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赢在苏州”国际创客大赛(全欧生物医药专场)启动仪式在斯京举行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2018“赢在苏州”国际创客大赛(全欧生物医药专场)的启动仪式暨新闻发布会8日在中国小年之际在斯德哥尔摩举行。

中国驻瑞典大使馆科技处戴钢参赞出席并讲话。他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李克强总理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概念。这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可以说是走出了一条新路。科技部的统计已经有3000多家科技园。创业创新政策为中国解决了大学生就业的问题,也改变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五年前,很多家长都很难接受孩子大学毕业后去创业,总觉得呆在大机构比较稳妥。但是现在,很多人都觉得自己创业很自豪。大量人才都开始创业。例如,阿里,腾讯一开始也是小公司。这也是中国梦的一部分。

瑞典的大学很多,创新非常先进,但市场小,而中国的市场大,双方非常有互补性。

戴参说,他有同学在苏州高新区很成功地安家落户。两手空空带着包去了,但是,在当地得到了启动资金,从无到有,经过六年销售已经快一个亿了。他在那里成家立业,一切顺利,过上了幸福生活。通过这个生动的例子可以说明苏州的创新创业环境在全国都是非常好的。使馆非常支持这次大赛活动。

北欧华人创新创业协会(北欧华创)执行会长林颖博主持发布会。他说,“赢在苏州”国际创客大赛(原国际精英创业大赛)是苏州市国际精英创业周活动的海外板块,旨在为海外高层次人才打造高端创新创业平台,吸引优秀人才、优秀项目来苏州落户发展。

2018“赢在苏州”国际创客大赛(全欧生物医药专场)是“赢在苏州”海外创客大赛首次设立针对特定产业的专场比赛,将于2018526在以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评选颁奖而著称的斯德哥尔摩卡罗林斯卡医学院举办。

林颖博说,2018“赢在苏州”国际创客大赛(全欧生物医药专场)今年的奖金比往年高很多,一等奖5万人民币+20万天使投资及优惠落户政策奖励,同时所有报名项目都有机会获邀参加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7月10-12日)。大赛征集项目主要关注大健康领域,涵盖生物制药、疾病诊断、医疗器械、精准医疗、医疗服务、养老服务和保健等领域。同时邀请其它领域的创新创业人才报名参加2018年5月27日在德国法兰克福举办的2018“赢在苏州”国际创客大赛(欧洲赛区)比赛。

2018“赢在苏州”国际创客大赛(全欧生物医药专场)结合生物医药产业特点,首次加入创新洽谈会模块,开创创业大赛和创新项目对接及并购合作洽谈会并举的模式。创业大赛主要以承担过重大科研项目、拥有独立知识产权和智力成果的创新创业人才和初创企业为对象,欢迎处于创业各个阶段的人才和企业参与。报名项目也可以尚处于实验室阶段,但应具备比较清晰的产业化前景。对于处于创业初期的项目,组委会将会在创客加油站环节择优为其安排创业导师进行辅导。创新洽谈会向掌握一定核心技术的创新人才和有意进入中国市场的企业开放,苏州市将利用辖区内生物医药企业众多产业链完整的优势,在辖区企业和科研院所中为您的产品和技术征集合作方。

本届大赛于201821日至415期间接受报名。报名者可登陆大赛官网(www.LSciVentureCup.com)在线报名,或下载并填好报名表和商业计划书并早发送至活动组委会邮箱:contact@ LSciVentureCup.com 或 ncaie@hotmail.com。由于大赛采用每月滚动评审方式,报名者可先填报报名表,尽早提交,以增大获邀几率。咨询电话:0046700226288

出席启动仪式的嘉宾还有使馆科技处的胡志宇二秘,罗惠三秘,瑞典投资咨询公司英诺迪克有限公司的CEO鲍近女士,北欧中国可持续发展协会张寿廷会长,瑞典科技界代表和赛事组委会成员。他们将共同启动赛事的项目征集和现场活动筹备工作。

图文/陈雪霏

2018 Win in Suzhou Venture Contest for 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 Launched in Sweden

瑞典中国商会年会花絮:中瑞之间的“乒乓外交“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中国乒乓球称雄世界无敌手,偏偏多年出现了瑞典的瓦尔德内尔,中国不但无怨无悔,还高看瑞典一眼,因为终于找到对手了。可是如今老瓦已经退役。

