泛接触驻在国各界人士。我同瑞典外交部的同事见面、交流、沟通多,这是好事,这正是大使的使命所在。实际上,仅2018年我同瑞典外交部同事会见就有60多次。我们对话、交流和沟通,讨论的是如何聚焦共识,扩大我们两国友好交流合作,讨论的是如何管控分歧,使分歧不影响中瑞友好合作。这是大使和贵国外交部的共同使命,没有什么奇怪的。这60多次见面中有的是应贵国外交部同事邀请,有的是我主动提出的,为的都是促进两国和两国人民之间相互了解、理解,促进两国关系。昨天我还应邀赴贵国外交部会见了瑞方同事,讨论明年如何发展双边关系,双方态度都是积极的,讨论的也是有利于两国关系发展的事。我们也希望同你和你的同事、瑞典各媒体朋友多见面、对话、沟通、交流。我们希望同瑞典社会各界的交流越多越好,这对我们双方都有利。

  记者:瑞典的5G建设排除了中国的华为和中兴,中方要求瑞典有关部门改变决定,但瑞方不会改变。大使先生怎么看?

  桂大使:我已经多次向瑞方阐述了中方立场,中方希望瑞方为中国企业在瑞经营提供公正、公平、开放、透明、非歧视的营商环境,就像中方为瑞典企业提供公正、公平、开放、透明、非歧视的营商环境一样。瑞典军方和安全部门以及瑞典邮政和电信管理局说华为构成了“安全威胁”,但他们没有拿出任何事实根据。华为早就提出可以签署“无后门”协议,但瑞方对此没有回应。我们敦促瑞方立即纠正这个毫无根据的错误决定,不能口口声声讲民主、公正、法治,却把矛头只对准别人、不对准自己。中方一向基于市场开放原则和法治原则,对包括瑞典企业在内的各国企业在华经营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我们也希望瑞方把开放和法治原则落到实处,而不是当作口号来喊,而且只对着别人喊。中国人自古做事就遵循一个原则,要求别人做到的事,首先自己要做到。希望瑞典也是如此。

  记者:虽然此案已经上诉到法院,但瑞典有关机构坚持原有立场。大使先生对瑞典官方,比如首相勒文想说什么?

  桂大使:我们和瑞典政府的沟通渠道是畅通的。我们希望瑞典政府立即纠正毫无事实根据的错误决定,不要追随特朗普对中国企业无理恶意打压。特朗普要下台了。你对特朗普有什么看法?

  记者:我是记者,对此没有看法,但看特朗普的新闻发布会很有趣。大使先生呢?

  桂大使:我们对特朗普本人也没有看法。他上台、下台都是美国内部事务,中国对此不感兴趣。美国这么强大,任何外国都无法决定谁当美国总统。我们不干涉其他国家的内政,我们关心的是如何把自己国家发展好,把14亿人的生活水平搞好。

  记者:回到华为问题,由于存在对间谍活动的担心,瑞典官方不会改变有关决定,大使先生怎么看?

  桂大使:华为早就宣布愿意签署“无后门”协议,但瑞方并没有接受华为这个积极提议,而是采取消极的排斥华为的做法,这令人感到不可思议。我愿重申,我们希望瑞方给包括华为在内的中国企业提供公平、公正、开放、平等、非歧视性的营商环境,就像中方为包括瑞典在内的所有外国企业提供公平、公正、开放、平等、非歧视性的营商环境一样。

  记者:如果瑞典不这样做呢?

  桂大使:外交官不回答假设的问题,我们提希望,希望瑞典政府尽早改正这个错误的决定,这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正确途径。

  记者:我的理解是大使先生是以外交辞令在回答。

  桂大使:外交官不回答假设的问题,因为你所提的假设是所有人都不希望发生的。我们的任务是做正确的事,纠正错误的决定。

  记者:我不知道大使先生是否看到了瑞典媒体关于中国共产党党员渗透宜家、爱立信和英美其他一些公司的报道。

  桂大使:这是一派胡言,是在恶意抹黑中国,是在做损害这些国家与中国合作的事,我们坚决反对。

  记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媒体报道?

  桂大使:有一小撮反华人士不断恶意找问题来损害中国国家形象,来损害、阻挠他们国家与中国的合作,这样的企图决不会得逞。对于这样的人,我给他们两点建议。第一,到中国去看看,认识现实的中国。第二,停止恶意抹黑攻击中国的卑鄙做法。

  记者:有一名中国公民去年由于从事“间谍活动”被判一年零八个月监禁,他现已出狱并要被遣送回中国,他已经回中国了吗?

  桂大使:你可能没有关注我此前接受瑞典其他媒体采访的情况。我们的立场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我们不了解这个人,更不了解他在瑞典做了什么。他与中国政府无关。瑞典少数人说他是所谓的“中国间谍”是无稽之谈。

  记者:他在瑞典被监禁,现在要被遣送回中国,逻辑上讲中国和瑞典都应该了解这件事。

  桂大使:中国没有向瑞典派所谓的“间谍”,中方不知道这个人,这一点是很清楚的。这是瑞方某些部门单方面的行为,和中方没有关系。中国对在瑞典搞什么“间谍活动”不感兴趣。对于你提到的这个人,我不知道瑞典极少数人是怎么炮制出来这件事的,这和中国毫无关系。如果你关注中国,但只关注瑞典极少数人对中国的无端指责和攻击的话,你对中国的看法会被带偏。我们欢迎你和你的同事关注中国,但是我们真诚地建议你们到中国去看看,也许你会吓一跳,因为中国的实际情况和恶意抹黑中国的人说的完全不一样。

  记者:2009年到2010年间还有一个涉及一名中国持不同政见者的判决,不知道大使先生是否知道这件事。

  桂大使:不知道。

  记者:在采访结束之前,我们聊一个开心一点的话题。大使先生和家人在工作之余有什么爱好?

  桂大使:瑞典朋友普遍爱好锻炼,而且每个人在锻炼方面都有自己的特长,这点我很钦佩。我看到瑞典朋友天天都在室外或室内锻炼,也在努力学习这种强身健体的好习惯。由于疫情,近一年我们到公共场所锻炼少了,希望疫情早日过去,我们能够恢复户外锻炼。作为友好国家,我们相信瑞典人民一定能够战胜疫情,祝愿瑞典各方面越来越好。在当今全球化时代,各国命运紧密相连,只有所有国家都好了,自己的国家才能好,这就是为什么中方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同各国开展友好交流合作。

  记者:我的亲友中有人因为疫情去世,大使先生认识的人中有因为疫情去世的吗?

  桂大使:我为你的亲友因疫情去世表示深切哀悼,对你和他的家人表示深切慰问。在我认识的人当中没有因疫情去世的,这很幸运。我们也注意到瑞典政府不断提醒民众要加强防控、限制聚集和面对面接触,我们也都遵守。希望下次采访时我们能不戴口罩了。

  记者:今天的天气很冷,就像现在的瑞中外交关系一样。

  桂大使:天冷是暂时的,春天终将到来。就算天气冷,只要双方都做有利于中瑞友好合作的事,我们的心里也是暖和的。

2020年11月4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记者会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2020年11月4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记者会。全部内容如下:

  总台央视记者:据了解,第二届“一带一路”国家会计准则合作论坛于11月3日召开。请问新冠肺炎疫情是否对“一带一路”有关多边合作带来负面影响?

  汪文斌:共建“一带一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积极支持多边主义。前段时间,各方合作伙伴在多个领域建立了多边合作机制。尽管新冠肺炎疫情对国际交往活动带来影响,但今年以来我们看到,“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在多边合作层面仍举办“线上”或“线上+线下”国际会议20多场。我在这里想给大家举几个事例:

  一是今年6月,各方举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级别视频会议,来自25个国家的部长和世卫组织总干事、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与会,会后发表了联合声明,各方承诺继续加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二是“一带一路”银行间常态化合作机制发布《支持中国等国家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倡议》,呼吁国际社会加强团结合作。“一带一路”税收征管合作机制先后举办疫情防控背景下的各类税务专题会议,为经济恢复提供服务和保障。中欧班列运输联合工作组也举行会议,推动中欧班列相关合作。

  三是“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合作方、“一带一路”可持续城市联盟分别召开会议,共商建设绿色丝绸之路、开展绿色投融资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等相关事宜。

  四是为落实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有关成果清单,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正式成立,多边开发融资合作中心基金正式建立,“一带一路”国家会计准则合作论坛举办了第二届会议。

  五是丝路国际智库网络举行2020视频年会并发出联合倡议,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呼吁坚持全球化和多边主义。“一带一路”纪录片学术共同体、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联盟、丝绸之路国际剧院联盟等平台积极开展线上活动,增进民心相通。

  我们相信,“一带一路”多边合作将继续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助力各方抗击疫情、促进经济社会恢复、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作出更大贡献。

  埃菲社记者:我们现在还不知道美国大选的结果,中方怎么看?

  汪文斌:我们注意到美国总统选举正在进行之中,结果尚未确定。

  彭博社记者:周二,美国国务院批准了对台出售通用原子航空系统公司产的MQ-9B无人机,总价6亿美元。这是特朗普政府今年7月取消出口军用无人机限制以来首次无人机出口,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汪文斌:中方在美售台武器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明确的。我愿再次强调,美国向台湾地区出售武器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特别是“八·一七”公报规定,粗暴干涉中国内政,严重损害中国主权和安全利益,向“台独”分裂势力发出错误信号,严重损害中美关系和台海和平稳定。中方对此坚决反对。

  中方敦促美方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停止售台武器和美台军事联系,立即撤销有关对台军售计划,以免对中美关系和台海和平稳定造成进一步损害。中方将根据形势发展作出正当、必要反应。

  巴通社记者:日前,巴基斯坦新闻部长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中巴经济走廊是中巴友谊的象征,所有中巴走廊框架下的合作项目都在顺利推进。一些巴方政要和官员也作出了类似评价。中巴经济走廊启动建设以来,在能源、交通、基础设施和港口建设方面都取得扎实成果,对巴基斯坦国家发展作出了实质性贡献。中方对此有何回应?

  汪文斌:我们对巴方关于中巴经济走廊的积极表态表示高度赞赏。

  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重要先行先试项目和中巴合作的标志性工程,建设7年多来取得重大积极进展,一大批项目已开工建设或完工,为巴方带来250多亿美元直接投资。上个月,作为中巴经济走廊早期收获项目之一,巴基斯坦拉合尔轨道交通橙线项目开通运营,标志着巴基斯坦步入了“地铁时代”。目前,已建成的项目极大改善了巴基斯坦交通基础设施和电力供应,为巴创造了7万多个直接就业岗位,每年为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贡献1到2个百分点,显著促进了巴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

  中巴经济走廊不仅推动中巴两国经济社会发展,也致力于促进地区互联互通建设和共同繁荣。以瓜达尔港为例,港口自今年上半年开始向阿富汗转运小麦、食糖、化肥等货物,已完成货物转运近2万吨,提供近千个就业岗位。

  中方坚定支持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愿同巴方共同努力,全面落实两国领导人共识,在建设运营好现有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聚焦社会民生、产业和农业等领域合作,将走廊打造成“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工程,更好造福两国乃至地区各国人民。

  印度广播公司记者:近期,中国外交部称第三国或第三方有兴趣加入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你能告诉我们是哪些国家和组织吗?

  汪文斌:我们多次介绍过,中巴经济走廊包括一带一路框架下的有关合作项目是开放的,我们欢迎有意愿的国家一道加入到相关项目建设当中,共同为地区乃至世界的繁荣稳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印度广播公司记者:近日,巴基斯坦方面决定赋予位于巴占克什米尔的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地区“临时省级规划地位”,印度对此坚决反对,认为这是非法占领印度领土,并要求巴基斯坦立即撤销有关决定。中方在此问题上持何立场?

  汪文斌:中方注意到有关报道。中方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和明确的,这一问题是印巴两国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应当根据《联合国宪章》、相关安理会决议以及双边协定,以和平方式加以妥善解决。

  埃菲社记者:虽然我们还不知道美国大选的结果,中方对两位候选人谁当选有没有某种偏好?

  汪文斌:美国大选是美国内政,中方在这个问题上不持立场。

  中国日报记者:据报道,“伊斯兰国”已宣布对维也纳恐袭事件负责,称旨在报复奥地利参与美国领导的打击“伊斯兰国”行动。1名奥籍华人在枪击事件中不治身亡,另有1名中国公民受轻伤。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汪文斌:中方对这一袭击事件深感震惊。暴力恐怖主义是人类公敌,中国一贯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和暴力犯罪活动。我们向事件中的遇难者表示哀悼,并向他们的家人及受伤人员表示同情和慰问。我们了解到在此次袭击事件中有华人华侨遇难或受伤,中国驻奥地利使馆正同当地有关部门保持密切沟通,及时为中国在奥公民提供帮助。

  印度广播公司记者:当初,印度政府通过修宪取消查谟和克什米尔邦自治地位时,中方表达了强烈抗议。如今,巴基斯坦方面宣布改变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地区现状,将其表述为巴方领土。是否可以得出结论,即中方在克什米尔问题上并没有像此前宣称的那样秉持中立立场?

  汪文斌:你的说法是不成立的。中方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明确的。

  埃菲社记者:关于华为参与巴西5G建设的问题,巴西方面受到了来自美方的很大压力,其他拉丁美洲国家和包括葡萄牙在内的一些欧洲国家也受到美方施压,要求他们不与华为开展5G合作。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汪文斌:我可以告诉你的是,有关企业在过去30年里,已经建造了1500多个网络,没有发生一起网络安全事件,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拿出证据来证明有关企业在安全上存在隐患或威胁。我们希望各国继续秉持客观公正立场,独立自主作出符合自身利益、世界各国共同利益和人类发展进步大势的选择。以安全为借口对相关企业进行打压、限制的做法,既没有事实依据,也不符合国际经贸规则。

  最后,我再发布一则通知:明天,也就是11月5日上午10:00,外交部将在蓝厅举行中外媒体吹风会,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将介绍习近平主席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次会议有关情况。欢迎各位记者朋友积极参加。

瑞典著名左翼作家扬.米尔达逝世享年93岁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瑞典著名左翼作家扬.米尔达10月30日在医院因血有病病逝,享年93岁。

米尔达是瑞典著名的左翼作家,也是一位非常有争议的作家,但是,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个多产的作家。一生中他写了90多本书。他在瑞典的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他也是著名的介绍中国的作家。上个世纪60年代,他到中国去采访,回来后写了《来自中国一个村庄的报道》。生动描述了中国农村的情况,在瑞典产生很大影响。

他也写过越南,柬埔寨,阿尔巴尼亚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作品,积极表达自己的左派观点。

他在晚年也非常活跃,他甚至参加反对瑞典参与阿富汗战争的集会。

他在90岁的时候提出与比自己小34岁的妻子离婚。

Den här bilden “skulle kunna” föreställa hur Mao Tsetung och Zhou Enlai, läser en av mina politiska rapporter från Stockholm, sensommaren hösten 1974.这

米尔达是受过毛主席和周恩来总理接见的。他倒是照过毛主席和周总理的照片。上图就是毛主席和周总理当时看米尔达文章的情景。

中国驻瑞典大使桂从友曾经拜访过米尔达先生。

瑞典媒体对他的逝世进行了大篇幅报道。很多同行都对他的文学造诣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他的语言犀利,给人印象深刻。笔者刚来瑞典后不久,在少数民族博物馆听过他的演讲。但是可惜当时我的瑞典语不行,几乎都没有听懂。只是模糊的记得这是一个著名记者,他到中国去过,而且报道了很多关于中国的情况,以至于在瑞典出现了很多毛泽东的粉丝,他们自称是毛的朋友,简称毛友。毛友一直搞活动,直到现在,只不过人数越来越老了,越来越少了。

以下是一段瑞典语有关周恩来和米达尔与佩尔松的文章。

GÄSTSKRIBENTHISTORIAIMPERIALISMKULTURPERSONLIGA MINNEN

Zhou Enlai, Jan Myrdal och jag – I

Av Anders Persson • 2014-10-20 • 1 kommentar

Det här är avsnitt 1 (av 10) i Anders Perssons personliga berättelse om hur han som student engagerade sig i “vänstern”, hur han blev riktigt VÄNSTER och därvid kom på kant med både Zhou Enlai och Jan Myrdal, men efter ett besök i Norge (!) grundligt ha gjort upp med sekterismen blev den han är idag.

Anders-Persson-Chaplin-Chou

Kinas premiärminister Zhou Enlai (1898-1976) här med Charlie Chaplin (1889-1977) under Genevekonferensen 1954. Det var två år sedan Chaplin mer eller mindre flytt USA anklagad för att vara kommunist.

När vänstermänniskor ur min generation talar om vilken politisk personlighet som påverkat dem mest brukar svenska namn som Jan MyrdalOlof Palme eller Sara Lidman dyka upp, eller utländska som Mao Tsetung, Vladimir Lenin eller Fidel Castro. Med all aktning för Jan Myrdal, men den som nog påverkat mitt politiska liv mest är nog Zhou Enlai, Folkrepubliken Kinas premiärminister från 1949 till 1976.

Redan 1954, när jag var tio år, gladdes jag åt hans insatser för att få vapenvila i Korea och hans framträdande vid Génevekonferensen. Under kulturrevolutionen som jag hade blandade känslor inför hade jag intrycket att Kina fortsatte att fungera tack vare Zhou Enlai. Och jag gladdes med kineserna när, mycket tack vare Zhou Enlais diplomati, USA gav upp sin Kinafientliga politik och Nixon besökte Peking.

Men min relation till Zhou Enlai skulle bli mycket personlig när jag hösten 1973 på omvägar erfor att denne utfäst sig att se till att den svenske meteorologen Anders Persson inte skulle beviljas inresetillstånd i landet!

Att ha väckt denne mäktige mans förtrytelse kan ju inte vara bra, men som det utvecklade sig så innehöll det fröet till mina senare blygsamma, men ändå framgångar som författare och politisk skribent, kanske också som meteorologisk vetenskapsman. Men bakom denna 1973-incident finns det förstås en historia och det är historien om mitt eget politiska engagemang i början av 1970-talet:

Redan våren 1964, under ett besök i USA, hade jag fått klart för mig det ökande amerikanska engagemanget i Vietnam. Genom GHT:s pariskorrespondent Richard Gustons sympatiserande reportage om FLN i Algeriet var bokstavskombinationen FNL inte främmande för mig och parallellen med Vietnam inte svår att dra. Men ändå höll jag mig lite utanför den så kallade 68-rörelsen och räknade mig som ”socialliberal” eller ”borgerligt radikal” som jag skulle ha kallat det idag (se Var “vi” någonsin kommunister?).

På min arbetsplats, Vädertjänsten, var de flesta definitivt inte ”vänster” och en del skröt med att de aldrig handlat i Konsum. Så medan många av mina jämnåriga studentradikaler tyckte jag var en ”småborgerlig” typ ansåg mina meteorologiska kollegor att jag var en farliga ”socialist”.

Men hösten 1971 började jag tänka om. Vilka reservationer jag än hade om ”socialism” och ”kommunism” så bleknade de i jämförelse med USA:s förbrytelser i Vietnam. Dessutom hade kineserna lugnat ner sig efter Lin Piaos fall och öppnat sig mot världen. Men också SÄPO hade ett finger med i spelet.

Hösten 1971 när jag fortfarande var ordförande för studentföreningen Tempus i Åkeshov (i västra Stockholm) fick jag en kväll besök av Barbro i samma korridor. Hon var övertygad moderat men var nu bekymrad eftersom hon just haft besök av en representant från säkerhetspolisen som bett henne ”hålla ett öga på” Bosse, en annan student i korridoren.

Denne var inte bara en yvigt gestikulerande vänsteraktivist, han hade också någon organisk sjukdom som gjorde hans utseende aningen vanställt och rösten gäll. Barbro tyckte, liksom alla vi andra, lite synd om Bosse som ingen av oss tilltrodde förmågan att ställa till med det minsta förtret. Mitt råd till henne var, om jag minns rätt, att neka med denna motivering.

En tid därefter tog mig Vädertjänstens ställföreträdande chef åt sidan och varnade mig för en av mina kollegor, Lars. Denne gick omkring och samlade uppgifter om SMHI-anställda utgivande sig för att agera på uppdrag av SÄPO. Men säkerhetspolisen misstrodde honom och nu skulle det göras klart för pålitliga, till vilka jag ännu räknades, att Lars agerade på eget bevåg.

Samtidigt figurerade i pressen ett uppföljande reportage om en kvinna som enligt ett tidigare reportage i en annan tidning fått besvär på sitt arbete för någon, till synes, oskyldig ”förseelse”, som att ha handlat böcker på någon av vänsterbokhandlarna eller dylikt. Poängen i det uppföljande reportaget var att allt detta var påhitt, kvinnan existerade inte. Det var en ploj från något politiskt hörn till höger för att skrämma upp vanligt folk att överhuvudtaget ha några kontakter alls ”åt vänster”.

Med allt det här omkring mig insåg jag att enda sättet att rädda demokratin var att ge åsiktsspionerna så mycket att göra att de inte skulle klara av det. Från min vetenskapliga verksamhet visste jag att det inte bara gäller att samla in en massa väderdata, de måste ju också bearbetas. Och det fanns högar av väderdata som bara växte och väntade på bearbetning och därför var helt odugliga. Så genom att ansluta mig till ”vänstern” skulle jag bidrag till att sätta käppar i hjulen för de dunkla krafterna till höger. Men vilken av de otaliga vänstergrupperna skulle jag ansluta mig till?

Länkar till övriga avsnitt: Kap I, Kap IIKap IIIKap IVKap VKap VIKap VIIKap VIIIKap IXKap X

Bloggportalen: Intressant

Andra bloggar om: Anders PerssonFNL-rörelsenJan MyrdalLin PiaoMao TsetungRichard GustonsSMHISäpoZhou Enlai

… är läst 395 gånger!

Dela:

Besläktade inlägg

Zhou Enlai, Jan Myrdal och jag – VI

Anders-Persson-1-maj-1975

Zhou Enlai, Jan Myrdal och jag – IX

Zhou Enlai, Jan Myrdal och jag – VIII

 Tags:68-vänstern Anders Persson FNL-rörelsen Jan Myrdal Lin Piao Mao Tsetung Richard Gustons SMHI Säpo Zhou Enlai

Inläggsnavigering

← UNT och toleransenZhou Enlai, Jan Myrdal och jag – II →

  1 kommentar for “Zhou Enlai, Jan Myrdal och jag – I”

  1. Anders Persson skriver:2014-10-25 kl. 8:15De icke-vänstersinnade SMHI:arna var dock inte triviala. Han som skröt med att aldrig ha handlat på Konsum lärde mig enhetsfrontstaktiken. När jag i samband med en enklare protestskrivelse till ledningen ville ta upp flera missförhållanden, varnade han för att det skulle splittra enheten.En gammal meteorolog som hade ett jordbruk hemma i Dalarna och röstade på Centerpartiet, prenumererade på ”China Reconstructs” (”för att läsa om bönderna”) och var den förste som visade mig ”Maos Lilla Röda”, som han bar på sig.Även innan jag blev politiskt aktiv försvarade jag alltid vid fikapauserna ”gatans parlament” – och blev därför tagen för ”kommunist”. Men när mina borgerligt röstande kollegor en februarimorgon 1971 i sina morgontidningar läser att SMHI och andra statliga verk skulle utlokaliseras från Stockholm, vilka var det då som inom en vecka hade ordnat protestmöten, målat demonstrationsplakat och givit sig ut på gatorna viftande med dem?Flera år senare, vid en allvarligare konflikt som ledde till en ”vild strejk”, med bla. TV-meteorologerna, hörde jag solitt borgerliga kollegor tala om ”klasskamp”.Upplevelser som dessa satte ett dagsaktuellt sken över Mao Tsetungs klassiska rapport från 1927 om bonderörelsen i Hunan (Den lilla röda, s. 112-13; Valda verk, bd I, s.26; Skrifter i urval, s. 21). Vad Hunan var för Mao i Kina var SMHI för mig, ett litet Sverige i miniatyr.

Denna webbplats använder Akismet för att minska skräppost. Lär dig hur din kommentardata bearbetas.

yttrande- och tryckfrihet

En efter en och allt tristare blir det

Jan Myrdal: Jag har i alla fall åstadkommit en del.

Ögonvittne till Julian Assanges vånda

习近平:中国永远不称霸、不扩张,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10月2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中国永远不称霸、不扩张,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他回顾了朝鲜战争的历史,介绍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当时为什么出兵朝鲜,出兵以后志愿军是如何英勇作战取得胜利的可歌可泣的光荣历史。但他也强调,中国一贯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中国军队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他说,中华民族历来秉持“亲仁善邻”的理念。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坚守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开放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道路。只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一定能够迎来人类和平与发展的美好未来!以下是习近平主席的讲话现场实录。

(现场实录)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0-10-23 10:45:18 来源: 新华网

  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020年10月23日)

  习近平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70年前,由中华优秀儿女组成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肩负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期望,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发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历经两年零9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

  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将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永远铭刻在人类和平、发展、进步的史册上!

  ——70年来,我们始终没有忘记老一辈革命家为维护国际正义、捍卫世界和平、保卫新生共和国所建立的不朽功勋,始终没有忘记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当年作出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重大决策的深远意义。此时此刻,我们要向老一辈革命家,表示最深切的怀念!