在2月9日召开的瑞典中国商会年会上,瑞典欧盟与贸易部国务秘书奥斯卡.斯滕斯特伦在致辞中非常幽默风趣。他说,“去年瑞典政府最大的失败是输在乒乓球上。我和同事一起对阵中国大使馆,结果以零比四惨败(听众大笑)。所以,今年我们决定继续刻苦训练,等我们准备好的时候,我们会回来的。(哄堂大笑)。现在使馆迎来了新大使,而且有一个技艺精湛的馆员陈增乒乓球水平真高。所以,我们还得倍加努力。当然,这显示了我们中瑞之间非常友好的氛围”。随后,他还讲了4年之后的北京冬奥会,到那时,我们还会有更多的对阵。紧接着,他说,在数据统计方面有些差异,按照瑞典的统计,今年瑞典对华出口增长了35%。中国的统计增长了20%。

等到他讲完以后,回到座位上,中国驻瑞典大使桂从友站起来说,诸位,我要宣布一件事情,我还会邀请斯滕斯特伦先生和他的同事到我们使馆进行乒乓球比赛。(大家一听,都情不自禁地大笑起来)不过,我不会让我们使馆的专业选手跟你比赛(大笑),因为这样不公平(大笑),我会让他当我的教练,(大笑),然后我跟你比,估计你肯定能赢。大使秘书吕程翻译完了,大家又是一阵大笑,紧接着,是长时间的热烈掌声。会场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再说这吕翻译,以前一直听他那专业的瑞典语翻译,据了解,他是在瑞典留学专门学的瑞典语专业。今天为大使翻译的时候,却是用纯正的英音英语翻译。说实话,有一个好翻译,大使说的话,他的幽默风趣,一下子就能让人领悟,给人非常亲切的感觉,也能充分体现中国外交官的风采。从另一个角度讲,中国的年轻人也真是很优秀。

记者当年曾经见过原财政部司长金立群,当年就是英文法文都非常熟练。如今两鬓斑白的老金已经是亚投行的行长了。

说远了,联想到前一天在北欧部长级会议上,立陶宛的大使说到瑞典获得今年北欧地区动态增长第一名的原因时,他说,我认为瑞典去年与中国贸易出现顺差,这也是因为你们跟中国关系好才出现这种情况,你们是怎么搞的呢?

今日头条:桂从友大使出席瑞典中国商会成立一周年暨2018年年会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瑞典中国商会9日在斯德哥尔摩举办成立一周年暨2018年年会。中国驻瑞典大使桂从友先生和瑞典欧盟事务与贸易部国务秘书奥斯卡.斯特斯特伦等80多人出席了大会。

瑞典中国商会会长郝连才首先致辞。他说,在过去一年中,商会会员已经增加到30多个,既有华为、吉利等深耕瑞典市场的全球性私有中国知名企业,也有中国银行、中国国航、中国五矿、中国电信等全球500强中国国有控股大型企业;既有中兴通讯、人民网、山鹰股份等中国公开上市公司在瑞典的投资企业,也有荣泰投资公司等在瑞典市场活跃的中型和小型私有企业。

2017年,瑞典中国商会积极参与中瑞双边经贸活动。商会先后组织成员参加了在瑞典举办的中瑞第二届绿色发展论坛、在布鲁塞尔举办的中欧中小企业合作大会,以及在北京举办的瑞中基础设施合作论坛等活动,组织会员单位拜访了哥特兰省、东岳特兰省、西曼兰省等地方政府部门,以及瑞典中部商会、西曼兰商会等地方商协会组织,与当地投资促进机构、企业进行了广泛的交流,沟通了信息、加深了了解、拓展了市场。

2017年,瑞典中国商会立足“服务会员”,组织了一系列会员培训和商会会员的主题活动,比如组织了企业声誉风险培训、税务合规培训、中资企业北欧发展论坛,以及“中国电信”会员日等活动,开展了中资企业年度商业调查,开阔了眼界、提升了能力、增强了友谊。

展望2018年,我们相信,中瑞经贸与投资合作前景广阔。如果瑞典的技术和中国的生产相结合,不管是在中国市场,还是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广大发展中市场,将会成就更多优秀的中瑞企业。我们认为,瑞典乃至北欧,会成为未来5年中欧投资合作的新亮点。

中国驻瑞典大使桂从友在致辞中说, 2017年中瑞之间贸易硕果累累。双边贸易额达150亿美元,增长20%。 这不仅在中瑞贸易中是一个亮点,在世界贸易中也是一个亮点。瑞典对华出口达到80亿,在中瑞经贸史上第一次对华顺差,达到6亿美元。正如习近平主席说的我们中国13亿人也需要过上高质量的生活,我们需要瑞典这样的高质量产品。

到去年底,瑞典对中国投资项目达到1455个,投资总额接近50亿。中国对瑞典的投资也快速增长。累计投资37亿美元,双方投资质量和规模都在提升。

桂大使说,瑞典中国商会在过去一年举行的各种活动推动了双边经贸合作与交流。他希望中国商会要以中国经济新常态,新思路新举措的宏伟态势为导向,要用心经营,积极发挥作用,切实成为两国企业间,企业与政府间的交流与沟通的平台,招商引资的载体和文化交流的窗口。为中瑞合作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动中瑞经贸合作再上新台阶。