  ——70年来,我们始终没有忘记谱写了气壮山河英雄赞歌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以及所有为这场战争胜利作出贡献的人们。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所有健在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老战士、老同志、伤残荣誉军人,向当年支援抗美援朝战争的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参战支前人员,向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属、军属,致以最诚挚的问候!

  ——70年来,我们始终没有忘记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们。19万7千多名英雄儿女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和平献出了宝贵生命。烈士们的功绩彪炳千秋,烈士们的英名万古流芳!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朝鲜党、政府、人民关心、爱护、支援中国人民志愿军,中朝两国人民和军队休戚与共、生死相依,用鲜血凝结成了伟大战斗友谊。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友好组织和友好人士,对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给予了有力支援和支持。我代表中国党、政府、军队,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志们、朋友们!

  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人民是爱好和平的人民。近代以后,中国人民饱受列强侵略之害、饱经战火蹂躏之苦,更是深深懂得战争的残酷、和平的宝贵。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百业待举,中国人民无比渴望和平安宁。但是,中国人民的这个愿望却受到了粗暴挑战,帝国主义侵略者将战争强加在了中国人民头上。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政府从其全球战略和冷战思维出发,作出武装干涉朝鲜内战的决定,并派遣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1950年10月初,美军不顾中国政府一再警告,悍然越过三八线,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侵朝美军飞机多次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我国安全面临严重威胁。

  值此危急关头,应朝鲜党和政府请求,中国党和政府以非凡气魄和胆略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率领下进入朝鲜战场。这是以正义之师行正义之举。

  抗美援朝战争,是在交战双方力量极其悬殊条件下进行的一场现代化战争。当时,中美两国国力相差巨大。在这样极不对称、极为艰难的情况下,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密切配合,首战两水洞、激战云山城、会战清川江、鏖战长津湖等,连续进行5次战役,此后又构筑起铜墙铁壁般的纵深防御阵地,实施多次进攻战役,粉碎“绞杀战”、抵御“细菌战”、血战上甘岭,创造了威武雄壮的战争伟业。全国各族人民由衷称赞志愿军将士为“最可爱的人”!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中朝军队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对手,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迫使不可一世的侵略者于1953年7月27日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党中央统揽全局,实施有力的战争动员和正确的战争指导,采取边打、边稳、边建的方针,开展了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运动,全国各族人民举国同心支撑起这场事关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伟大抗争,最终用伟大胜利向世界宣告“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同志们、朋友们!

  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对中国和世界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经此一战,中国人民粉碎了侵略者陈兵国门、进而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的图谋,可谓“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帝国主义再也不敢作出武力进犯新中国的尝试,新中国真正站稳了脚跟。这一战,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钢铁意志!

  经此一战,中国人民彻底扫除了近代以来任人宰割、仰人鼻息的百年耻辱,彻底扔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中国人民真正扬眉吐气了。这一战,打出了中国人民的精气神,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的顽强品格!

  经此一战,中国人民打败了侵略者,震动了全世界,奠定了新中国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彰显了新中国的大国地位。这一战,让全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决心!

  经此一战,人民军队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愈战愈勇,越打越强,取得了重要军事经验,实现了由单一军种向诸军兵种合成军队转变,极大促进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这一战,人民军队战斗力威震世界,充分展示了敢打必胜的血性铁骨!

  经此一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洲乃至世界的战略格局得到深刻塑造,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义事业受到极大鼓舞,有力推动了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事业。它用铁一般的事实告诉世人,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支军队,不论多么强大,如果站在世界发展潮流的对立面,恃强凌弱、倒行逆施、侵略扩张,必然会碰得头破血流。这一战,再次证明正义必定战胜强权,和平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同志们、朋友们!

  在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始终发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锻造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

  ——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砥砺不畏强暴、反抗强权的民族风骨。70年前,帝国主义侵略者将战火烧到了新中国的家门口。中国人民深知,对待侵略者,就得用他们听得懂的语言同他们对话,这就是以战止战、以武止戈,用胜利赢得和平、赢得尊重。中国人民不惹事也不怕事,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腿肚子不会抖,腰杆子不会弯,中华民族是吓不倒、压不垮的!

  ——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汇聚万众一心、勠力同心的民族力量。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在爱国主义旗帜感召下,同仇敌忾、同心协力,让世界见证了蕴含在中国人民之中的磅礴力量,让世界知道了“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

  ——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锻造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将士面对强大而凶狠的作战对手,身处恶劣而残酷的战场环境,抛头颅、洒热血,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志愿军将士冒着枪林弹雨勇敢冲锋,顶着狂轰滥炸坚守阵地,用胸膛堵枪眼,以身躯作人梯,抱起炸药包、手握爆破筒冲入敌群,忍饥受冻绝不退缩,烈火烧身岿然不动,敢于“空中拼刺刀”。在他们中涌现出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30多万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个功臣集体。英雄们说:我们的身后就是祖国,为了祖国人民的和平,我们不能后退一步!这种血性令敌人胆寒,让天地动容!

  ——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激发守正创新、奋勇向前的民族智慧。勇于创新者进,善于创造者胜。志愿军将士面对陌生的战场、陌生的敌人,坚持“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原子弹,我打手榴弹”,把灵活机动战略战术发挥得淋漓尽致。面对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面对各种阻力压力,中国人民总能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总能展现大智大勇、锐意开拓进取,“杀出一条血路”!

  同志们、朋友们!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6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中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巨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今天,我们正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前景光明。前进道路不会一帆风顺。我们要铭记抗美援朝战争的艰辛历程和伟大胜利,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知难而进、坚韧向前,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铭记伟大胜利,推进伟大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把党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再次证明,没有任何一支政治力量能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为了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不惜流血牺牲,不懈努力奋斗,团结凝聚亿万群众不断走向胜利。只要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自我革命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就一定能够使党始终成为中国人民最可靠、最坚强的主心骨!

  ——铭记伟大胜利,推进伟大事业,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人民军队的力量,根基在人民。我们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为民谋利,为民尽责,为民担当,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人民立场、人民至上,就一定能够激发出无往而不胜的强大力量,就一定能够不断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彩华章!

  ——铭记伟大胜利,推进伟大事业,必须坚持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壮大我国综合国力。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当前,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面对新机遇新挑战,只要我们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就一定能够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不断创造让世界惊叹的更大奇迹!

  ——铭记伟大胜利,推进伟大事业,必须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就不可能有强大的祖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统筹发展和安全、富国和强军。要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毫不动摇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全面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能力,更好履行新时代人民军队使命任务。只要我们与时俱进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向着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阔步前行,就一定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为坚强的战略支撑!

  ——铭记伟大胜利,推进伟大事业,必须维护世界和平和正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历来秉持“亲仁善邻”的理念。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坚守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开放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道路。只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一定能够迎来人类和平与发展的美好未来!

  同志们、朋友们!

  世界是各国人民的世界,世界面临的困难和挑战需要各国人民同舟共济、携手应对,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才是人间正道。当今世界,任何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极端利己主义,都是根本行不通的!任何讹诈、封锁、极限施压的方式,都是根本行不通的!任何我行我素、唯我独尊的行径,任何搞霸权、霸道、霸凌的行径,都是根本行不通的!不仅根本行不通,最终必然是死路一条!

  中国一贯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中国军队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中国永远不称霸、不扩张,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我们决不会坐视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受损,决不会允许任何人任何势力侵犯和分裂祖国的神圣领土。一旦发生这样的严重情况,中国人民必将予以迎头痛击!

  同志们、朋友们!

  回望70年前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瞻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我们无比坚定、无比自信。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雄赳赳、气昂昂,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奋勇前进!

瑞典每日新闻报大幅报道中国双节“黄金周”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10月5日,瑞典每日新闻报DN驻京记者大幅报道中国双节“黄金周”。百年不遇的十一和中秋一天过,给人们增加了更多的喜庆氛围。瑞典每日新闻报国际版用两个整版报道十一黄金周。大幅人群照片,特写照片都非常好看。人们脸上绽放着满意的笑容,再也不用带口罩了!不过实际上,人们还是有带口罩的。

文章的题目是《黄金周将为旅游业带来黄金》。确实,8天的假期,让人们可以玩儿个够。记者伯克伦德说,3月份她去后海的时候,那里死气沉沉,空无一人。如今又开始人山人海,人头攒动了。

有的人从东北的辽宁,西北的宁夏来到北京,准备在这7天中到北京的各个景点儿旅游。事实上,人们是从全国各地涌向北京。而北京人也有可能涌向全国各地。很多人都是几个月都不出门了。现在终于没有任何官方要求了。现在的要求就是出来自由自在地游玩,然后,该消费消费。孩子们也停止了网课,现在开始正常上课了。

黄金周就是要鼓励大家“报复性”消费,为旅游业做贡献。人们希望今年也要象去年一样,赚取80个亿,到底能不能实现,还只能再等几天再说。

文章说,从8月中旬起,中国就再也没有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病例了。有的都是国外输入病例。因此,政府才有信心这样开放。

中国的信心还来自大数据的密切跟踪和监测,一旦有谁感染,或者到了感染者附近,健康码可以立即发挥作用。这一点非常厉害,真的是让病毒无藏身之处。因此,可以说本土新冠已经绝迹。

就在黄金周的档期,各种活动纷纷展开,商业兴隆,人气兴旺。

Greenpost Exclusive Interview with Chinese Ambassador Gui Congyou

By Xuefei Chen Axelsson

Stockholm, Sept. 6(Greenpost) — August 18th marked the three year anniversary of Chinese Ambassador to Sweden Gui Congyou’s mission in Sweden. Over the past three years, he has visited many places in Sweden and has been engaged with many ordinary people, prominent figures, business people and politicians in addition to foreign ministry colleagues in Sweden. He has impressed many and he said he also learnt a lot from Sweden. What will he do to improve Sino-Swedish relations in his next three years mission? Greenpost founder and chief editor Xuefei Chen Axelsson had a written interview with Ambassador Gui recently.

Q: Hello Ambassador Gui, by August, you have been in Sweden for three years as an Ambassador. During the past three years, you have visited many places in Sweden, what is your impression about Sweden?

A: Over the past three years, I have visited two thirds of the Swedish provinces and have contacted and widely exchanged views with people from all walks of life. I visited many enterprises, factories and farms, got to know Swedish social, cultural and 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and understood the wish and thoughts of Swedish people on Sino-Swedish relations. I made a lot of friends in Sweden and I got a lot of unforgettable memories on Swedish people. I felt Swedish people are very kind and enthusiastic about China. With very friendly emotion, they all support further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 in various fields. I think most of Swedish people are willing to deepen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 with China.

I was so impressed by Swedish beautifu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people’s high awareness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such an environment with blue sky and clean water, I often discuss with my Swedish friends on how to combine Swedish advance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ory and practices with China’s new development concept of being innovative, coordinated, green, open and sharing. We have reached a consensus that China and Sweden shared similar development idea and mutual compatibility in various industries and there will be great potential in environmental 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 We believe that China and Sweden are able to join hands to play a bigger role in dealing with climate change and pushing forwar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Q: How do you comment on current Sino-Swedish relations and what is your prospect on the future of Sino-Swedish relations?

A: This year marks 70th anniversary of Sino-Swedish relations. 70 years ago, Sweden took the lead among western countries to surpass the political system and ideological differences to become the first country to establish diplomatic relations with China. Over the past 70 years, friendly communication and exchange have been the main melody of bilateral relations and China has always treated Sweden as a friend and important cooperation partner.

Now we are the largest trade partners for each other both in nordic region and Asia. Sweden has kept its surplus for many years in trading with China. China and Sweden enjoyed close communication and exchange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and culture. China and Sweden also kept good communication in multilateral relations, jointly advocated multilaterism, free trade, against trade protectionism, in favor of maintaining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multilateral trade, devoted in peaceful solutions for regional conflict and hot issues and jointly made positive contributions to world peace and development.

The poli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past 70 years of friendly cooperation was mutual respect, equality and non-interferience in each other’s internal affairs. The experiences over the past 70 years has always proved that as long as the two sides abided by such a principle, the bilateral relations will develop smoothly, bilateral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 will be carried out smoothly. On the contrary, there would be difficulties and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sides would be affected. Upon the 70th anniversary, we should keep the initial goal to surpass the political system and ideolog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sides, root out the intervention and make joint efforts to push forward Sino-Swedish relations to healthy and stable development.

Q: In your opinion, in which areas can China and Sweden have more cooperation?