瑞典国务秘书斯滕斯特伦致辞说,中国是瑞典在亚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在中国有600多家瑞典企业,雇佣了18万员工。在瑞典估计有85家中资企业,雇佣了大约两万当地员工。我们对中瑞贸易的统计是瑞典对华出口增长了35%,进口增加了8%。100多亿瑞典克朗。

瑞典政府真诚欢迎中国企业来瑞典投资。最好的例子当然是吉利对沃尔沃的收购。去年2月,我们在北京举行了企业社会责任等方面的研讨会,还在交通领域进行了交流。去年,瑞典首相率领瑞典有史以来最大的149人代表团访问中国,非常感谢你们安排与习主席和李总理进行了会谈。

我们将在可持续交通,智慧城市,生命科学,自动化,数字化等领域欢迎中国企业投资,也希望瑞典中国商会帮助牵线搭桥。

中瑞之间的关系非常好,我们可以讨论那些我们同意的领域,也可以讨论不同意的领域,我相信我们会克服困难,求同存异。商会也会成为对话和交流的另一个平台。

瑞典是世界上最有竞争力的经济,中小企业世界领先,我们也很开放透明,重视人权和自由贸易。在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今天,我们更要努力保护自由贸易。我们非常高兴在基础设施,先进制造,可持续发展和企业社会责任方面与中国合作。谢谢商会安排这个会议。四年后,北京将举行冬奥会,而会场张家口正好有汽车合作公司,我们将继续进行深入合作。

随后,中银国际董事总经理王衛就中国的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以及该创意对中瑞海上丝路沿线国家带来的利益等进行了介绍。

他的研究显示中瑞之间在一带一路和海上丝路沿线进行合作,建立金融连线潜力巨大。

瑞典投资促进署首席经济学家莱纳.赛尔格林介绍了中瑞之间未来合作的前景以及目前商业模式的变化。她认为中瑞之间最好的合作领域是创新。

本次年会由秘书长李枚忆主持。会后,大家还进行了深入交流。

图文/陈雪霏

今日头条:挪威华商会和北欧集团联手成功举办首届U35挪威华人青年交流会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主编陈雪霏 通讯员张力、叶思协)–挪威奥斯陆的冬天,常是白雪皑皑,但2018年1月28日,奥斯陆市中心北欧集团精巧典雅的宴客厅内却温暖和煦,宾客盈门。由挪威华商会和北欧集团联合举办的首届U35挪威华人青年交流会在这里举行。

出席首届交流会的嘉宾有北欧著名华人企业家 — 北欧集团董事长、挪威华商会会长曹侃先生和北欧最大的养老基金Storebrand的资深基金管理人、著名华裔二代Olav Chen,中国驻挪威大使馆领事部孙宇怀主任和陈雯领事。演讲嘉宾Olav Chen的父母、年过七旬的陈祖亮先生和太太作为特邀嘉宾,代表第一代来挪威创业打拼的华人也兴致盎然地来到现场助兴祝贺。

活动以一首充满激情活力的莫扎特钢琴曲“土耳其进行曲”开场,由青年钢琴爱好者金黎演奏。

曹侃会长致辞欢迎在座各位参加首届U35交流会,并作了主题为”北欧集团25年的发展历程”的演讲。

他概述了北欧集团的心路历程。它是1993年北欧各国银行危机时期成立的“北欧房地产公司”,起始于挪威卑尔根市,并在2000年全球IT泡沫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2014年挪威石油危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延续、巴塞尔III加强金融管控和2017年挪威财政部收紧房地产贷款的历次危机中崛起发展。北欧集团善于把握宏观经济低谷时的商机,逆流而上,积累财富和经验,适时调整结构,借机扩大规模,成功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升级转型。

曹侃会长介绍说北欧集团能将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紧密融合,并且与产业链中的设计、咨询、建设、金融机构等一流企业合作,与大学和研究机构组成科研、教学战略联盟,与地方政府、民间组织友好合作,这些都是北欧集团一流品牌形成的重要因素。北欧集团以自己实际的案例,在讲述挪威的故事,也在讲述华人的故事,更是在讲述中国、挪威/北欧友好的故事。

曹会长还与大家提纲挈领分享了北欧集团未来10-20年的战略目标、发展路径图、资源配置整合、风险防范等思路。曹会长发言结束后,在座的华人青年反响热烈、提问踊跃。曹会长对大家所提的挪威房价发展的预期、北欧集团的盈利能力、现金流管理,人才需求、如何把握危机中的商机等一系列的问题都一一作了解答。

Olav Chen是Storebrand 的基金管理人、挪威财经界的知名人物, 2009年9月1日被挪威主流媒体评为挪威最有才华的年轻领导者之一。他对全球宏观经济有着独到深入的见解,经常接受媒体采访,发表对当下财经热点的看法。Olav Chen的演讲着重于回顾总结全球经济、当前状态以及对未来的展望,并结合个人理财投资进行分析。他认为低风险高回报是不现实的,建议每个人要了解自己的风险偏好,并根据自己的承受能力合理决定资产配置。

Olav Chen介绍到Storebrand有着一套科学的资产配置决策和调整机制,比如在2008年金融风暴到来之前他们将大量的股票抛掉,变换成现金存入银行。他的核心职责就是决定6000亿挪威克朗资产的养老金将如何在股票、固定收益、房地产等资产类别中进行配置并且得到安全回报。对地区经济、行业发展的分析也是他的工作重点。Olav 还着重分析了当下宽松的货币政策虽然没有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却在很大程度上拉高了资产价格,例如股票和房地产。他认为这样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资产价格下行风险,尤其是当下美联储的加息预期明显,其他国家的央行也极有可能在美国加息后跟进。由于时间所限,Olav留给大家一个问题作思考:当欧洲、挪威中央银行加息的时候,房地产和股票价格的波动将会如何呢?

Olav 的演讲驾轻就熟,演讲过程中不断与听众互动,使会场气氛默契而活跃。大家既问到了他对当前股票价格水平、系统性风险的看法,也问到了Storebrand采用怎样的分析工具取得优于市场的回报率以及风险管理模式等等,他都游刃有余地与大家分享了他的见解和观点。

讲演之后是轻松的娱乐环节:Kahoot有奖问答。该环节借助于当下流行的问答软件Kahoot,通过手机抢答12个有趣的问题。最终,有3位参会者凭借回答问题的准确度和速度荣获前三,并收到了筹备组精心准备的奖品。

届U35挪威华人青年交流会由挪威商学院研究生、华裔二代曹睿思(Sonja Cao)担纲主持。筹备组成员:曹睿思、沈珂、金黎、张力。志愿者:陈凌骅、高文歆、陈欢。

最后,华商会为各位与会嘉宾和参会者准备了丰盛的美馔佳肴。大家交谈甚欢,充分互动,互相引荐和交流并留下联系方式。气氛热烈活跃,充分体现了活动旨在凝聚挪威华人青年一代、促进交流、增强友谊、携手共创未来的目的。用餐期间,筹备组也深入到参会者中间,听取对此次活动的评价。大家对活动的组织、演讲者的内容、晚餐、场地等感受良好,收获多多,给予了称赞和好评。华商会首届U35挪威华人青年交流会圆满收官,大家意犹未尽,握手道别,翘首期盼下一届U35交流会能尽早再来。

挪威华商会U35小组,即会员是年龄35岁或以下,在各个行业蓬勃发展的华人年轻人。挪威华商会U35活动依托于挪威华商会和北欧集团的人脉网络、品牌等资源,侧重于服务青年,为有志青年创建交流、合作平台,让他们能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所学、所长和能量。

 

桂从友大使出席学习习总书记给莫斯科大学中国留学生回信座谈会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主编陈雪霏)–1月14日,驻瑞典使馆召开在瑞学生学者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莫斯科大学中国留学生回信座谈会。留瑞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负责人、留学生和学者代表以及使馆青年读书会全体成员近50人参加。

使馆教育参赞窦春祥主持会议,桂从友大使出席并讲话。

  在瑞学生学者结合自身工作、学习、生活经历畅谈对习总书记回信的学习体会。大家表示,习总书记回信饱含对广大留学人员及青年一代的亲切关怀和殷切嘱托,读后令人心潮澎湃,在北国的寒冷中倍感温暖。祖国永远是我们的家和坚强的后盾。祖国发展进入了新时代,海外学子更加感到自豪,肩头的使命也更重。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留学生的优良传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刻苦学习,顽强拼搏,不辜负总书记的期望,早日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优秀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使馆青年代表也结合各自工作谈了学习感想。

  桂大使表示,总书记给莫斯科大学中国留学生回信后,使馆全体同志第一时间认真学习,使馆教育处当天就组织留瑞学生学者学习。总书记的回信字字掷地有声,温暖人心,激励人心,催人奋进,体现了总书记对青年工作的高度重视,与十九大报告的精神一脉相承。总书记的回信就是在瑞学生学者的努力方向和行动指南。希望大家把学习总书记回信和学习十九大精神有机结合起来,作为案头书,常学常新,把总书记每句话牢记在心,把自己的人生梦想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结合起来,以自己的的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驻瑞典使馆将继续为大家服好务,搭好桥,全面做好新时代留学人员的服务指导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给莫斯科大学中国留学生的回信内容如下:

新华社北京12月30日电 习近平给莫斯科大学中国留学生的回信

莫斯科大学的中国留学生们:

你们好!读了来信,我很高兴,我从中读出了祖国日益强大带给你们的自豪之情,也感受到了海外学子们心向祖国、追求进步的强烈心声。

60年前,毛主席在你们学校接见中国留学生时曾深情地说,青年人“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希望你们弘扬留学报国的光荣传统,胸怀大志,刻苦学习,早日成长为可堪大任的优秀人才,把学到的本领奉献给祖国和人民,让青春之光闪耀在为梦想奋斗的道路上。

新的一年即将到来,我向你们、向所有的海外学人致以诚挚的问候。

  习近平

  2017年12月30日

今日头条:陈竺和两位法国科学家获2018舍贝里奖

北欧绿色邮报网北欧中华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将2018舍贝里(Sjöberg)奖授予癌症研究者陈竺、安娜·德尚(Anne Dejean) 和于克·德戴(Hugues de Thé)

该奖之金额为100万美元。三位研究者用基于砷剂和维甲酸的一种独特治疗方法,成功治愈了一种曾经最为致命的癌症。该方法显示,随着我们对疾病发病机理的认识不断增强,癌症治疗正愈加具有靶向性。

据瑞典皇家科学院发布的信息,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将2018舍贝里奖授予中国上海交通大学的陈竺、法国巴黎巴斯德研究院的安娜·德尚、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的于克·德戴,为表彰其

“阐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分子机理并发展了革命性治疗”

今年的舍贝里奖获奖者发展了针对一种特殊血癌类型即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新型靶向治疗。该病曾经是最为致命的癌症类型之一,而今天十分之九的患者在接受此新疗法后可获治愈。

这种治疗的独特性在于,这是第一种可以不用化学治疗的急性白血病标准疗法,而此治疗使用的是维生素A的一种亚型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三氧化二砷。

使用砷剂的理念起源于传统医药,但在该疗法中为科学实验加以证实。获奖者有条不紊地揭示了导致此种疾病的分子机理,从而使其科学治疗成为可能。他们识别了该型白血病细胞中的一种特异基因突变,并对其错误蛋白质加以摧毁,从而在四分之三的患者阻断了导致死亡的过程。该疗法使得癌症细胞失去自我更新能力而被清除。

这些发现始于1980年代,但其治疗效果已被大量科学研究所证实。在许多国家,此种联合疗法已成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首选治疗。

三位获奖者依然活跃于癌症研究领域。安娜·德尚主要致力于继续她在肝癌领域的工作,研究癌症发展进程中蛋白质修饰的意义;于克·德戴主要在研究刺激癌症细胞成熟及阻断其自我更新的潜在治疗方法;陈竺则正从事其他类型白血病遗传和分子学改变的研究。

舍贝里奖主要用于对研究工作的资助,希冀能够为未来的进展铺路,以治愈更多类型的癌症。

上海交通大学的陈竺教授说:“与德戴博士和德尚博士分享负有盛名的2018舍贝里奖是我的莫大荣誉,因为该奖是对癌症研究重要贡献的认可”,

陈竺教授认为:“获得此奖并不仅仅意味着荣耀,更重要的是一种责任。这种责任促使我和我的团队以及合作者们要继续努力破解其他类型血液癌症的发病机理,通过与其他伙伴的合作来发展针对这些疾患的创新、有效治疗策略。”

巴斯德研究院的安娜·德尚的获奖感言是:“我深感荣誉,同时非常荣幸能加入到我极为崇敬的先前获奖者的行列,”

“这是对我们阐明一种非常严重的白血病类型及其有效治愈疗法之分子和细胞学基础所做贡献的高度认可,必将有助于未来发展与其类似途径的高效癌基因靶向疗法。”

法兰西学院的于克·德戴说:“这是对一项进行了三十年而最终转化成临床实践疗法的认可,是对我们与中国研究组二十余年紧密合作和友谊的认可,”

“此奖也是对我与陈竺共享的某种医学理念的认可,这种理念就是基于好奇心驱使的、从临床观察到执着基础科学研究再回归于患者的救治,而自由的研究则是我所在的研究机构法兰西学院之基础价值。”

陈竺是上海交通大学教授,1953年生于中国上海,1989年获得巴黎狄德罗大学圣-路易医院哲学博士。

安娜·德尚是法国巴黎巴斯德研究院教授,1957年生于法国高莱,1983年获得法国巴黎巴斯德研究院哲学博士。

于克·德戴是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教授,1959年生于法国马赛,1989年获得法国巴黎第VI大学哲学博士。

舍贝里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由舍贝里基金会资助。此基金会由企业家班特·舍贝里(Bengt Sjöberg)于2016年创立,他捐献了20亿瑞典克朗用于推动聚焦于癌症、健康和环境的科学研究。