A: Currently, the Covid 19 is rampagnt in the whole world. Global economy slows down, there is a lack of driving force in economic increase, there are many unstable and uncertain factors in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This has imposed a new challenge to all countries including China and Sweden. Opening up to the outside word is one of the fundamental policies in China. China has been insisting on opening up and achieving a win-win situation and committed itself to contributing to mankind’s common destiny. As the first cargo trading country and the second foreign investment destination in the world, China’s contribution to the global economic growth has exceeded 30 percent for many years. Facing the current global crisis, China has steadily resumed manufacturing and production, economic revival trend is stable and China has shouldered its responsibility in helping revive world economy. During the second quarter of this year, China’s GDP growth rate reached 3.2 percent. Import and export volume in July increased 6.5 percent compared with that of last year. It is predicted that during the later half of the year Chinese economy will continue to grow. This will provide more opportunities for Sino-Swedish cooperation. China and Sweden can have deep cooperation in high level manufacturing, biological, medical and pharmacieutical field, 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green transpor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as well as smart city. Recently due to the Covid 19, medical care and health, transnational online shopping has seen an increase and can become new economic growth sectors. I hope industries in both sides should grasp the opportunities and actively tap the potential for solid cooperation.

Q: Can you briefly introduce China’s efforts and experiences in fighting against Covid 19?

A: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is year, Covid 19 broke out in many countries in the world becoming the most severe public health crisis in the world since the second world war bringing severe impact on the world on many aspects. Covid 19 also brought about unprecedented blow to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Facing such sudden and severe test, Chinese government insisted on prioritizing people’s lives and health among other aspects and launched a people’s campaign against the virus and put the virus spreading under control by comprehensive and strict isolation methods. 1.4 billion people acted in concert to isolate the virus by taking well coordinated measures to protect people’s lives and health. Meanwhile, China also well coordinated in pushing forward the work of controlling the virus and resuming the manufacturing orderly and steadily.

China insisted on new development idea and Chinese economy sees a good trend by turning from negative growth into positive growth of 3.2 percent during the second quarter becoming the first country in the world to realize the positive growth. China’s growth has injected confidence and driving force for the world economic growth.

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stressed that mankind live in a common community. Unity and cooperation are the most powerful weapon for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o defeat the virus. Since the outbreak of the Covid 19, China has held on the mankind common community idea and supported many countries to fight against the disease. President Xi carried out a series of diplomacy with head of state in various countries and voiced his view of joining hands with various countries to deal with the Covid 19 together. China has donated 50 million dollars to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and provided emergency medical material to over 150 countries an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China will continue to take a series of measures to consolidat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fighting against Covid 19. The measures include providing 2 billion dollars of international assistance, establish global humanitarian emergency stockhouse and communication hub, establish hospital cooperation mechanism and make the vaccine as global public product after the successful production of covid 19 vaccine in the future. China will resolutely join hands with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including Sweden to deal with the Covid 19 and establish mankind health community.

Q: What is your expectations on overseas Chinese in Sweden?

A: Chinese home and abroad are forever belonging to the same family. Since long time ago, overseas Chinese in Sweden have kept Chinese traditional morality, self independent, diligent and actively melted in the Swedish society and contributed to the Swedish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Meanwhile, Chinese in Sweden also continue to carry on their Chinese culture and put up forward proposals for China’s development pushing forward Sino-Swedish friendly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 I was impressed. When China encountered the Covid 19 in January, overseas Chinese in Sweden immediately organized donation activities to collect funds and buy medical products and some even help send the products to Chinese hospitals in person. China’s achievements in fighting against Covid 19 so far cannot be separated from overseas Chinese efforts. The motherland will never forget your contributions!

Since the outbreak of Covid 19 in Sweden, many overseas Chinese began to work hard for Sweden’s campaign against Covid 19. Many Chinese associations have actively helped each other and kept yourself healthy. Currently the virus is still spreading in the world including Sweden, I just hope that you continue to protect yourselves from being infected, while deeply melting into the local society, pushing forward Sino-Swedish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 in various fields and actively shouldering the responsibility of being a good bridge between China and Sweden so that bilateral relations will further develop. Your proposal, suggestions and efforts are welcome.

王毅外长就中美关系接受新华社专访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编辑雪霏)众所周知,中美关系一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关系,自从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中美之间经历了风风雨雨,一直在曲折中前进,但是,从来没有偏离向前的大方向。只要搞好中方的重要关切,其他方面都好说。什么时候,美国遵守三个联合公报,什么时候,中美关系就顺利,什么时候,美国不遵守三个联合公报,搞自己的各种法规,中美关系就会出现波折。不过,无论如何,中美关系依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关系。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说: 40多年前,中美两国领导人之所以能够实现跨越太平洋的握手,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双方都坚持了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原则,搁置了彼此意识形态的差异。1972年尼克松总统首次访华时,周恩来总理强调,中美双方要弄清楚彼此之间的分歧,努力寻找共同点,使我们两国的关系有一个新的开始。尼克松总统也明确表示,中美存在巨大分歧,但促使两国走到一起的,是双方拥有超过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两国发表的上海公报载明双方愿意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共识。

  2020年8月5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接受新华社专访。全文如下:

  新华社记者:美国务卿蓬佩奥近日在加利福尼亚州尼克松总统图书馆发表讲话,声称自尼克松总统以来美历届政府的对华接触政策没有取得美方预期目标,已经失败。美国内很多人质疑、批判蓬佩奥讲话内容,认为没有提出清晰可行的前进道路,而更多是“意识形态咆哮”。你对此有何评论?

  王毅:所谓“美国对华接触政策失败”的论调重拾冷战思维,完全否定了中美交往几十年来取得的成果,不仅是对历史进程的无知,也是对中美两国人民的不尊重。这种散布“政治病毒”的做法理所当然会受到美国国内以及国际社会的质疑和批评。

  40多年前,中美两国领导人之所以能够实现跨越太平洋的握手,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双方都坚持了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原则,搁置了彼此意识形态的差异。1972年尼克松总统首次访华时,周恩来总理强调,中美双方要弄清楚彼此之间的分歧,努力寻找共同点,使我们两国的关系有一个新的开始。尼克松总统也明确表示,中美存在巨大分歧,但促使两国走到一起的,是双方拥有超过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两国发表的上海公报载明双方愿意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共识。

  之后的历史告诉世人,双方共同做出的这一重大抉择是完全正确的。建交40多年来,经过双方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中美关系成为世界上相互交融最深、合作领域最广、共同利益最大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两国经济总量超过世界三分之一,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50%。双边贸易额较建交之初增长了250多倍,达世界五分之一,双向投资从几乎为零攀升到近2400亿美元,每年人员往来达500万人次。两国在涉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几乎所有全球性问题上都肩负着重要责任。这些都是不容否认,也无法否认的事实。

  40多年后的今天,中美在社会制度等很多方面仍然完全不同,但这种不同过去、今天和将来都不会也不应影响两国继续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双方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去改变对方,而是应尊重对方人民做出的自主选择。中国几十年来取得的巨大发展成就已经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适合中国,始终得到中国人民最广泛、最坚定的支持,同时也造福给这个世界,惠及包括美国人民在内的各国人民。中国一定会继续按照人民的愿望,不断发展进步并为人类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任何人试图阻挡或者改变这一进程,不仅是自不量力,而且是自寻烦恼。

  新华社记者:一段时间来,美方一些人不断声称,美中关系长期不公平、不对等,美方是中美交往中“吃亏”一方,美国帮助重建了中国。你认为这是否符合事实?

  王毅:中美合作从来都不是一方给另一方的恩赐,也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剥夺,中美双方从合作中都获得了巨大收益,不存在谁吃亏、谁占谁便宜的问题。

  长期以来,中美两国通过优势互补、互利合作,形成相互融合的利益共同体。中国的快速发展既得益于同世界各国包括美国的开放合作,同样,中国的不断成长也反过来为美国等提供了持续增长的动力和巨大的市场空间。据统计,中美经贸关系支撑美国260万个就业岗位,两国贸易平均每年为每个美国家庭节省850美元的生活成本。美国企业在华投资兴业累计已超过7万家,年销售额达7000亿美元,其中97%都是盈利的。即使在中美贸易摩擦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绝大多数美国企业仍希望继续留在中国,并且逆势扩大对华投资。如果真像某些人所说,中美之间的合作是不公平、不对等的,这种状况怎能持续几十年之久?中美关系怎能发展到今天的这种深度和广度?

  当然,全球化与自由贸易在创造发展红利的同时,也会给各自的经济结构和利益分配带来矛盾和问题。这就需要通过自身改革来加以调整,而不是自己生病,却让别人吃药。一味把责任归咎于别人,甚至指望通过所谓“脱钩”来解决问题,那只会是缘木求鱼、南辕北辙,最终还会进一步伤害美国的企业和人民。

  全球化发展到今天,各国利益相互交织。中方一向主张,中美两国发展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没有必要相互排斥,完全可以相互借力、相互成就。当前,世界经济正经受疫情严重冲击,中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理应坚持平等互惠,以合作而不是脱钩来推动两国关系的发展,并为这个世界承担起应尽的责任。

  新华社记者:近段时间,美方采取了一系列破坏中美人文交流的消极举动,包括骚扰中国留学人员、干扰正常学术交流、限制打压中国媒体等。很多人认为,麦卡锡主义在美幽灵重现。你认为中美真的会陷入“新冷战”吗?

  王毅:当前,中美关系正面临建交以来最严峻的局面,各领域交流合作均受到严重干扰,根本原因是美国国内一部分政治势力出于对中国的偏见和仇视,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编造各种谎言恶意抹黑中国,制造各种借口阻挠中美之间的正常往来。他们这么做,就是想复活麦卡锡主义的幽灵,破坏中美之间的联系,煽动两国民意的对立,损害两国互信的根基,从而把中美再次拖进冲突与对抗,把世界重新推入动荡与分裂。

  中方不会让这样的阴谋得逞。我们坚决反对人为制造所谓“新冷战”,因为这完全违背中美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完全背离世界发展进步的潮流。当年冷战给世界人民带来的创伤和痛苦绝不应重演。共谋和平,共促发展,才是世界各国的普遍愿望。如果谁要在21世纪的今天挑起所谓“新冷战”,那他就站到了历史前进的对立面,就是国际合作的最大破坏者,就必将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今天的中国并不是当年的苏联,我们更无意去做第二个美国。中国从不输出意识形态,也从不干涉别国内政。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地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持之以恒做世界和平的推动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新华社记者:我们注意到,美国本届政府对中美之间进行对话态度冷淡,不断宣称“对话无用论”。蓬佩奥近日还声称,对中国要采取“不信任并核查”做法。你对此有何评论?

  王毅:当代国际关系中,对话是解决分歧的明智选择,是建立互信的正确途径。要对话不要对抗,不仅是中方的立场,也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共识。中美作为社会制度不同、历史文化各异的两个大国,有着各自的利益和关切,这很正常。关键是任何时候都不应单方面关上对话的大门,任由分歧、误判甚至对抗来主导两国关系。

  中方是一个负责任、有担当的大国,我们愿意堂堂正正地与美方开展坦率有效的沟通,准备以冷静和理智来面对美方的冲动和焦躁。我们随时可以与美方重启各层级、各领域的对话机制,任何问题都可以拿到桌面上来谈。我们还提出可以梳理制定关于合作、对话、管控分歧的三个清单,并为下步交流确定路线图。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敦促美国放下傲慢和偏见,通过平等和建设性对话,缓解当前的紧张局面,回到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正确轨道。这才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

  新华社记者:近来香港问题在中美关系中非常突出。美方认为中方实施国安法是放弃了“一国两制”,对香港出台了一系列制裁措施。美方是否会在香港问题上制造更大麻烦?

  王毅:香港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香港事务属于中国内政。不干涉内政是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任何国家都不会容许别国肆意破坏自己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最近一次会议上,70余国支持中国正当立场,谴责利用香港问题干涉中国内政,反映了国际社会的共同声音和公正立场。

  国家安全立法是一国安身立命之本,也是各国的普遍法律实践。制定香港国安法弥补了香港长期以来存在的法律漏洞,有利于使“一国两制”方针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有利于保障香港的长治久安。数百万香港市民自发签名力挺国安法,说明香港民众渴望和平安定的生活,说明制定国安法深得人心,势在必行。

  “一国两制”是中国的既定国策,维护好、发展好“一国两制”,靠的是祖国内地的鼎力支持,靠的是更加完备的法律环境,靠的是香港同胞的团结奋斗。粗暴干涉香港事务的言行恰恰是在破坏“一国两制”的健康运行,必将遭到包括香港同胞在内所有炎黄子孙的坚决抵制。

  新华社记者:近日美方关闭中国驻休斯敦总领馆,声称总领馆是中方间谍和盗窃知识产权的枢纽,中方已做出对等反制,关闭美驻成都总领馆。你是否担心中美“外交战”轮番升级?