中国驻瑞典大使桂从友获悉后,向陈竺表示祝贺。

颁奖仪式将在4月13日在斯德哥尔摩举行。

 

转发:用砒霜“进攻”白血病让原卫生部部长陈竺拿下了国际大奖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2016年12月5日,美国血液学会(ASH)在美国圣地亚哥颁发了本届欧尼斯特•博特勒奖,获奖人员为来自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的陈竺教授,以及巴黎圣路易医院的Hugues de Thé 教授。ASH将此奖授予陈竺,源于他的团队在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上的贡献。这曾是一种极为凶险,死亡率很高的恶性血液疾病。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和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三氧化二砷(ATO)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进行联合靶向治疗(又称“上海方案”),使得这一疾病的五年无病生存率跃升至90%以上,达到基本“治愈”标准。同时,从分子机制上揭示了ATRA和砷剂是如何将白血病细胞诱导分化和凋亡,从而达到疾病治疗的目的。ASH 的新闻日报(News Daily)赞誉这是“实验桌到临床转化医学概念的遗产和框架性成果”,此项发现也被认为“在国际血液学上掀起了一场革命”。

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是古今中外知名的毒品和药品,用其以毒攻毒的特性治疗各种疾病,在东西方都有千年以上的历史,因此我国民间也一直有“砒霜可以治疗白血病”的说法。

“一个古老的中医偏方,能得到美国权威医学研究机构的重视,验证和认同,上海第二医学学院陈竺院士领导的研究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居美国的中西医师、美国中医针灸学会前会长李永明将之归结为中医的启发。

不过,曾对这段历史做过大量梳理和考证的李永明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虽然砒霜在中国的药用历史虽然有千年之久,但三氧化二砷治疗白血病为西方人所首创,并在十九世纪就使用了砷化合物注射药液,治疗部分白血病患者取得显著效果。因为早年医学对白血病的病理分类认识有限,临床医生并不知道砷剂最适合哪种白血病亚型,所以临床疗效不稳定,重复率不高,导致砷剂后来被弃用。中国医生重新发现砒霜可以治疗白血病正好赶上白血病分类诊断的“革命期”。

但“发现砷剂治疗白血病的APL亚型最有效,显然是中国哈尔滨医大多位医生共同的创新贡献。”李永明说。陈竺在此前获奖时也提醒,在砷剂治疗白血病的道路上,不能忘记中国中医专家的发现。

“陈竺教授真正用西方分子生物学的方法让西方明白了药物起效的机制,这非常重要。” 科普作家、生物学博士李治中如是评论。

陈竺的研究组于1996年首先在美国的《血液》(Blood)发表了三氧化二砷治疗APL白血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报告,证明低量砷剂可以诱导APL肿瘤细胞分化和凋亡,而对正常细胞则无毒性作用,该报告还在机制方面做一些分子水平的研究,当时的血液杂志封面就采用了上海文章中细胞凋亡图片,美国著名的《科学》杂志也发了消息,随后,他们在当年的美国血液病年会上该研究组报告了详细数据。

这项成果此前已被国内外广泛认可。2012年,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和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在美国领取了由全美癌症研究基金会颁发的第七届圣捷尔吉癌症研究创新成就奖。

“研究得益于两个因素:中外学术交流和对中医宝库的发掘。”陈竺在此前得奖时说,外国同行了解他们的一些初始工作后也很快进行相关研究,维甲酸效果最早验证就由法国学者完成。国外学者也从中国科学家那里学到很多,美国研究人员就是从他们那里知道常温下溶解砒霜的方法。

事实上,科学家们普遍提到的,是砒霜治疗白血病道路上另一位奠基式人物——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张亭栋教授。据记载,1973年,张亭栋、韩太云用“癌灵注射液”(称“癌灵1号)治疗了6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人,症状都有改善,药物成分主要是砒霜的化学成分三氧化二砷和微量轻粉。随后的临床试验中,张亭栋等人确定了砒霜单体化学分子三氧化二砷治疗白血病的APL亚型最有效,并与合作者的研究在1990年代后推广全国,乃至全世界。

尽管,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张亭栋关于砷剂疗法的临床试验就有多篇论文发表,但直到大约20年后的1996年,才被外界所知。有评价说,这源于“砷剂药物的早期发现历史,正是中国处在典型的集体主义体制时期,以至于许多论文直接署名科室,而无个人。但现代科学评价,重在奖励个人。”

2015,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将2015年度“求是杰出科学家奖”颁给83岁高龄的张亭栋教授,以表彰他在20世纪70年代率先采用砒霜(三氧化二砷)治疗白血病的开创性研究。