  王毅:中国驻休斯敦总领馆是中美建交之后中方在美国开设的第一个总领馆,一直都是中美友好的重要象征。40多年来,驻休斯敦总领馆为促进两国人民的友谊与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即使在疫情期间,也积极主动克服困难,为美国南部地区与中国开展抗疫合作搭建了重要桥梁。关闭这样一个具有重要历史和现实意义的总领馆,就相当于关闭了一扇中美两国人民相互沟通了解的窗口,对中美关系的正常发展和民间友好都造成了损害。而且美方所罗列的所有理由都是欲加之罪,信口雌黄,没有一条能拿得出证据,经得起检验。

  对于美方的蛮横无理,中方当然不会坐视不管,我们的反制措施合情、合理、合法,也完全符合外交惯例。中方没有意愿也没有兴趣与美方打什么“外交战”,因为这只会对两国人民的利益造成更多损害。发动“外交战”也并不证明美国的强大,反而暴露出美国越来越缺乏自信。如果美方还要一错再错,那中方必将奉陪到底。

  新华社记者:美方对华为全方位围堵打压,并扬言联合其他国家打造“清洁国家联盟”。很多人认为,美方举动实际上反映出内心的焦虑和恐惧。你对此怎么看?

  王毅:在没有任何真凭实据情况下,美国在全球范围内不择手段地围堵打压中国一家民营企业,演绎了一场教科书式的霸凌。任何人都一目了然,美国的目的就是要维护自身的科技垄断地位,剥夺其他国家的正当发展权利。这种毫不加掩饰的霸道,不仅破坏了公平的国际贸易规则,也损害了自由的全球市场环境。我要再次强调,包括华为在内,许多目前被美国单边制裁的中国企业都是无辜的,他们的技术和产品也是安全的,从未对任何一个国家造成危害。反而是“棱镜门”“梯队系统”这样的丑闻背后都有美国的影子,美国在全世界窃听、监控其他国家的不良行径已是世人皆知。美国并没有资格打造什么“清洁国家联盟”,因为它自己早已满身污迹。

  以信息化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加速推进。中国将继续与世界各国一道,致力于维护公平、公正、开放、非歧视的营商环境,促进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让安全、可靠、优质的信息技术为全球经济复苏和各国人民美好生活提供新的动力。希望美国也能改变狭隘自私的心态,重回开放与合作的正道。

  新华社记者:一些美方政客近期频繁攻击中国共产党,极力挑拨中国共产党同中国人民之间的关系。在中美建交41年后的今天,美方这么做,你认为是出于什么动机?

  王毅:美国国内总有一股势力,企图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他们的目的很清楚,就是要遏制中国,搞乱中国。

  明年将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回首百年,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才彻底摆脱被殖民、被奴役的命运,真正实现了民族解放和独立;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我们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把中国从一穷二白建设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我们让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40多年前的不到200美元增长到如今1万多美元,让8亿多人彻底摆脱了贫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所进行的伟大奋斗彪炳史册,是人类现代化历史进程中最壮丽的篇章。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民是历史的阅卷人。中国的制度好不好,中国人民最有发言权。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在中国进行了13年连续调研,他们的调查显示,中国人民对党领导下的中国政府满意度高达93%。近年来,不少国际机构的民调也显示,中国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超过九成。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的关系如同鱼和水一样交融,如同大地与种子一样共生,试图割裂和挑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血肉联系,就是与14亿中国人民为敌。

  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着强大自信,同时我们尊重世界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无意同任何国家进行制度竞争,无意同任何国家搞意识形态对抗。我们也希望美方能尊重中国的社会制度,尊重中国人民的选择,放弃注定失败的干涉主义。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有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坚实国力应对挑战,有足够的勇气、能力、智慧战胜各种风险考验,任何国家任何人都不能阻挡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步伐。

  新华社记者:蓬佩奥鼓吹成立新的“民主联盟”来应对中国,胁迫其他国家在所谓“自由”和“专制”之间做出选择。但我们注意到他的这番话在国际上应者寥寥。你认为美方的企图能得逞吗?

  王毅:煽动对抗、制造分裂的行径历史上并不罕见,但最终无一不被人们所唾弃。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今天,竟然又有人跳出来想拉下新的铁幕、制造新的分裂,搞政治认同和阵营对抗的老一套。这是公然蔑视人类的进步和智慧,也是公然大开历史的倒车,与时代潮流格格不入,与大多数国家愿望背道而驰,当然不得人心,注定应者寥寥。

  中国是从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压迫中打破专制、赢得自由的国家。自由、民主、法治早已写入中国的宪法,也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同时我们深知,自由不是放任,科学理性、法律秩序以及国际规则都是自由的基础。在疫情期间,根据防疫专家的科学建议,中国人民戴上口罩,却被有些美国政客攻击,说这是中国“专制”和“不自由”的表现,结果现在他们打了自己的脸。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崇尚“和合”的国家,认为“分则争,争则乱,乱则穷”。中方一贯反对以意识形态划分世界的危险做法。为此,我们积极倡导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全面发展同各国友好合作,建立起覆盖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倡议,就是为了超越不同制度的分歧,摒弃零和博弈的思维,形成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明的共同奋斗方向,中方将为实现这一全人类的美好愿景做出自己的不懈努力。

  新华社记者:蓬佩奥称中国渴望建立世界霸权。但大家都知道,恰恰是美国在国际上动辄“毁约退群”。国际上很多人担心未来的国际秩序会受到重大影响,你对此怎么看?

  王毅:当前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面临的现实挑战是,美国作为综合实力最强的国家却将本国优先作为行事标准,把单边主义和霸凌主义推行到极致,不惜抛弃国际责任和多边规则,甚至在疫情最吃紧的时刻,无理攻击并退出世界卫生组织。本届美国政府退出的国际条约数量,已经超过美国以往任何一届政府,成为现行国际秩序的最大破坏者。

  中国始终是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的坚定维护者。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从未主动挑起过一场战争,从未侵占过别人的一寸土地。我们将坚持自身和平发展载入宪法,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做出这一庄重承诺的国家。我们将继续沿着和平发展道路坚定走下去,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永远做维护和平的中坚力量。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联合国成立75周年,在汲取惨痛历史教训的基础上,世界实现了近代以来最长时期的稳定与繁荣。今天,我们不能任由国际体系再被轻易破坏,不能再让这个世界重陷分裂。中国是首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国家,我们加入了几乎所有国际条约和协议,忠实履行着应尽的国际责任和义务。在攸关世界前途命运的重大关头,我们将继续坚定捍卫和践行多边主义,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坚定推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

  新华社记者:美方近来明显加大介入南海问题。蓬佩奥声明否定中国在南海主权权益,美军在南海举行双航母演练,并频频派军机军舰抵近侦察。有人认为,美国在南海制造摩擦冲突的可能性上升。南海还能否保持风平浪静?

  王毅:最近美国在南海不断挑事:一是违背多年来不选边站队的承诺,公然介入南海领土主权争议。二是不断加大和炫耀在南海军事存在,仅今年上半年美国军机在南海的活动就多达2000多次。三是大肆挑拨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干扰“南海行为准则”的磋商进程。美方的目的就是要把南海搞乱,把地区国家绑上美国战车,从而服务于其国内政治和地缘战略。地区国家都要提高警觉,不能让美方肆意破坏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发展成果。

  南海是地区国家的共同家园,不能成为国际政治的角斗场。经过多年努力,地区国家已经找到了妥善解决分歧的有效途径,达成了中国和东盟国家共同维护南海和平稳定的明确共识。事实已经证明,通过对话解决争端才是最符合地区国家利益的正道,维护南海和平稳定是地区国家共同的任务。当前形势下,中方建议排除一切干扰,尽快重启“南海行为准则”磋商,争取早日达成这一有利于维护南海长治久安的地区规则。同时,中国也愿继续同沿岸国加强海上合作,深化安全互信,推动共同开发,真正使南海成为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

  新华社记者:当前中美关系处于建交以来最困难的时期。从现在到11月美大选前,你对中美关系感到乐观还是悲观?中美双方当前最需要做什么?

  王毅:中国的对美政策保持着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我们也做好了中美关系爬坡过坎、经历风雨的准备。从根本上讲,美国寻求将中国打造成对手是严重战略误判,是把自身战略资源投入到错误的方向。中方始终愿本着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精神,与美方共同构建一个协调、合作、稳定的中美关系。同时,我们也必将坚定捍卫自身的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因为这是作为一个独立主权国家的正当权利。美国应当履行《联合国宪章》倡导的各国主权平等原则,学会并适应与不同制度、不同文明和平共存,接受世界走向多极化的现实。

  面对中美关系建交以来的最复杂局面,我们有必要为中美关系树立清晰框架:

  一要明确底线,避免对抗。中美关系要健康发展,关键是坚持相互尊重。中国从来无意也不会干涉美国的大选和内政,美国也应该丢掉按自己的需要改造中国的幻想,停止对中国内部事务的无理干涉,停止对中国正当权益的蛮横打压。

  二要畅通渠道,坦诚对话。对话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没有对话,问题只会越积越多,甚至导致失控。中方对话的大门是敞开的,我们愿秉持平等开放态度同美方沟通交流,恢复重启各层级、各领域的对话机制。

  三要拒绝脱钩,保持合作。中美利益已深度交融,强行脱钩将使两国关系受到长远冲击,危及国际产业链安全和各国利益。疫情当前,我们愿与美方在疫情防控、经济复苏等领域开展互利合作,相互借鉴和分享抗疫经验,共同参与和推动全球抗疫多边合作。

  四要放弃零和,共担责任。这场疫情再次证明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当今世界全球性问题层出不穷,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挑战交织,几乎所有的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都离不开中美以及世界各国的协调应对。中美双方应当秉持人类情怀,履行大国责任,在联合国等多边机制中开展必要协调合作,共同致力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杨洁篪署名文章:尊重历史 面向未来 坚定不移维护和稳定中美关系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中国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8月10日就中美关系发表署名文章强调,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维护和稳定中美关系事关两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福祉,也关乎世界和平、稳定、发展。习近平主席2014年即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中美合作可以办成有利于两国和世界的大事,中美对抗对两国和世界肯定是灾难。下面是全文:

尊重历史 面向未来

坚定不移维护和稳定中美关系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杨洁篪

  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维护和稳定中美关系事关两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福祉,也关乎世界和平、稳定、发展。习近平主席2014年即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中美合作可以办成有利于两国和世界的大事,中美对抗对两国和世界肯定是灾难。双方应该登高望远,加强合作,坚持合作,避免对抗,既造福两国,又兼济天下。在两国元首庆祝建交40周年互致贺信时,习近平主席指出,中美建交40年来,两国关系历经风雨,取得了历史性发展,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巨大利益,也为世界和平、稳定、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历史充分证明,合作是双方最好的选择。美方也表示,多年来,中美关系取得了巨大发展。

  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美两国的共同责任和使命,需要双方正确看待和妥善处理彼此关系,形成和而不同的相处之道。正是基于这一点,中美双方同意共同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本届美国政府执政后中美双方同意共同推动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

  但是,近一个时期以来,美国一些政客接连抛出种种谬论,恶毒攻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治制度,蓄意歪曲并全盘否定近50年来中美关系的历史。他们试图用谎言蒙蔽美国人民,欺骗国际舆论。国际社会有目共睹,是美执政当局单方面挑起事端,采取一系列干涉中国内政、损害中方利益、严重破坏中美关系的错误言行,导致两国关系出现建交以来异常复杂严峻的局面。对此,中国政府已经全面阐明了中方立场,予以坚决回应,坚定不移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定不移维护和稳定中美关系。

  中美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事关中美两国和世界的当下与未来,符合中美两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绝不能任由美国一小撮政客出于一己私利,把中美关系推到十分危险的境地。

  一

  中美两国人民有着友好交往的历史,曾经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并肩战斗。1949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获得了解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毛泽东主席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平等互利、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基础上同一批又一批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然而,由于美方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拒绝承认的错误政策,致使中美陷入长期相互隔绝、彼此敌对状态。历史总是要前进,时代总是要进步,这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中美两国人民对彼此始终怀有友好的感情,双方寻求友好交往和互利合作的努力从未停息。1970年,毛泽东主席在会见美国记者斯诺时表示:“中美两国总要建交的。中国和美国难道就一百年不建交啊?”尼克松总统在1970年也指出:“我们改善同北京的实际上的关系,这肯定是对我们有益的,同时也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高瞻远瞩,亲自决策并推动实施了中美“乒乓外交”,基辛格博士1971年7月秘密访华,中美实现关系正常化渐成大势所趋。

  1972年2月,应周恩来总理邀请,尼克松总统对中国进行了“破冰之旅”,实现了“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尼克松总统在人民大会堂欢迎宴会致词时表示,我是为了美国人民的利益而来。你们深信你们的制度,我们同样深信我们的制度。我们在这里见面,并不是由于我们有共同的信仰,而是由于我们有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希望。我们没有理由要成为敌人。现在是我们两国人民攀登伟大境界的高峰,缔造新的、更美好世界的时候了。中国领导人强调,中美双方要弄清楚彼此之间的分歧,努力寻找共同点,使我们两国的关系有一个新的开始。

  中美双方在尼克松总统访华期间发表“上海公报”,在肯定两国共同点的同时,如实列出双方存在的分歧,明确指出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外交政策有着本质的区别,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双方还声明,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是符合所有国家利益的。这一历史性文件载明了中美双方愿意秉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求同存异原则处理两国关系的重要共识。“上海公报”充分体现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精神,符合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从基辛格秘密访华到尼克松总统正式访华,中美关系迈出了走向正常化的重要一步。卡特政府接受中方提出的“断交、撤军、废约”三原则,并在此基础上与中方就妥善处理台湾问题达成一致。中美双方1978年12月16日发表的“建交公报”申明,美方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建交。

  在中美关系“破冰”、正常化直至建交的过程中,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和尼克松、卡特、基辛格等中美老一辈领导人和政治家从两国人民根本利益出发,以非凡的战略眼光和卓越的政治勇气,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作出了历史性的政治决断。“上海公报”、“建交公报”以及1982年着重解决美国售台武器这一历史遗留问题的“八·一七”公报,确立了一个中国原则,确认了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求同存异等处理两国关系的准则,构成了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

  历史事实是,中国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一直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道路,从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开始,两国关系就是建立在双方承认并尊重彼此社会制度不同这一共识基础之上。当前,美方一些政客声称美国当初与中国接触和建交是为了改变中国,美国对华接触政策已全面失败,污蔑中国多年来欺骗美国,渲染意识形态对立,竭力鼓吹冷战思维。这是对几十年来中美两国各界人士为推动中美关系发展所作巨大努力和贡献的莫大亵渎。然而,事实就是事实,历史岂容篡改。我们要以对历史和人民负责的态度,激浊扬清,还历史以本来面目,共同维护好中美关系的基础,维护好中美两国人民的友好感情,否则历史和人民决不会答应。

  二

  中美建交后,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两国关系历经风雨和坎坷,取得了历史性发展,不仅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巨大利益,也有力促进了世界的和平、稳定、发展。中美合作从来都是互利共赢的,41年来两国和世界各国都是中美关系发展的受益者。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凭着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取得了巨大发展成就。在此过程中,中国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同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也为包括美国在内世界各国提供了持续的增长动力和重要机遇。中美贸易额较建交之初增长了200多倍,双向投资从几乎为零到近2400亿美元。中国物美价廉的商品给美国消费者带来了实惠,中国广阔的市场和良好的营商环境为美国企业提供了丰厚利润。

  中美人员往来从每年几千人次增长到超过500万人次,中国在美留学生总数超过40万人。两国建立了50对友好省州关系和227对姐妹城市。从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灾害到2008年汶川重大地震灾害,中美两国人民感同身受,纷纷向对方施以援手。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美两国各界相互驰援。中国有关省市、企业和机构向美方受疫情影响的州市、社区和民众捐赠口罩、防护服等医用设备,并向美方供应了大批抗疫物资。

  中美两国同世界各国一道,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安全与发展。双方在朝鲜半岛、阿富汗、中东等地区热点问题上保持了密切沟通协调,与相关国家一道推动有关问题的政治解决进程。中美在反恐、防扩散、禁毒、疾病防控、减贫、维和、打击芬太尼滥用走私活动等领域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2001年,美国遭受“9·11”恐怖袭击后,中国政府和人民即向美国政府和人民表示慰问,中美在反恐和防扩散领域加强协调与合作。同时,中方一直强调在反恐问题上不能采取双重或多重标准。面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中美和各国合力应对,为维护国际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复苏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中美等国携手推动下,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得以签署,为促进全球气候变化合作提供重要动力。中美双方还在东帝汶开展粮食安全三方合作,联合培训阿富汗外交官,在非洲联手抗击埃博拉疫情,成为两国协助第三国加强能力建设的范例。

  当然,41年来,中美关系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中美之间也曾经历过风风雨雨和重大波折,但两国都能够从历史和大局出发,管控矛盾和分歧,妥善处理敏感问题,维护了中美关系总体稳定发展的势头。事实证明,中美之间没有过不去的坎,关键在于要有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求同存异的诚意,在于要有对历史和人民负责的担当。

  回顾41年的中美关系,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许多宝贵的历史启迪:一是要始终从中美两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全人类前途命运出发考虑和处理两国关系,为中美两国好,也为世界各国好。二是要始终坚持中美关系的正确方向,牢牢把握两国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三是要始终建设性管控分歧,恪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原则和精神,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四是要始终致力于扩大中美合作,遵循合作共赢原则,为两国和世界带来更多福祉。这些有益经验过去管用,现在管用,今后也管用。

  三

  中美关系正面临新的国际国内环境。在这一背景下,维护和稳定两国关系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尊重历史,与时俱进,继往开来,而不应歪曲历史、否定历史、开历史倒车。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形势中不稳定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等给各国安全和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同时,各国经济相互联系,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命运休戚与共,世界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任何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正如习近平主席2017年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的重要演讲指出的,宇宙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有一个家园;珍爱和呵护地球是人类的唯一选择。各国应该共同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世界各国历史文化、政治制度、发展模式等各异,都在走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我们尊重各国选择的发展道路,希望各国都发展得好。中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坚持走这条道路取得了巨大成就,也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美国一些政客狂妄无知,违反联合国宪章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动辄粗暴干涉其他国家内政。美方诋毁抹黑中国政治制度、离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关系的图谋注定要失败。他们应该明白,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得到14亿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和支持。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这正是中国共产党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衷心拥护的根本原因。美国一些政客越是挑拨离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血肉联系,越会激起中国人民的义愤,中国人民将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更加奋发前行。同样必须指出的是,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中国人民对世界和美国有着清楚了解和深刻认知,有能力对事物作出正确判断,不是美方某些人可以随便蒙蔽的。我们没有兴趣干涉美国的内政,美方也应尊重中国对自身发展道路的选择。中国人民追求国家发展和美好生活的正当权利理应受到尊重。任何旨在剥夺中国人民发展权的图谋都是白日做梦。中国人民有高度的自信,国际社会看得也很清楚。

  今天,中国人民正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不懈努力。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也希望其他国家共同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坚定不移致力于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中国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开放的大门将越开越大;中国坚定不移同各国加强互利合作,携手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积极倡导共建“健康丝绸之路”,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在全球严峻疫情下取得超出预期的表现,充分显现了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潜力。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的那样,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我们欢迎包括美国企业在内的各国企业继续来华投资兴业,并为他们继续创造更加良好的营商环境。

  中国对发展中美关系的政策立场一以贯之,保持高度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我们致力于发展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中美关系,同时将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中国发展的根本目标,是为让中国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为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发展和繁荣作出更大贡献。中美对话合作不是单行道,不是单方面的恩惠,是平等互利的。中国是讲原则、讲道理、讲信誉的国家,也是讲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国家。国际社会已经充分表明,希望中美关系能够健康稳定发展,不希望中美走向对抗冲突。美方一些政客出于一己私利,以种种手段威逼打压其他国家选边站队。国际社会对此是深恶痛绝的。美方这些政客的图谋决不会得逞。

  四

  中美双方要坚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出发,本着对历史、对人民负责的精神,把握好两国关系发展的方向,以两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根本利益为念,加强接触对话沟通,美方应同中方一道共同推动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使两国关系重回正确轨道。

  国际社会要继续加强合作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流行性疾病不分国界和种族,是人类共同的敌人。团结合作是最有力的武器,各国唯有共同应对,才能战而胜之。中方支持国际社会在世界卫生组织领导下加强抗疫合作,全力争取早日战胜疫情。中国人民真诚希望美国早日控制住疫情蔓延势头,减少疫情给美国人民带来的损失。美国一些政客应立即停止将疫情政治化、把病毒污名化,停止向中方“甩锅”、推责,担负起对本国国民以及作为一个大国应当承担的国际责任,与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全球抗疫合作,共同挽救人类生命。

  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台湾、涉港、涉藏、涉疆问题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事关中方核心利益。中方严正要求美方慎重妥善处理有关问题,立即停止干涉中国内政。对美方损害我国核心重大利益的言行,我们已经并将继续采取坚定、必要的反制措施。中方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决心坚定不移。

  要避免战略误判,管控分歧。对中美两国而言,合作共赢是唯一正确选择。美方必须摒弃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的错误行径。中美双方要开展各领域对话沟通,中方同美方对话沟通的大门始终敞开。双方应以沟通促进合作,以对话妥处分歧。

  要拓展各领域互利合作。希望美方同中方加强配合,为落实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创造有利条件。美方应停止打压中国企业的霸凌行为,为中国企业经营投资提供公平、开放、非歧视性的环境。双方要拓展能源、执法、禁毒、地方、人文等领域交流合作。中美两军应加强接触交往,用好互信机制,使两军关系成为两国关系的稳定因素。双方还应就朝鲜半岛、阿富汗、中东、网络安全、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等国际地区问题继续开展协调合作,让两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从中美及其他国家的合作中得到更多利益。

  要维护中美关系的民意基础。中美人民友谊蕴含了几十年来两国人民的无数心血,值得我们倍加呵护。美国一些反华势力滥用“国家安全”概念,蓄意阻挠中美正常交往,刻意误导美国民众,企图给两国关系造成不可逆的破坏。美国各界有识之士深知维护中美关系和两国人民友谊的重要性,纷纷站出来对反华势力的倒行逆施表明反对立场。中美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是一些美国政客的政治操弄可以隔断的。中方欢迎更多美国各界人士来华亲身感受真实的中国,将继续鼓励和支持两国人民开展教育、科技、文化、体育、青年、媒体等各领域交流合作。

  维护和稳定中美关系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我们敦促美方决策者尊重历史事实,认清时代潮流,正视美国各界有识之士的呼声,倾听世界各国的呼吁,纠正错误、改弦易辙,同中方相向而行,在相互尊重基础上管控分歧,在互利互惠基础上拓展合作,共同推动中美关系回到健康稳定发展的轨道。

编辑 雪霏

专访:桂从友大使接受北欧绿色邮报网书面专访展望中瑞关系未来发展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今天是中国驻瑞典大使桂从友抵瑞履职三周年的日子。在过去三年里,他走访了瑞典的许多城市和乡村,亲自考察了瑞典多个行业的发展,深入实际,广交朋友,给很多和他接触过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足迹北到柳里奥,南到卡尔玛,西到哥德堡,深入基层,增进感情。日前,围绕中瑞关系的话题,北欧绿色邮报网对桂大使进行了书面专访。全文如下。

问:桂大使您好,今年8月您抵瑞履职3周年,在过去的3年中,您兢兢业业,开拓进取,为中瑞关系的友好发展做了很多工作。3年里您也走访了瑞典很多地区,您对瑞典印象如何?

答:3年来,我访问了瑞典三分之二的省份,与当地社会各界和普通民众广泛交流,走访了不少企业、工厂和农场,深入体会了各地风土人情和社会经济特点,了解了瑞典社会各界和普通民众对发展中瑞关系的愿望和想法。我结识了很多瑞典朋友,留下了很多难忘的回忆。瑞典社会各界人士和民众善良热情,对中国怀有友好感情,支持两国人民开展各领域友好合作交流。我认为,这是瑞典社会对华民意主流。

瑞典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绿色环保理念也令我印象深刻。在蓝天绿水间,我和瑞典朋友经常讨论如何将瑞典可持续发展的先进理念、技术与中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对接。我们一致认为,中瑞两国发展理念契合,产业互补性强,在扩大绿色环保、生态科技等领域合作方面大有可为,能够携手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可持续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问:您如何评价当前的中瑞关系?对中瑞关系的未来有何展望?

答:今年是中瑞建交70周年。70年前,瑞典在西方国家中率先超越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差异,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70年来,友好交往始终是我们两国关系的主旋律,中国视瑞典为友好国家和重要合作伙伴。

现在,我们两国互为在北欧和亚洲的最大贸易伙伴。瑞方多年保持对华贸易顺差,中瑞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交流密切。中瑞在多边领域也保持着良好沟通,共同倡导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反对保护主义,维护经济全球化和多边贸易体制,致力于地区热点问题的和平解决,共同为世界和平稳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瑞70年友好合作的政治基础是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不干涉内政。70年来的经验一再证明,双方只要保持这一原则,两国关系就能够顺利发展,双方交流合作就能顺畅地开展,反之就会遇到困难,合作就会受影响。在建交70周年之际,我们更要保持建交初心,超越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差异,排除干扰,共同努力推动中瑞友好合作关系健康稳定向前发展。

问:中瑞有哪些领域可以进行更多的合作?