更早之前,生物学家北京大学讲席教授饶毅等学者曾撰文,认为虽然张亭栋的研究成果近年来逐渐得到世界范围内的认可,但他个人并未获得相应的荣誉。饶毅称,这项成就已达到角逐诺贝尔医学奖的水平。在2015年屠呦呦因为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之后,这一预测显得更值得期待。

图文来源:南方周末。

2018’s Sjöberg Prize awarded for unique treatment that cures a once fatal cancer

ByXuefei Chen Axelsson

Stockholm, Feb. 6 (Greenpost)–The 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Sciences has decided to award the Sjöberg Prize 2018 to

Zhu Chen,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China,Anne Dejean, Institut Pasteur and Inserm, Paris, France andHugues de Thé, Collège de France, Paris, France“for the clarification of molecular mechanism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 revolutionary treatment for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aemia.”

The Sjöberg Prize 2018, worth one million US dollars, is awarded to cancer researchers Zhu ChenAnne Dejean and Hugues de Thé. They have succeeded in curing one of the deadliest forms of cancer using a unique treatment method that is based on arsenic and retinoic acid. This method shows how cancer treatment is becoming more targeted as we learn more about the mechanisms responsible for the disease.

The 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Sciences has decided to award the Sjöberg Prize 2018 toZhu Chen,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China,Anne Dejean, Institut Pasteur and Inserm, Paris, France andHugues de Thé, Collège de France, Paris, France“for the clarification of molecular mechanism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 revolutionary treatment for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aemia.”

Using the treatments available in the 1980s, more than 75 per cen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aemia died within two years. With the current treatment, nine out of ten patients are cured. Illustration: Mattias Karlén, the 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Sciences.
Using the treatments available in the 1980s, more than 75 per cen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aemia died within two years. With the current treatment, nine out of ten patients are cured. Illustration: Mattias Karlén, the 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Sciences.

This year’s Sjöberg Laureates have developed a new and targeted treatment for a specific form of blood cancer called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aemia. It was once one of the deadliest forms of cancer, but it is now possible to cure nine out of ten patients who receive the new treatment.

The treatment is unique because it is the first standard treatment for acute leukaemia that does not include chemotherapy. Instead, a combination treatment is used, which consists of a form of vitamin A, “all-trans retinoic acid”, also called ATRA, along with arsenic trioxide.

The idea of using arsenic comes from traditional medicine, but this method has been scientifically tested and proven in this form. The Laureates have made this revolutionary development possible by methodically mapping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responsible for the disease. By identifying a specific genetic mutation and aiding the destruction of a faulty protein in specific cells, it was possible to stop the process that resulted in death for three out of four patients. This treatment means the cancer cells disappear because they lose the ability to renew themselves.

These discoveries have been made in stages since the 1980s, and the treatment’s effects have been confirmed in numerous scientific studies. In many countries, this treatment combination is now the first choice of treatment for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aemia.

The three Laureates remain very active in the field of cancer research. Anne Dejean now primarily dedicates her research to continuing her studies of liver cancer, and to investigating the significance of protein modification in how cancer develops. Hugues de Thé is interested in the potential for producing treatment methods for cancer that combine stimulating the cancer cells’ maturation and blocking their ability to renew themselves, while Zhu Chen is investigating genetic and molecular changes in other forms of leukaemia.

The hope is that the Sjöberg Prize, which mainly comprises research funding, will pave the way for further progress, leading to cures for more forms of cancer.

“It is really a great honour for me to share with Dr. de Thé and Dr. Dejean the prestigious 2018 Sjöberg Prize, which recognises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to cancer research,” says Professor Zhu Chen,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This prize means not only the glory, but even more importantly a responsibility, a responsibility for me, my team and our collaborators to continue efforts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disease mechanisms of other types of ha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 and to develop innovative, effective therapeutic strategies against those diseases through collaboration with other partners,” Professor Zhu Chen concludes.

Anne Dejean, Professor at Institut Pasteur and Research Director at Inserm, comments on the Prize:

“I feel deeply honoured and, at the same time, very privileged to join the company of the prior recipients, whom I hold in great esteem.”

“This is a wonderful recognition of our contribution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molecular and cellular basis for a severe form of leukemia and its efficient cure, that will foster future development of highly effective oncogene-targeted therapies founded on similar approaches.”

Hugues de Thé, Professor at Collège de France:

“This is the recognition of thirty years of work that ends up in daily clinical practice, as well as more than twenty years of tight collaboration and friendship with the Chinese group.

“This prize also recognizes a certain vision of medicine, shared with Zhu Chen, that is based on curiosity and goes from clinical observations, uncompromising basic science and feedback, to patient care. Freedom to search is one of the founding values of Collège de France, my home institution.”