答:当前,疫情仍在世界范围内蔓延,全球经济下滑、增长动能不足,国际环境也面临更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这给包括中瑞在内的各国提出了新的挑战。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中国发展坚持开放共赢,致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多年来均超过30%。面对当前的全球性危机,中国稳步推进复工复产,经济稳步复苏,承担起了大国的责任。二季度GDP增长3.2%,7月份货物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6.5%。可以预见,下半年中国经济将持续向好,这为中瑞合作提供更多机遇。中瑞在高端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绿色交通、智慧城市等领域有深入合作,近期因应疫情带来的医疗保健、跨境电商等行业的发展也有望成为双方务实合作新增长点。希望双方实业界抓住新机遇,积极拓展双方务实合作。

问:您能否介绍当前中国的抗疫情况?

答: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暴发蔓延,成为二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公共卫生危机,给世界造成全方位冲击,也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面对突如其来的严峻考验,中国党和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果断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采取了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措施。14亿中国人民上下一心,同舟共济,经过艰苦卓绝努力,取得防控抗疫重大战略性成果,维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与此同时,中国党和政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稳步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坚持新发展理念,中国经济逆势上扬,GDP增速由负转正,第二季度增长3.2%,成为第一个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和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了信心和动力。

习近平主席强调,人类是命运共同体,团结合作是国际社会战胜疫情最有力的武器。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支持各国人民团结抗疫。习近平主席亲力亲为开展元首外交,发出国际社会携手抗疫、共克时艰的最强音。中国向世界卫生组织捐资5000万美元,向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紧急医疗物资援助。接下来,中国还将继续推进疫情防控国际合作一系列举措,包括提供20亿美元国际援助、设立全球人道主义应急仓库和枢纽、建立对口医院合作机制、在新冠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等。中国将坚定地与包括瑞典在内的国际社会携手抗击疫情,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问:您对瑞典华侨华人有什么期望?

答:海内外中华儿女永远是骨肉相连的一家人。长期以来,旅瑞华侨华人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立自强,克勤克俭,积极融入当地社会,为瑞典社会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同时,广大旅瑞华侨华人积极传承中华文化,为祖(籍)国发展献计献策献力,推动中瑞友好交流与合作,我对此予以充分肯定。今年国内发生新冠疫情以来,广大旅瑞侨胞第一时间自发组织,筹集捐赠防疫物资和资金,一些侨领、侨胞还亲自运送防疫物资到国内抗疫第一线。当前国内疫情防控取得的重大战略性成果与包括瑞典侨胞在内的广大海外华侨华人的贡献是分不开的,你们的贡献祖国永远不会忘记!

瑞典疫情发生以来,旅瑞侨胞又在各自的岗位上为瑞典抗疫出谋划策、筹集分发物资。广大侨社带领侨胞们积极行动,互帮互助,采取严格防控措施,保障了自身健康安全。当前疫情仍在世界范围内蔓延,瑞典疫情也还在持续,希望广大侨胞在继续做好防控工作的同时,更加深入地融入当地社会,并大力推动中瑞各领域交流和合作,更加积极主动地承担起中瑞友好合作桥梁和纽带作用,为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献计献策献力。

(主编 陈雪霏)

习近平:中国始终支持多边主义、践行多边主义,以开放、合作、共赢精神同世界各国共谋发展。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表示,中国始终支持多边主义、践行多边主义,以开放、合作、共赢精神同世界各国共谋发展。

他是7月28日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第五届理事会年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致辞时说这番话的。

习近平积极评价亚投行不断发展壮大,指出亚投行应该成为促进成员共同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平台。各成员要聚焦共同发展、勇于开拓创新、创造最佳实践、坚持开放包容,把亚投行打造成推动全球共同发展的新型多边开发银行、与时俱进的新型发展实践平台、高标准的新型国际合作机构和国际多边合作新典范。

习近平在致辞中说,“2013年年底,我代表中国提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推动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深化区域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开业4年多来,亚投行坚持国际性、规范性、高标准,实现良好开局,从最初57个创始成员,发展到今天的来自六大洲的102个成员,朋友圈越来越大、好伙伴越来越多、合作质量越来越高,展示了专业、高效、廉洁的新型多边开发银行的崭新形象”。

习近平指出,“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实践表明,人类是休戚与共、风雨同舟的命运共同体,唯有相互支持、团结合作才是战胜危机的人间正道。解决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矛盾,各国应该努力形成更加包容的全球治理、更加有效的多边机制、更加积极的区域合作。亚投行应该成为促进成员共同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平台:

  一是聚焦共同发展,把亚投行打造成推动全球共同发展的新型多边开发银行。亚投行应该致力于服务所有成员发展需求,提供更多高质量、低成本、可持续的基础设施投资,既要支持传统基础设施,也要支持新型基础设施,为促进亚洲及其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动力。

  二是勇于开拓创新,把亚投行打造成与时俱进的新型发展实践平台。亚投行应该创新发展理念、业务模式、机构治理,通过灵活多样的发展融资产品,促进互联互通,推动绿色发展,支持技术进步。

  三是创造最佳实践,把亚投行打造成高标准的新型国际合作机构。亚投行要把遵循国际通行标准、尊重普遍发展规律同适应各成员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有机结合起来,创造国际发展合作最佳实践。

  四是坚持开放包容,把亚投行打造成国际多边合作新典范。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顺应世界经济格局调整演变趋势,同更多发展伙伴开展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习近平最后强调,中国始终支持多边主义、践行多边主义,以开放、合作、共赢精神同世界各国共谋发展。中国将继续同各成员一道支持亚投行、办好亚投行,为国际社会应对风险挑战、实现共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时评:中国加入联合国《武器贸易条约》值得称赞

北欧绿色邮报网主编 陈雪霏

据新华社布鲁塞尔记者王子辰7月7日报道,欧盟对外行动署新闻发言人7日发表声明说,中国加入《武器贸易条约》有助于推进实现该条约的目标,即规范常规武器国际贸易、防止和消除常规武器弹药非法贸易和防止常规武器弹药转移。

  声明说,与所有国际条约一样,全面执行和普遍加入至关重要。中国加入《武器贸易条约》是一个重要进展,因为更负责任的全球武器贸易将有助于和平、安全和稳定,减少人类痛苦,促进合作、透明度和增加信任。它还将为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欧盟支持各国普遍加入和执行《武器贸易条约》,与世界各国分享关于如何根据该条约建立或改进其武器出口管制制度的专门知识。

  《武器贸易条约》于2013年4月2日在联合国大会上通过,并于2014年12月24日生效。今年6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入《武器贸易条约》的决定。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7月6日向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交存中国关于《武器贸易条约》的加入书。根据规定,加入书自交存之日起90天后生效。中国加入后,《武器贸易条约》共有107个缔约国。

  2013年,美国时任总统奥巴马曾签署《武器贸易条约》,但在美国步枪协会等政治势力反对之下,美国参议院从未批准这一条约。2019年4月2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美国将撤销在《武器贸易条约》上的签字。

北欧绿色邮报网认为,中国加入《武器贸易条约》有三个重大意义。第一,充分展示了中国履行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承诺。众所周知,导致人类生命最大伤害的不是核武器,因为它使用的机率很小,除了二战的时候,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放两颗原子弹以外,之后,几乎没有用过原子弹,因为杀伤力太大,以至于在美国前总统里根时代提出了避免第一次打击的理念,那就是要维护世界和平,谁也不要先动手,因为核武一旦被应用,或者说,核武使用之时,即是地球毁灭之日。要想全人类从地球上消失,那就是使用核武器的下场。那种伤害是毁灭性的不可挽回的,是人类必须避免的。任何人如果使用,必将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而常规武器和小武器往往是非洲,中东等一切不发达地区战乱不断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正是这些常规武器,小武器更贴近人,因此,往往会造成死伤,而且死伤得很痛苦。就是说,如果你一下子死亡了,痛苦并不是那么大。一了百了。但是,常规武器受伤了,弹片,截肢等等落下的伤害几乎是一辈子的。往往结成仇恨,造成世代不宁。

因此,中国加入《武器贸易条约》表明地球上五分之一的人都规范了武器贸易,十分有利于世界和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必须为中国点赞。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也为世界做出榜样。置身于世界道德至高点。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美国,俄罗斯,法国等老牌武器出口国家都纷纷向印度等蠢蠢愚动的国家和地区出售各种过时的武器,实际上,就是想多卖钱,故意挑起地区的不安和动荡,然后,再继续向该地区出售武器。

美国和俄罗斯在武器方面曾经而且依然是世界大国,没有太多其他产品出口,因为其他基础产品基本上都被中国等其他国家出口了,他们剩的最多的就是武器。同时,超级大国脸皮又厚,以为世界人民拿他们也没有什么办法,所以,就经常明目张胆地,堂而皇之地出口武器。还都是总统亲自出马。

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每年的研究报告可以看出,美国年年都是军费最高的国家,武器出口最多的国家。俄罗斯紧随其后。

当然,常规武器和小武器出口的国家更多。现在中国加入《武器贸易条约》,充分展示了中国的大国担当。这是真正值得称赞的实际行动。

纵观世界局势,经常有个别国家长期处于战乱和动荡之中,如果仔细分析,可以看出其背后,个别大国都在其中扮演着很不光彩的角色。可以说,大坏蛋都在背后。欧盟国家多年来,一直扮演着为某些大国在后面擦屁股的角色。所谓人道主义行动固然是好,但如果要知道根本就是某些大国在前面扔武器的结果,那这些努力就很难医治好战争的创伤。造成无数的难民流离失所,最后跑到欧洲来,让欧洲来承受其中的巨大包袱。还有很多难民被关在难民营,经常缺吃少穿,妇女儿童受到虐待。让难民重返家园才是正道。要让他们重返家园,那么家乡重建和平与发展的环境才是根本。

中国签署《武器贸易条约》的第二个意义是有助于减少战争和冲突,促进和平与发展。因为它让人们越来越清晰背后的猫腻。越来越让黑暗展示在阳光之下,进而消除黑暗。

第三、笔者相信,中国的实际行动也可以带动一些国家,继续签署该条约,从而为世界和平作出贡献。从另一个角度讲,欧盟已经发表声明称赞中国的行动,这说明,这一行动也促进了中国和欧盟的友好关系。也是意义十分重大。

从这些意义上讲,中国的行动十分值得称赞。

相关内容:

《禁止生物武器公约》

  《禁止发展、生产、储存细菌(生物)及毒素武器和销毁此种武器公约》(即《禁止生物武器公约》,下称“《公约》”)于1975年3月生效,截至2020年4月共有183个缔约国。中国于1984年11月15日加入公约。公约对于禁止和销毁生物武器、防止生物武器扩散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包括生物武器在内的一切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重视公约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的积极作用,支持公约的宗旨和目标。

  (一) 国家履约

  中国一贯全面、认真履行公约义务。中国制定并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保证公约的有效实施。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01年12月通过了《刑法》修正案(三),将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或投放毒害性物质和传染病病原体等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定为犯罪,并予以刑事处罚。

  中国不断加强履约机制建设,建立了由外交部、国防部、科技部、农业部、卫生计生委、商务部、海关总署、中科院等相关政府主管机构组成的国家履约机制。各部门各司其职,形成了明确分工和协调机制,确保各项履约法规和措施的贯彻落实。

  中国坚决反对生物武器及其技术的扩散,并不断加强生物两用物项和技术的出口管制。2002年12月,中国颁布实施了《生物两用品及相关设备和技术出口管制条例》及其管制清单,并于2006年7月修订了管制清单。

  中国政府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生物安全问题,并根据相关领域的法律法规进行严格管理。

  中国建立了全国性疫情监测与防控体系,不断提高公共卫生水平,增强对重大疫情的防控能力,重视对从事生物科研和教育工作者的生物安全和道德规范教育。

  自1988年以来,中国按照公约二审会的决定,逐年按时向联合国提交公约建立信任措施宣布材料。

  中国还积极参与生物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与“澳大利亚集团”等多国出口控制机制保持对话与交流。

  (二)积极参与加强公约有效性的多边进程

  中国一贯支持加强公约有效性的多边进程,积极参加了公约议定书的谈判及相关国际会议,对议定书未能达成表示遗憾。

  公约第八次审议大会于2016年11月7日至25日举行,对2011年以来多边生物军控进程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通过了最后文件,决定未来四年每年举行一周缔约国会议,并相应延长“履约支持机构”授权。在第八次审议大会上,中国积极、主动、深入参会,提出了“制定生物科学家行为准则范本”和“建立生物防扩散出口管制和国际合作机制”两个倡议。

  在2017年公约缔约国会议上,各方普遍希望就新的会间工作计划达成一致,以推动公约进程不断发展,会议最终通过公约2018年至2020年工作计划,就国际合作、科技发展、国家履约等问题开展合作。