The Laureates

Zhu Chen, Professor at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China, Ph.D. in 1989 from Saint-Louis Hospital, Paris Diderot University, France. Born in 1953 in Shanghai, China.
Zhu Chen,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Anne Dejean, Professor at Institut Pasteur and Research Director at Inserm, Paris, France, Ph.D. in 1983 from Institut Pasteur, Paris, France. Born in 1957 in  Cholet, France.
Anne Dejean, Institut Pasteur

Hugues de Thé, Professor at Collège de France, Paris, France, Ph.D. in 1989 from Université Paris VI, France. Born in 1959 in Marseille, France.
Hugues de Thé, Collège de France

Further information about the prize

The prize is awarded by the 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Sciences and funded by the Sjöberg Foundation. The foundation was founded in 2016 by businessman Bengt Sjöberg, who donated two billion Swedish krona for the purpose of promoting scientific research that focuses on cancer, health and the environment.

 

今日头条:陈竺和两位法国科学家获得瑞典癌症研究大奖–舍贝里奖

北欧绿色邮报网北欧中华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瑞典皇家科学院2月5日晚宣布陈竺,修格.德.特(Hugues  De The)和安娜.德让(Anne Dejean)三位科学家因为发现了白血病的分子机制和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革命性治疗方法而获得2018 舍贝里奖,均分2018瑞典癌症研究大奖100万美元(约合790万克朗)的奖金。

该奖项是在瑞典商人本特.霍尔贝于2016捐赠20亿瑞典克朗用于癌症研究之后确立的。今年是第二次评奖。

该奖是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评选并宣布,奖金由舍贝里基金会提供。该奖100万美元,约合790万瑞典克朗,直追举世闻名的诺贝尔奖。

瑞典皇家科学院表示,这三位科学家获奖的原因是他们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三氧化二砷(ATO)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进行联合靶向治疗,使得这一疾病的五年无病生存率跃升至90%以上,达到基本“治愈”标准。同时,从分子机理上揭示了ATRA和砷剂是如何将白血病细胞诱导分化和凋亡,从而达到疾病治疗的目的。

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把2018年的舍贝里奖颁发给中国上海交通大学的陈竺教授,法国巴黎的巴斯德灭菌学院的安娜.德让和法国巴黎的法国大学雨果.德特,因为他们发现了白血病的分子机理并开发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革命性治疗方法。

Using the treatments available in the 1980s, more than 75 per cen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aemia died within two years. With the current treatment, nine out of ten patients are cured. Illustration: Mattias Karlén, the 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Sciences.

上图显示经过30年的发展该病的治愈率已经从1988年的25%达到了2018年的90%。

瑞典皇家科学院舍贝里奖秘书长托福高德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该治疗方法是在确认了得病基因的情况下再用药,因此治疗效果十分明显,治愈率高达90%。

上海交通大学的陈竺教授说:“与德戴博士和德尚博士分享负有盛名的2018舍贝里奖是我的莫大荣誉,因为该奖是对癌症研究重要贡献的认可”,

陈竺教授认为:“获得此奖并不仅仅意味着荣耀,更重要的是一种责任。这种责任促使我和我的团队以及合作者们要继续努力破解其他类型血液癌症的发病机理,通过与其他伙伴的合作来发展针对这些疾患的创新、有效治疗策略。”

舍贝里奖设立的目的是支持癌症研究,进而找到治疗癌症的方法。

该奖将于4月13日颁发。获奖者讲座将在4月12日举行。

记者问是否该发现可问鼎诺贝尔奖,秘书长说,没有评论。

陈竺于2016年曾因其团队的发现而获得美国波特勒奖。请看相关链接:

转发:用砒霜“进攻”白血病让原卫生部部长陈竺拿下了国际大奖

陈竺简历:

陈竺,研究员,研究生学历,医学博士学位。现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主席、中国红十字会会长、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会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1970年至1975年江西省信丰县、横峰县插队知青。1975年至1977年江西省上饶地区卫生学校学习。1977年至1978年江西省上饶地区卫生学校教师。1978年至1981年上海第二医学院医疗系血液病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81年至1984年任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科住院医师。1984年至1989年法国巴黎第七大学圣·路易医院血液中心实验室外籍住院医师,血液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博士后。1989年至2007年历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内科主治医师,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主任、研究员,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副所长、所长。1998年至2016年任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主任。2000年至2007年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2005年任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院长。2007年至2013年任卫生部部长。2010年至2015年任中华医学会会长。2012年任农工党十四届中央副主席、十五届中央主席。2013年任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2014年任欧美同学会会长。2015年任中国红十字会会长。2017年12月当选农工党十六届中央主席。(简历来源新华网)。

图片来源:瑞典皇家科学院新闻图片。

2018’s Sjöberg Prize awarded for unique treatment that cures a once fatal cancer