  2018年6月,中国政府与公约履约支持机构合办的“构建全球生物安全命运共同体:制定生物科学家行为准则”国际研讨会在天津举行。各方重点围绕“生物科学家行为准则范本”草案进行研讨,深入讨论合成生物学、基因编辑技术等生物科技发展给生物安全带来的影响,不断推进“准则”制定工作。

  2017年至2019年,中国在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举办了三期“生物安全实验室管理与技术国际培训班”,为发展中国家培养传染病防控研究人才提供协助。

  2019年7月,在公约专家会期间,中国举办了“加强生物安全实验室能力建设,促进生物科技合作交流”专题边会,促进会间会进程,分享中国科学家的经验。

  在2019年12月公约缔约国会议上,各方围绕公约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展开讨论,但各方立场分歧较大,未达成会议报告。在会上,中国阐述了中国对全球生物安全形势的看法和主张,介绍了中国在生物安全领域的最新实践。

  中方将继续致力于公约进程,进一步推动加强公约普遍性,促进公约的全面有效实施,深化生物安全国际合作,构建全球生物安全命运共同体。

《禁止化学武器公约》[字体:]      打印本页

  《禁止化学武器公约》(下称“《公约》”)于1993年1月13日开放供签署,1997年4月29日生效,至2019年12月,共有193个缔约国。《公约》是第一个全面禁止、彻底销毁一整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具有严格核查机制的国际军控条约,对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一贯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包括化学武器在内的一切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支持《公约》的宗旨和目标。中国积极参加了《公约》的谈判,并于1997年4月25日加入《公约》,是《公约》的原始缔约国。中国积极支持禁止化学武器组织的工作,认真履行《公约》义务。

  1、履约机构

  中国设立了“国家履行《禁止化学武器公约》办公室”(即国家履约机构),负责全国的日常履约事务,还建立了省市级履约机构,形成覆盖全国、管理有效的履约体系。

  2、履约立法

  中国政府先后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监控化学品管理条例》(1995年)、《各类监控化学品名录》(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监控化学品管理条例>实施细则》(1997年颁布,2018年修订)、及《列入第三类监控化学品的新增品种清单》(1998年),确立了中国履行《公约》的法律保障体系,并形成了一整套对附表化学品的生产、经营、使用、储存及进口等的有效管理体系。中国政府还颁布实施了《有关化学品及相关设备和技术出口管制办法》(含出口管制清单,2002年),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了对有关化学品及双用途化学设备和技术的出口管制。为了预防和惩治利用有毒化学品等实施恐怖活动的行为,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01年12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三),明确将非法制造、运输、储存或投放毒害性物质等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定为犯罪,并规定了相应的刑事处罚。

  3、宣布、视察及与禁止化学武器组织的合作

  中国根据《公约》规定,按时提交各类宣布,顺利接待了禁化武组织602次视察(截至2019年12月)。中国还积极参加禁化武组织的各项活动,与技秘处联合在华举办过八次防化与援助培训班、两次视察员培训班、三次地区履约研讨会、第二届亚洲地区国家履约机构会议、第十三届亚洲地区国家履约机构会议暨首次亚洲地区教育与外联活动、化工安全与安保研讨会、首届亚洲地区国际合作研讨会、化学品贸易和出口控制研讨会等。

  4、公约在港澳台地区的适用

  2004年,香港特别行政区《化学武器公约(公约)条例》生效,特区政府并通过中央政府向禁化武组织提交了宣布。《公约》在澳门特别行政区的适用筹备工作正有序进行。中国将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积极寻求妥善解决《公约》在台湾地区的适用问题。

习近平在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上的主旨讲话(全文)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6月18日,在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主旨讲话,全文如下:

尊敬的拉马福萨总统,
尊敬的萨勒总统,
尊敬的各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
尊敬的非洲联盟委员会主席法基先生,
尊敬的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先生,
尊敬的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先生,

  在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时刻,我们举行这次中非特别峰会,同各位新老朋友通过视频相聚,共商团结抗疫大计,共叙中非兄弟情谊。感谢拉马福萨总统、萨勒总统同我一道倡议举办这次会议,感谢各位同事出席会议。我也向未出席会议的非洲各国领导人表示诚挚的问候!

  这次疫情突如其来,给世界各国带来严重冲击,夺走数十万人宝贵生命。在此,我提议,我们为在疫情中的不幸罹难者默哀,向他们的亲人表示慰问。

  ——面对疫情,中国和非洲经受了严峻考验。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努力,付出巨大代价,控制住国内疫情,但仍面临反弹压力。非洲各国政府和人民众志成城,非洲联盟全力协调,采取有力举措,有效缓解了疫情,成果来之不易。

  ——面对疫情,中国和非洲相互声援、并肩战斗。在中国抗疫最艰难的时刻,非洲送来宝贵支持,我们铭记于心。非洲疫情暴发后,中国率先驰援,同非洲人民坚定站在一起。

  ——面对疫情,中非双方更加团结,友好互信更加巩固。我愿重申,中方珍视中非传统友谊,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方加强中非团结合作的决心绝不会动摇。

各位同事!

  当前,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中国和非洲都面临抗疫情、稳经济、保民生的艰巨任务。我们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资源,团结合作,尽最大努力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降低疫情负面影响。

  第一,我们要坚定不移携手抗击疫情。中方将继续全力支持非方抗疫行动,抓紧落实我在世界卫生大会开幕式上宣布的举措,继续向非洲国家提供物资援助、派遣医疗专家组、协助非方来华采购抗疫物资。中方将提前于年内开工建设非洲疾控中心总部,同非方一道实施好中非合作论坛框架内“健康卫生行动”,加快中非友好医院建设和中非对口医院合作,共同打造中非卫生健康共同体。中方承诺,新冠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愿率先惠及非洲国家。

  第二,我们要坚定不移推进中非合作。为克服疫情带来的冲击,我们要加强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加快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果,并将合作重点向健康卫生、复工复产、改善民生领域倾斜。

  中方将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免除有关非洲国家截至2020年底到期对华无息贷款债务。中方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加大对疫情特别重、压力特别大的非洲国家的支持力度,包括进一步延长缓债期限,帮助其克服当前困难。中方鼓励中国有关金融机构参照二十国集团缓债倡议,根据市场原则同非洲国家就商业主权贷款安排进行友好协商。中方将同二十国集团成员一道落实二十国集团缓债倡议,并呼吁二十国集团在落实当前缓债倡议基础上,进一步延长对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相关国家缓债期限。

  中方希望国际社会特别是发达国家和多边金融机构在非洲减缓债问题上采取更有力行动。中方愿在尊重非方意愿基础上,同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及其他伙伴开展援非抗疫合作。

  推动非洲实现可持续发展是长远之道。中方支持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建设,支持非洲加强互联互通和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建设,愿同非方一道,共同拓展数字经济、智慧城市、清洁能源、5G等新业态合作,促进非洲发展振兴。

  第三,我们要坚定不移践行多边主义。团结合作是抗击疫情最有力的武器。中方愿同非方一道,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全球治理体系,支持世卫组织为全球抗疫作出更大贡献。我们反对将疫情政治化、病毒标签化,反对种族歧视和意识形态偏见,坚定捍卫国际公平正义。

  第四,我们要坚定不移推进中非友好。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中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加强合作。我愿同各位同事保持密切联系,夯实友好互信,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支持,共同维护中非和发展中国家根本利益,推进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高水平发展。

  各位同事!

  我们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一致决定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今天我们召开团结抗疫特别峰会,就是用实际行动践行北京峰会承诺,也是为国际抗疫合作贡献力量。我相信,人类终将战胜疫情,中非人民也终将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谢谢。

瑞典外交部向10个欧洲国家解除禁飞令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瑞典外交大臣安.林德日前宣布瑞典向10个国家解除禁飞令,主要目的是有序地恢复欧洲的航空旅行。

这十个国家是冰岛、葡萄牙、西班牙、法国、比利时、卢森堡、瑞士、意大利、克罗地亚和希腊。仔细看这些国家里不乏感染十分严重的比利时,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和瑞士,但是,林德解释说,瑞典之所以向这10个国家解禁,主要是因为他们已经向瑞典解禁,因此,瑞典马上积极回应。不过她也强调,世界大部分国家目前依然在封国,关闭边界。对于这十个国家,到6月30日,可以开始订票出行。

对于其他国家,禁飞令要一直延续到8月31日,到时候再酌情而定。不过林德大臣说,外交部依然建议人们不要进行没有必要的旅行。对于周边国家尚未对瑞典解禁的国家,瑞典也不对他们解禁,就是不要到那里去旅行。

与此同时,北欧的租赁航空公司严阵以待,欢迎大家订票旅行。不过他们要求乘客都必须戴口罩上飞机。

邻国芬兰政府表示对部分饭店解除了禁令,但是,大家还需继续小心。瑞典的餐饮业也受到疫情的严重打击。但也有的饭店采取网上订购的方式,缓解疫情的打击。例如,斯德哥尔摩市中心火车站对面的熊猫饭店就坚持网上订购的方式。总经理黄炳旺表示,正是因为这里是市中心,平时来吃饭的上班族都不来了,因为他们都改成家里办公了。因此,他们采取网上订购。招牌菜港式烤鸭,熊猫饺子等都很受华人华侨的喜爱。如果订购满500克朗,还可以送饭上门。否则,自取。

桂从友大使在瑞典“一带一路”执行小组视频研讨会上致辞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中国驻瑞典大使桂从友阁下11日在瑞典“一带一路”执行小组视频研讨会上致辞。

他说,ta很高兴瑞典“一带一路”执行小组举办这次视频研讨会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机会。非常期待聆听各位嘉宾的高见。

  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造成二战以来最大的全球性危机,世界经济陷入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衰退。

  他说,疫情严重冲击中国经济。面对人民生命健康与眼前经济利益,中国毫不犹豫选择了前者。习近平主席亲自部署、亲自指挥,全国上下第一时间采取了最有效、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措施,在2个多月时间内控制住了疫情传播。现在,中国的生产生活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加速恢复,经济社会复苏势头强劲,81.2%的企业已达正常生产水平的八成以上;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比上月上升3.9个百分点,达到57.9%。市场主体信心强劲,活力不断迸发。

  疫情没有改变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和高质量发展前景。一是消费拉动力强劲。5月中国零售业、餐饮业商务活动指数保持在55%以上,云逛街、无接触零售、直播卖货等正成为撬动新消费的支点。二是新动能加速集聚。疫情发生以来,线上课堂、远程医疗、农村电商等新业态迅猛成长。1至4月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5%,3、4月增速分别反弹至8.9%和10.5%。三是外商信心不断增强。疫情发生以来,各地、各部门围绕企业纾困、畅通供应链、产业链等精准出台了近百项政策措施。由于中国营商环境稳定、综合竞争优势强劲、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超大,许多跨国公司正考虑在华扩张产业链。调查显示,约40%的外资企业表示近期还要加大对华投资。

  桂大使说,疫情再次证明人类命运休戚与共,进一步凸显了“一带一路”倡议所体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大意义。疫情之下,“一带一路”合作表现逆势抢眼。今年前4个月,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对53个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52.3亿美元,同比增长13.4%,比上年提升2.3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中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额逆势增长3.2%,高出外贸总体增速9.6个百分点。在欧亚地区大面积断航停航情况下,中欧班列1月至4月开行数和发货量同比上升24%和27%,累计运送近8000吨抗疫物资,成为欧亚大陆之间名副其实的“生命之路”。许多重点项目稳步推进,一大批暂时停工的项目已经复工复产,为各国战胜疫情、恢复经济提供了强大助力。

  桂大使说,当前,全球疫情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各国更要加强合作,坚持多边主义,携手为全球最终战胜疫情、恢复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在这方面,共建“一带一路”大有可为。

  第一,大力推进“健康丝绸之路”建设。各国应进一步加强抗疫国际合作,建立联防联控机制,推进“一带一路”卫生合作。完善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治理体系,坚定支持世卫组织在全球抗疫合作中发挥领导作用,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的支持,共同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第二,维护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应巩固拓展经贸互利合作,不断提升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持续推动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为稳定国际供应链和贸易体系提供支撑。中国愿同包括瑞典在内的更多国家在做好防控前提下,开通人员往来“快捷通道”和货物运输“绿色通道”,加快恢复经贸投资合作和人员往来,畅通各自和地区的经济循环。

  第三,加速培育经济发展新增长点。着力推动“数字丝绸之路”建设,运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5G等数字技术,助力各国疫情防控。依托数字基础设施,打造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慧交通等智能服务体系,提升消费服务水平,改善民生福利,为全球经济复苏提供更多新动力源。

  第四,坚定不移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各国应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反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抵制任何借疫情政治化、鼓吹“脱钩”的企图。中国将继续坚定不移推动对外开放,为各国企业扩大对华投资创造良好环境,大幅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中国海南省将建成世界最大自由贸易港,这是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相信这将为经济全球化、为促进中外贸易投资合作提供新的机遇和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